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学案制作:审核:唐诗宋词之爱情诗词爱情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人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的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的人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翻阅爱情经卷,品味爱情百味,感受诗人笔下的生死不渝的人间真情,了解不同时代的作品所揭示的爱的真谛。
【学习篇目】《蝶恋花》《鹊桥仙》《卜算子》《采桑子》【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鉴赏《蝶恋花》《鹊桥仙》《卜算子》《采桑子》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鉴赏,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1.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创作实绩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踏莎行》、《蝶恋花》、《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有所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的体验。
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欧诗也学李白,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
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班级:姓名:小组:2.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江苏)人,北宋杰出词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代表作品有:《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一生的遭遇可谓坎坷曲折,自少才华横溢,博览群书。
年轻时“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很有抱负并热心于宦途。
元祐七年,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
后由于朝廷内部派别斗争异常激烈,且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坚。
同苏轼等人一同遭贬,先后被移送到横州、雷州编管,不断地遭受削职、除名。
流放生活辛酸,功业不就的感伤,异地思乡的苦痛,知音阻绝的寂寞,使秦观承受着远非一般人可比的精神折磨。
因此,他的词自然充满着非一般伤春悲秋的作品可比的深厚情愫,因而让人掩卷沉思,余“情”绕梁,三日不绝。
秦观的作品,风格委婉含蓄,清丽淡雅,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就题材内容来说,秦观的词大部分抒写的是男女恋情,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基本上没有突破“花间”“樽前”的藩篱,与题材广泛的苏词相比,相对逊色了一些。
秦观词虽然在题材内容上较为偏狭,思想深度上却有了发展,他把过去用来“娱宾遣兴”的艳情题材,用来抒写自己仕途失意的真情实感,歌咏男女爱情和婚姻问题,这就使这些词带有较旧词高明的思想性,因而较有价值。
3.李之仪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沧州无棣(今山东省庆云县)人。
北宋神宗朝进士。
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历任枢密院编修官。
与苏轼、黄庭坚、秦观交往甚密,苏轼称他的文笔词风是“入刀笔三味”。
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被贬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他很注意词的特点,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这首词深得民歌的深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
4.吕本中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 开封(今属河南)人。
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
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
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
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
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词作仅二十七首,其词多为小令,题材范围偏小,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不及诗作之浑厚. 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后亦有思乡怀国之作. 词风或清丽淡雅,或凄清婉转,或新奇拗折,或明白浑厚。
【课前预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并抄写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雨横风狂()纤云弄巧()迢迢()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玉勒雕鞍:乱红:暗度:忍顾:【活动一】书声琅琅——诵读感知1.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首诗。
