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教学计划
马圩中学韩振伟
1、教学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
2、本册教材的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 大探究 "
(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
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
(4)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
作业中也适
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
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
书中设立了“科学窗” “读材料”等栏目。
3、本册教材章节特点: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运动和力 , 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已从前几章研究物质的现象问题过渡到这一章
研究物质的本质问题,因而许多概念也由具体转入抽象,可能较难理解,但是由于学生通过
前几章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再加上这一章所研究的本质问题均是以学
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为研究的背景,能够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习本章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仍然贯穿在本章的教学中。
本章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探究得来的。
从知识的深度角度来看,这一章中的概念和规律十分抽象,较难理解,但学生通过前
几章的学习,尤其是第七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这为学习本章的知
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九章机械和功,主要是力学知识的运用。
在介绍简单机械的时候,由于简单机械在我
们的生活中使用得比较多。
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虽然这些机械我们经常见到,但是学生未必会明白其中的原理,可以顺势介绍这些机械的构造和原
理。
其中要利用到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因此要多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4、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已了解了学生物理学习情况。
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来看,学
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好,以往教学中女生对物理学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体现不是太明显,学习较认真学习较积极的主要是女生。
她们学习较主动,课前预习认真,实验主动动手,这是以
往在物理教学中不多见的现象。
但物理成绩中后进生也主要还是男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不思
上进,上课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
这需要在本学期中重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督促。
同时,物理到了第七八章,仅靠认真想学好物理学已不可能,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学
习,尤其是男生。
5、学困生教育:
与学生经常沟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尤其是成绩靠后的一部分男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
性; 2、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写教教案,对学困生个别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准备,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调动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内精讲,课后认真做好个别后进后的辅导工作,提高合格率。
6、教学目标:
1.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描述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4.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
法 ;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
基米德原理,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7.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7、教学重点:
(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第五章的重点和难点
( 2)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是第六章的重点。
力的大小的测量, 物体惯性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
( 3)压强的概念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物体浮沉的条件是第七章的重点, 用压强和浮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4).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功、功
率的概念以及计算、机械效率的概念。
是第九章教材的重点。
8、教学难点
(1)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中有关 F 和 L 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怎样根据滑轮组的组合方式计算出拉力的大小,并判断拉力的方向;
(3)机械做功的两个因素和额外功的概念。
9、教学进度
进
周次日期12月20日—2月23日22月25日—2月29日33月3日—3月7日
43月10日—3月14日53月17日—3月21日63月24日—3月28日73月31日—4月3日
84月7日—4月11日
94月14日—4月18日104月21日—4月25日114月28日—4月30日125月4日—5月9日135月12日—5月16日145月19日—5月23日155月26日—5月30日166月9日—6月13日176月16日—6月20日186月22日—6月27日196月28日—7月1日
度安排
课题教时执行教师培训、开校报到
1
§ 透镜 2 课时
2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 课时
§ 生活中的透镜 1 课时
§ 眼睛和眼镜 1 课时
复习与总结 1 课时
§ 力 2 课时
§ 力的测量 1 课时
§ 重力 1 课时
§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课时
§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 课时
§ 二力平衡 1 课时
§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 课时
复习与总结 2 课时
§ 压强 2 课时
期中考试
§ 液体内部的压强 1 课时
§ 连通器 1 课时
§ 大气压强 1 课时
§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课时
§ 物体的浮沉条件 1 课时
§ 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1 课时
复习与总结 1 课时
§ 杠杆 2 课时
§ 滑轮 2 课时
§ 功 1 课时
§ 功率 1 课时
§探究 -- 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2 课时
§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课时
复习总结 2 课时
期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