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省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万亿元,已连续30年居于全国首位。
由于经济外向度高,2018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数增多以及自身结构调整升级影响,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当年GDP增速较2017年下降0.7个百分点至6.8%,但仍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高于排名第二、三位的江苏、山东0.1个和0.4个百分点。
2019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广东省外贸经济承压,进出口出现负增长,但在基建投资拉动下,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7.72万亿元,增速6.4%,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
但广东省民营经济活跃,市场活力较强,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落地,为区域产业升级及协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未来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较分化,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步伐先后不一,各地市在人口吸引力以及承载力方面差异较大,深圳、广州作为省内两大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净流入,近五年常住人口增长率分别为4.8%和3.3%;此外,珠海放宽落户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2018年人口增长率达7.1%,相比之下偏远山区的汕尾、潮州则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就业发展机会相对薄弱,近五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负。
2018年受宏观形势影响,各地市经济增长普遍承压,经济增速呈现“3升18降”。
深圳高端产业优势显著,经济规模自2017年首超广州后2018年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
佛山、东莞两市GDP处于全省第二梯队,经济发展较稳定。
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其中珠海、江门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经济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8.0%和7.8%,但汕头、佛山、茂名2018年增速有明显回落。
其余粤东西北地市中除肇庆、揭阳GDP 超过2000亿元,其余均在1600亿元以下,其中尚有汕尾、云浮未过千亿,同时经济增速普遍低于5%,区域发展后劲略显不足。
财政实力: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财力规模稳健,收入质量较好,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贡献最大。
2018年广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6.9%,收入规模居全国首位。
当年全省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9.8%。
同时受益于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保持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8年广东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944.48亿元,同比增长5.7%。
2019年以来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广东省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财政支出规模继续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9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0.76万亿元,同比增长 1.5%。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由于进一步落实降费政策,2018年广东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普遍提升,各地市税收收入占比均在60%~85%之间。
从规模看,由于计划单列市特殊财税体制,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省具有绝对优势,2018年为3538.4亿元,广州以1634.2亿元稳居第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佛山、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亦处于第二梯队,且与第三梯队的惠州、珠海、中山、江门4地市相比仍领先较多,汕尾、潮州收入规模处于全省末位,2018年仍不足50亿元。
由于各地市主导产业及经济发展形势不同,2018年各地市收入增速分化较大,其中梅州、汕头出现负增长,2019年以来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前三季度除梅州、汕头收入延续下滑趋势外,中山、揭阳、河源3市亦出现收入负增长。
受区域房地产市场及土地出让规划等因素影响,2018年广东省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上年呈现“12增9减”。
在收入增长的地市中,湛江较2017年翻倍,其次东莞、揭阳、茂名增速也在50%以上。
相比之下,梅州、中山、汕头、清远4市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降幅在20%以上。
2019年以来,各地市土地市场表现亦是冰火两重天,1-10月,汕头、潮州、河源、珠海、梅州、东莞6市土地成交总价已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其中汕头、潮州土地成交总价分别是2018年全年的2.1倍和1.9倍;而中山、湛江、阳江3市土地成交总价不足2018年的一半。
2018年,汕尾、肇庆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倍和1.8倍,佛山、珠海两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贡献亦相对较大,上述地市财力规模受土地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稳定性欠佳。
债务状况:广东省政府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与其财力相比,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且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距财政部核定的限额仍有一定的空间,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18年末,广东省(含深圳)政府债务余额10007.81亿元,较上年增加984.4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第4位;期末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99倍。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省本级,其次东莞、惠州、珠海、江门4市债务规模相对较大。
2018年,佛山政府债务余额较2017年末有所下降,其余各地市债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其中,广州、珠海增量较高,分别为206.9亿元和97.2亿元,汕尾由于基数偏低,当年债务余额增幅达50%以上。
从债务偿付压力看,2018年末汕尾债务压力较大,当年末债务余额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4倍,深圳、中山、东莞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全覆盖,其余各市债务偿付压力尚可,上述比值在1.0倍至3.0倍之间。
从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看,广东省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以及省本级。
截至2019年9月末,全省城投企业债券余额3398.4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中居于第10位,其中广州、深圳、珠海、及省本级城投企业发债余额分别35.9%、23.7%、15.6%和11.3%。
综合来看,珠海市城投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其余各市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同期末云浮、潮州、茂名无存续城投债。
一、广东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广东省经济实力分析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2018年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于全国首位,由于经济外向度高,2018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全省外贸经济承压,经济增速放缓。
但广东省民营经济活跃,市场活力较强,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落地,为广东省产业升级及协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未来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毗邻香港、澳门两个行政区,自东至西依次与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省内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河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两大平原,是大陆型中国的天然海洋门户,同时地接南海,在国防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省依托资源优势及政策红利,近四十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万亿元,经济体量连续30年稳居全国首位。
从经济增速看,2018年全省经济增速为6.8%,与经济总量相近的江苏、山东相比,分别高出0.1个和0.4个百分点,规模优势继续扩大。
经济增速变化方面,近年来受外部环境调整变数增多,以及自身内部经济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等影响,广东省经济增速总体呈逐步下行趋势,但是始终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8年全省经济增速较2017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仍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从经济和人口密度看,广东省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占比全国的比重仅为1.87%,但得益于集约式发展和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模式,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对全国的贡献度和人口吸附能力均表现优异。
2018年,广东省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0.80%,年末常住人口11346万人,较上年增加177万人,常住人口数量继续居于全国首位,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8.13%,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口密度为全国的4.35倍。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广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工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上升态势。
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4.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并高于第二产业12.4个百分点。
全省新经济增加值较上年增长 8.9%,增幅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6.4%和31.5%,较上年提高3.2个和2.7个百分点。
此外,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保持活跃,2018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6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1%,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幅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9个和2.7个百分点。
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广东省对外贸易体量一直处于全国首位,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大,但近年来受外贸环境变化影响,净出口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减弱,但相较其他省份仍处于高水平。
2017年,广东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5.48%,浙江、江苏两省该占比分别为6.81%、6.40%。
201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7.1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出口额增长1.2%,进口额增长11.3%。
其中,对美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为12.2%,较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继续扩大,全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进出口增长7.3%。
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广东省GDP贡献水平保持在50%左右,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在42%左右。
2018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增速仍稳中趋缓,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看,2018年,广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万元,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3万元;全省人均消费支出2.48万元,亦高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1.99万元。
2018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其中工业投资持续承压,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且房地产投资对稳投资起到重要作用。
当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增速4.8个百分点。
主要投向的工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0.8%、8.2%和19.3%,其中工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分别为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8%、25.0%,占比分别较上年增加-2.7个和0.5个百分点。
2019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