2.美读:放慢语速,注意停顿,标注轻重,读出节奏,读出诗情。
【活动二】涵泳鉴赏——合作探究1.从四首词中中找出直接表现诗歌内容情感的词句,说说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再从诗歌中找到其他可以表现这种情感的词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2.这四首词在艺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活动三】个性发现从每首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句(或词语)加以赏析【活动四】整理归纳爱情诗的鉴赏角度【活动四】巩固练习:默写名句1、,,帘幕无重数。
2、泪眼问花花不语,。
3、,楼高不见章台路。
4、,便胜却人间无数。
5、,佳期如梦,。
6、,又岂在朝朝暮暮。
7、,共饮长江水。
8、只愿君心似我心,。
【美文赏读】只因你是弥足珍贵的唯一宋朝有一醉翁,号六一居士,其生如夏花,著作无数,是朝中一品官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文坛盟主,集无数美誉于一身。
而我,欣赏他,钦慕他,仰望他,尊敬他,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能写出刺痛我感觉的那一些句子;而是因为,他阔若天空的心胸;而是因为,他淡泊如水、襟怀豁达的气质。
初识欧阳公,缘于一首意境极高的词——《庭院深深深几许》。
大概是被这题目所感动。
“蝶恋花”,词牌名就已够优雅。
“深深深”,这样绝妙的用法,再没有另外一个人会用了吧。
景深、情深、意更浓,不禁想起王国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深深庭院中,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
短短几句,把闺中女子心中缠绵惆怅的心思展现无遗:因花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读词之人似身临其境,不得不赞叹他的才华,不得不佩服他的细腻心思。
于是,这三个字便牢牢刻在了我的心底。
后来,又读过他的几首词,说也奇怪,每首给人的印象都很深。
无论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更或“月明正在梨花上”,都似有一根红线,穿越了千里的时光隧道。
每每读起这些清丽的句子,都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另一个灵魂的声息。
我以为,他是柔情万分的,读到《秋声赋》后,我想我错了。
若非有一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心,怎会触物伤情,而发“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之感?若非悲愤郁结、无人能解,怎会吟“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他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爱国豪士!读到《醉翁亭记》,我又错了:他有的,怎会仅仅只有这些?若非有一颗积极向上之心,怎会在贬官之际,还有心情将滁州治理得鱼肥菜鲜,人民安居乐业?若非有一颗乐观豁达之心,怎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若非有一颗才华横溢之心,怎会“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我读不懂欧阳修,他太神秘,太特别。
他的生命有六个一:一树、一琴、一棋、一壶酒、一茅屋书、一老翁;在他的生命中,有一方山水、一股清泉,净化着心灵;在他的生命中,有一缕“梅香”,虬枝苍劲,傲骨兀然,香气袭人,浓郁却高洁!欧阳先生,原谅我能力有限,不能把我心底所想一时全倒出来,可是我还是想说你在我心底的感觉:想把你比作草原。
我指的是一片空旷的草原,乍看什么都没有,暖风习习,引人前往,走到深处,便风吹草低见牛羊。
因为你太深。
你的心太沉,装了太多我一辈子也读不懂的东西;你的心太轻,视名利如空气,视金钱如粪土。
倘若有人问我欧阳修是谁,我会告诉他:他是一位款款文人,酣醉则作《醉翁亭记》,听秋则拟《秋声赋》,入庭则品“庭深深”。
他是一位革新一代诗风、一代政令的人,具“文从字顺”之神,倡“简而有法”之风,使北宋诗文屹立不倒。
他是一个浪迹官场,却又如清风明月般高洁、青松黄菊般坚贞的人,极力荐才俊,无私赞后起。
博大心胸,谁能如是?倘若你问我,欧阳修是谁。
让我告诉你,他是千年历史中弥足珍贵的唯一。
我不会忘记,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夜,在楼下无聊吹着杂乱无章的口琴,连自己都难听到受不了时,却看见不远处有一棵香樟树,香樟树下有一位白衣飘飘的女子,她读着“庭院深深深几许,花乱落而不语”。
那一夜,颤动我心的声音,在耳边久久不能散去,我始终不知道那位女子是谁。
或者,是几千年前的某个人;或者,是一个超越了时间的灵魂。
或者,那个人就是自己。
你,这样走进心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痴情的景致,也许是城市深处的某位良人,也许只是一朵安静的小花、一片温柔的落叶,更或是一轮皎洁的明月。
我要说的这个人,是一位诗意的醉翁,我最珍惜、最仰望、最崇敬的你,唯一的你。
——题记三月,花气袭人情最浓。
你这样站在我的眼前,如一春繁嫩明艳的花,带一丝柔情。
认识你的那一年,三月,是温柔的季节。
白天会有和煦的阳光,夜晚会有明晃的树影、柔情似水的空气。
我俩相遇。
我知道,是因缘得以汇合。
读的那首小词《蝶恋花》,迷上的那个句子:“庭院深深深几许”。
找不出第二个人会写出“深深深”这般奇妙的组合了,找不出第二个人会用短短几行字,就把深闺女子心中缠绵惆怅的心境展现的如此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