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正确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

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二、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

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元的知识结构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

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四、多向的教育交往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

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

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

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五、完善的能力结构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充实,不断具有新的内涵。

教师要不断的自觉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优良的素质,成为一名素质教育的操作者。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1.品德高尚。

高尚的师德是为师之首要条件,师德中最重要的就数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了。

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还是身体、生活,教师都要关心;不管优生还是差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

2.教法要灵活。

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便于学生接受;语言幽默,适时地激活课堂气氛;能尊重学生的创新,迅速、恰当地处理突发性的教育情景;能循循善诱,而不是生硬灌输。

3.为人师表。

教师的所作所为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错了的,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4.学识渊博。

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那些课外知识是令学生钦佩的,这是作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5.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优秀的教师能主动为学生减负,善于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从时间里抠、工夫里磨、题海里捞,从不布置有形的课外作业,占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亲之、信之、爱之。

优秀教师需要智慧现代教育中,优秀教师最需要智慧。

知识不等于智慧,掌握多种技能也不等于有智慧。

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

教师智慧从何而来?1.敬业精神: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也。

智慧型教师需要热情。

2.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原有的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

教师要通过学习理论,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智慧型教师。

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

3.教育教学研究: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认识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

一旦找到了规律,必将产生巨大的成果。

智慧只有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不断到达它的理想境界。

长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积累总结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必然为开展教育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创造: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有创造型老师。

老师要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创造人格。

勇于反思,不断创新,必然培养出一大批有智慧有创造力的学生。

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要像汉代大学问家董仲舒所说的那样“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因为自信心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风暴总是伴随着失败与成功。

教学中要争做强者,就必须锻炼不屈不挠的意志,培养不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其次,他能够用爱护、谅解、鼓励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在他的词汇库里,没有“差生”这个概念。

●要具备演说家的口才。

干哪一行,都要有一定的看家本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演员讲究唱、念、做、打。

教师的看家本领涉及面广,但首要的,则是要掌握熟练而生动的教学语言。

同是一门课,平庸的教师讲起来就像念经,学生味同嚼蜡,恹恹欲睡;而优秀的教师讲起来则妙趣横生,让学生全神贯注,欲罢不能。

●是一个好学不倦,勤于科研的人。

一个教师能够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算得上是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但如果他只是凭经验去教学,不善于分析研究,不善于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那他还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且也应该是教育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他应该具备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品质,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仅兴趣广泛,而且还有“两把刷子”,一不留神在学生的面前露一手,就能把学生惊喜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社会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科技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改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我认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

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

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多元的知识结构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

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多向的教育交往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

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

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

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完善的能力结构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目前,科研已成为现代教师一项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科研对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它的重要作用也已经越来被人们所意识到。

科研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和带动教师的一系列自身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对教育学和自身专业进行科研能对知识有更深入和透彻的掌握。

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完整型”或“全能型”教师的素质要求,体现了现代教师素质的发展方向。

美国肯特州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完整型”教师的概念,认为现代教师必须是学者,但学者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是个“教学者”,同时教师工作的成效往往有赖于他们是否与学校管理者教育同行、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群体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是个良好的交往者。

一个教师还必须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果断、恰当地判断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又是果断的决策者。

《美国教育学基捶规定好教师有七条标准,重点在教师的心理品质。

前苏联要求21世纪教师是“全能型”的,成为完整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有教养的楷模,即全面发展的人。

其《文学报》载文说,21世纪的教育领域不再是通晓一门单向的单科教师发挥作用的天地,单科教师将由和谐发展的知识渊博而且有高度修养的全能型教师取代。

日本把现代教师素质分成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素质,把教师的能力分成五种,即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对学生强有力的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独立的自修能力。

尽管各国对“完整型”或“全能型”教师理解不同,但都强调教师应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还应具备的能力有:(一)现代教育观念(二)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三)教学实施能力(四)教学研究能力(五)教学监控能力(六)信息素养(七)终生学习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