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教学设计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活动五:小结与复习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互相补充,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小结时教师应重点关注:
1、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整理能力。
2、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不同类型的题型。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
巩固、拓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回顾、总结、提高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我们已经学习了在分解因式中,根据项数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分解方法,当然,分解的前提是如果有公因式,通常首先提取公因式,那我们来看一道题目:分解因式:ax+ay+ab+ac.
按指数特点分组
(1)a2-9b2+2a-6b
(2)x2+x-4y2-2y
按公式特点分组
(1)a2-2ab+b2-c2
(2)a2-4b2+12bc-9c2
教师展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必要时提示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从而顺利地掌握重点。
活动三: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利用知识发生迁移,成为新的知识的生长点与固着点。
活动四:
巩固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5x2+6y-15x-2xy
(2)7a2+ab-21a-3b
(3)ax2+3x2-4a-12
(4)9m2-6m+2n-n2
(5)4x2-4xy-a2+y2
(6)1-m2-n2+2mn
情感态度
渗透化归数学思想和局部、整体的思想方法.
重点
分组分解法中筛选合理的分组方案,掌握分组的规律与方法
难点
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完成因式分解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复习回顾
活动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3总结规律
活动4巩固练习
活动5小结与复习
活动6布置作业
设计问题情景,复习知识点,引入新课。
《因式分解之分组分解》
主备课人:彭鹏李毓宋晓林
一、教学分析




知识技能
理解分组分解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分组分解法中使用“二二”、“一三”分组的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概念的发现过程,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过程,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唯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册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知识
把上面的式子改为ax+ay+bx+by,还能用刚刚我们回顾过的方法分解因式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创设情境
尝试探索
活动二:
类型举例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按字母特征分组
(1)a+b+ab+1
(2)a2-ab+ac-bc
按系数特征分组
(1)7x2+3y+xy+21x
(2)2ac-6ad+bc-3bd
总结规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分组(2+2型);
2.组内分解(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3.组间再分解(整体提因式)
4.如果一个多项式中有三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或通过提取负号是一个完全平方式,一般就选用“三一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解。因此在分组分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符号的变化.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