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
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
。吾家旧有簪缨”,今日却“顿作天涯,经岁羁旅”,怎 能没有“万斛愁绪”。此词孙虹的《清真集校注》认 为是作者未仕时作品,未必。仕后之沉沦下僚者, 何尝不能如此抒情?词中虽有“羁旅”一词,亦非仅 指漂游行程。仕途蹇顿,厄塞当路,亦可云。羁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词里,周邦彦使用了李商隐 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之典。实际上,周邦彦对李 商隐作品不仅熟悉,且对玉翳生一生不幸身世,也 似乎有着异常深刻的理解。其《迎春乐》云:
无独有偶,变法派党首王安石之《王文公文集》也有 一篇《伍子胥庙铭》写道:
予观子胥出死亡逋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 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雪,名震天下,岂 不壮哉!及其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 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 也。……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 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 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14 J12。
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 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 子胥之罪。……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 律天下士,岂不陋哉!……父受诛,子复仇,礼也, 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 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纠…?
了解了周邦彦的仕宦背景及其与新旧两党的 关系,再返观清真词,则其抒发的政治情怀就可以 看得比较清楚。 (一)仕途沉沦的悲叹 周邦彦从最初献赋被神宗注意得以升太学正, 至元祜年间长时间外放,其仕途可谓一波三折。孙 虹、薛瑞生认为“入朝之后的邦彦,才德既不被当时 掌权的新党见知,对新党也常怀愤愤不平之情,《瑞 龙吟・章台路》、《玉楼春・玉奁收起新妆了》就是 明证。“2】10这个看法大致不错。《瑞龙吟・章台路》 云:“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 家秋娘,声价如故。”又说“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 伤离意绪。”《玉楼春・玉奁收起新妆了》又云“裁金 簇翠天机巧,不称野人簪破帽”,这些都抒发了他久 居下位的满腹牢骚。除此外,《月下篇》、《南浦》、 《迎春乐》诸词也表现了这种感怀。如《月下篇》云: 。谁知怨柳?~品高调侧人未识,想开元旧谱,柯亭 遗韵,尽传胸臆“2]399就用了蔡邕柯亭识竹之典, 自许其品调与才华,对自己仕进无门沦落底层深为 叹惋。《南浦》中,他追述自己祖上的大显贵,比照 今日的沦落,心下很不平静。其词云: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迢递 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危樯影里,断云 点点遥天暮。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 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羌管怎 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无言对月,皓彩千 里人何处。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论武王》又说:
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 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武王亲以黄钺斩纣, 使武庚受封而不叛,岂复人也哉‘13n∞?
奸臣乱国纪,伍奢思结缨。杀贤恐遗种,巢 卵同时倾。健雏脱身去,口血流吴庭.达士见几 微,楚郊忧苦兵.十年军入郢,势如波卷萍.贤亡 国婴难,王死尸受刑.将隳七世庙。先坏百里城。
蒋哲伦云:“元柘二年(1087),吕公著执政,斥逐 新党,清真亦遭池鱼之殃,于此年放调外任。先教授 庐州,复流徙荆南,于元桔八年(1093)春知溧水”,这 组诗“写作年代可大致定为知溧水时“12】263。同时, 他又指出,组诗以“楚吟’,比屈赋,又切楚地;而‘传 闻紫贝阙,薜荔充帷幔’句,意在忧念朝廷,影射群小 擅权,忠良遭逐,似与朝中政治有关。“12 J263蒋哲伦 所言极是.《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是一组 情调感伤的诗。长时间沉落下僚的周邦彦一方面感 受着“百年行欲半”的老之将至。另一方面又为“儒生 长窘束,书灯守幽幔”的现状愤愤不平。“我如抟沙 砾,放手辄星散”,可看作是他对自己在元桔旧党执 政情况下仕宦前景的悲观评价。那么,他借“传闻紫 贝阙,薜荔充帷幔”所贬抑的。群小”,不是当时执掌 朝廷的旧党人物又能是什么人? 这样的心态实际早在哲宗元裙二年(1087)二月 旧党执政伊始、他被调至庐州府任教授时就有所表 现。当时,他在写给友人的一篇《友议帖》中,说自己 。罪逆不死,奄及祥除”,“食贫所驱,未免禄仕.言念
亲政,旧党再遭放逐,他把曾向神宗皇帝进献过的 《汴都赋》重献朝廷,其《重进<汴都赋>表》又云:
臣命薄数奇,旋遭时变,不能俯仰取容,自触 罢废,飘零不偶,积年于兹。
所谓“旋遭时变5即指“元柘更化”言。这几句自表 清白的话说的就是在旧党当政的元祜年间,他并未 与其“苟合”,其贬抑旧党之意亦不言自明。 实际上,除写诗、献赋可见周邦彦于新旧两党有 明确取舍外,他之尤怨旧党、靠近新党的心态还可从 他与新党人物交往可见。首先,对徽宗朝新党(实为 奸党)党魁蔡京,他极尽逢迎。宋人王明清《挥麈余 话》卷一载:“蔡元长用事,美成献生日诗,略日‘化行 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公礼乐中。’元长大喜,即以秘书 监召,又复荐之。”这完全是用赞美天子的言论讨好 蔡京,宋蔡僚《西清诗话》亦载此则文字。王国维认 为此诗句“必作于崇宁、大观制礼作乐之后”,此时亦 正是蔡京当政炙手可热的时候。其次,与蔡京党其 他人物,周邦彦也走得很近。如,蔡裔是蔡京本宗侄 子,作蔡州太守时,邦彦为其席上宾;同时,他还尤其
显腾达迹象,为官常有超转而日渐显贵,这个时段,
收稿日期:2009.03.11 作者简介:李世忠(1969-),男,甘肃庆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万方数据
68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也正是党禁最严酷之时。他辞世的宣和三年 (1121)年,距。靖康之难”也只五、六年时间,故北宋 末期政治的腐败周邦彦也是亲历的。 仕宦于党争激烈的政局之中,周邦彦于两党态度 究竟如何?王国维认为“先生于熙宁、元桔两党均无 依附。其与东坡为故人子弟,哲宗初,东坡起谪籍,掌 两制,时先生尚留京师,不闻有往复之迹。其赋汴都
也,颇颂新法,然绍圣之中,不因是以求迸。烈2心陶尔
夫、诸葛忆兵也认为:。他一生又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 新旧党派的纷争。其实,周邦彦并无强烈的政治倾 向,也并没有执著的政治主张,他是一位生来就与政 治无缘的艺术家。“纠420孙虹、薛瑞生则认为,周邦彦 后半生在忠奸划然可辨情况下,攀附了误国大奸蔡京 及蔡氏集团,根据周邦彦“中年以后的交友以及在京 或外放、显达或沉沦的仕履可以佐证此说”[2112孙、 薛之说有理。事实上,周邦彦于新、旧两党之有取舍, 从其第一次献赋举动即可看出。当时,苏轼案子影响 还未消除,新党势力如日中天,周进献有歌功颂德之 意的《汴都赋》,当有其政治考虑。元祜后他之被外 放,亦当是旧党执政者将其打入新党之列的缘故。其 作品《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之五可证。
及此,益深哀摧”——牢骚中亦不乏愤懑。及至哲宗
万方数据
第3期
李世忠,等: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
子胥虽捐江,素车驾长鲸。……淫俗敬魑魅,何人 顾威灵.臣冤不仇主,况乃锄丘茔.报应苦不直,
与人主意见唱对台戏的旧党人物靠拢呢?
吾将问冥冥‘“】1姗.
在这首诗里,一方面他认为伍奢是贤才,伍子 胥是健雏,对伍家之“巢卵同时倾”表同情;另一方 面,对伍之复仇他又持谴责态度。他认为伍子胥就 是“国婴难”、王尸亦“受刑”的罪魁。故诗歌末尾, 对王祠之微深表同情,而对“淫俗敬魑魅,何人顾威 灵”之象深为不满。楚平王本为昏主,周邦彦并不 如此认为,他反指伍子胥属魑魅之辈,“臣冤不仇 主,况乃锄丘茔”,其“尊主”意识之强烈可见。 周邦彦这种思想与旧党主要成员苏轼形成了 鲜明对比。苏轼的《论伍子胥》云:
君才切玉刀。一举成两段.我如抟沙砾,放 手辄星散。传闻紫贝阙,薜荔充帷幔。楚吟尚多 亡,君诗补其半‘11113431.
与蔡京心腹刘曷过从甚烈2肛.
相反,对旧党人物,他却指斥为奸臣。政和六 年五月,他写《田子茂墓志铭》,即直呼范纯粹为“奸 臣”,却尊称新党人物吕惠卿为。公”。这正与其上 述诗歌之指斥旧党为“薜荔充帷幔”性质同。范纯 粹乃范仲淹第四子,崇宁元年(1102)九月,“诏中书 省开具元符末臣僚章疏姓名分正、邪。,范与周邦彦 之叔周邻及曾为周之父周原撰写过《墓铭》的吕陶 均被列入邪党成员,周邻亦曾出入苏门。 周邦彦为什么会依附新党?一方面,因北宋党 争中大部分时间是新党执政,周邦彦对新党渐进式 的选择无疑有其现实政治利害之考量。叶嘉莹先 生在比较神宗时代苏轼之两上奏疏及周邦彦之进 《汴都赋》两件事之后云:。周邦彦是以自己私人得 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之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 不同的。“3】304此可谓一语中的。另一方面,周邦彦 之依附新党,还与他思想中的“尊主”意识有关。北 宋新党因先后都得到几位皇帝支持,。尊主”意识颇 浓的周邦彦之依附新党,显然并非由什么政治。器 识”决定,而完全是出于他对人主的盲忠,这一点可 从其《楚平王庙》一诗见端倪:
摘要:清真词的政治抒情问题是学界争议的热点.然论者较少就周邦彦仕宦生活与其词之创作间的关系作深 入考察。北宋中后期,党争激烈,党禁严酷,周邦彦本人在新、旧两党间的政治处境复杂微妙。他的词有仕途沉沦 的悲叹,政治上无有奥援的。孤苦”及末世情怀的流露。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党争;政治 中图分类号:I 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09)03—0067—05
王国维说“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2惭;当代词论
家叶嘉莹、罗杭烈等则以政治寓托论其词。如叶先 生论周词《渡江云》为“最能证明他有政治托喻的一 首词。“副如5然而,文史学家钱基伟认为周词“实密而 不闳,美而未深,……谐于歌调而不耐于味咏“21426; 谢桃坊认为词。在内容上不涉及时事,不选取较重要 的社会性题材,……表现出退避社会的心理。引钊胂 陶尔夫、诸葛忆兵认为其词“从苏轼扩大词所反映生 活领域的广阔道路上又回归到苏轼以前那种‘艳词’ 的老路上去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与爱国情怀 的作品很少。¨5
第9卷第3期 2009年6,q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