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走向的三大关键词

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走向的三大关键词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管理者们的2019年应该关注什么?
摘要“中美贸易谈判”、“房地产调控”、“金融稳杠杆”是管理者们在2019年必须要重视的三大宏观政策走向,搞清楚这些关键的变动,才能够正确决定企业应该收缩还是扩张以及往什么地方扩张。

新年伊始,企业的管理者们都习惯于为企业在新一年发展制定完备的年度战略规划。

而优秀的年度规划,必须建立在对新一年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以及商业趋势变化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

顺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

关于2019年,各路大咖都已经有了预测,其中最知名的要算2016年离世的“周期天王”周金涛的说法:2019年是低价抄底资产的好时机。

而美团的王兴则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些预言是否能够实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目前来看,真正决定2019年经济与商业走向的,主要还是三大宏观面的政策走向:中美贸易问题的谈判进展、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金融“稳杠杆”的效果。

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仔细观察这三大宏观关键词的走向,才能设法适应这个低增长时代,重新聚焦主业,抓住逆势增长的机会。

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走向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影响2018年中国经济和商业发展最深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前商界和学界都未曾料到,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会如此激烈地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最终导致中美之间出现了剧烈的贸易摩擦。

在2018年7月到8月,美国分两次向中国对美出口的约1102种产品合计500亿商品
征收了25%的关税。

而中国同样对500亿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

2018年9月24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美国将对价值2000亿的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包括冰箱、空调、家具、电视机和玩具等,其中还涉及诸多塑料和石化产品。

美国还计划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加征关税的税率提高到25%,并且将对剩余的价值267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在2018年对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金融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资本市场上,2018年年初A股的涨势遭遇遏制,最终全年下跌超过20%。

在2018年的12月,中美两国元首在G20阿根廷峰会期间成功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决定暂停征收新的关税。

美国白宫随后宣布,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1月1日后仍维持在10%,而不是此前宣布的25%;双方将加紧磋商,一旦谈判达成协议,2018年以来加征的所有关税,都可能取消掉。

但中美贸易摩擦最终得以缓解的前提条件是:美中双方需要争取在2019年最开始的90天内完成谈判,如果到期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继续提升税率。

所以2019年最初三个月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事关其后一整年中国经济贸易的走势。

商界领袖们自然会期待中美能够达成协议,这样的话,中国的出口行业将加速复苏,也会带动整体消费的增长。

不过,务实的管理者,也应该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前保持谨慎,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做好继续过苦日子的准备。

把握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
房地产目前仍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产业。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央围绕“房住不炒”坚持进行地产调控,意图达到“稳房价”的目的。

2018年是明显的“调控年”,楼市调控延续了2017年的基调,重视“租购并举”、“房住不炒”长效机制,构建房产分类阶梯式消费,解决高房价和库存区域间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在“因城施策”大方针指导之下,2018年全国累计出台450次调控措施,调控频次刷新历史调控纪录。

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口号,成为2018年楼市降温的一个“分水岭”,市场预期由“慢涨”转为“下跌”。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显示,2018年以来,百城均价各季度累计涨幅较去年同期均收窄,整体价格趋于稳定。

从各级城市来看,2018年1-11月各线城市累计涨幅较去年同期均收窄,其中三线城市累计涨幅回落最明显。

地产调控政策,不仅令房地产行业感受到了压力,融资成本持续上升和市场冷却的双重压力下,恒大等部分房企在2018年年底已经开始大规模打折促销。

中弘股份这样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因为受债务违约的影响持续暴跌,最终被迫退市。

而房地产市场冷却,也给周边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2018年年末,山东菏泽取消楼市限售政策,被部分媒体解读为“取消限售第一枪”。

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因城施策”下的正常微调,且并未涉及最为关键的“限购、限贷”政策。

整体来看,2019年中国全面取消限购等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是一些房地产库存较高、缺乏人口净流入的三四线城市,确实有可能会逐渐放松调控政策。

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的是“稳房价”,既不希望房价快速上涨,更不愿意看到房价暴跌影响金融秩序和整体社会经济。

所以在2019年,房地产调控应该不会全面取消,但是在局部城市会有所松动,房价应该会继续被“稳住”。

这个政策信号,对于管理者们的启示是,2019年也不要指望房地产行业能够给中国经
济带来多么强的增长动力,毕竟地产业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以此为基调,绝大多数行业可能也都需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行业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赚快钱的时代过去之后,绝大多数行业里面都成了存量竞争,就得拼产品和服务能力了。

“稳杠杆”稳到哪里?
2018年,中国在货币和金融政策上最大的调整,就是从“去杠杆”走到“稳杠杆”。

以“稳杠杆”为核心的金融和货币政策走向,将对2019年整体经济和金融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两年中,中央围绕“金融去杠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从央行的货币市场调节措施,再到《资管新规》的出台,都在各个领域持续推动“去杠杆”。

在2017年到2018年的两年中,广义货币M2增速从11.3%降至8%的历史新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最近撰文指出:2018年是经济去杠杆,社会融资总量余额增速从13.4%降至9.9%,融资增速回落拖累经济和通胀下行,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现金流吃紧,股市大幅下跌。

而展望2019年,中国经济有望正式进入稳杠杆阶段,各项货币和融资增速都有望逐渐见底企稳。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降杠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融资渠道变少,融资成本增加。

在“降杠杆”的大背景下,2018年上市公司接连出现债务违约事件,而P2P行业在年中也爆发了“雷潮”。

“降杠杆”也可以算作是一场真实的压力测试,企业在投融资和财务方面的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2019年,中国经济逐渐进入“稳杠杆”阶段之后,紧张的融资环境应该会有所缓解,融资成本也将会有所下降,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管理者们也千万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认为在“稳杠杆”时代就能很容易通过持
续融资“加杠杆”加速企业发展。

毕竟美联储在2018年已经有了4次加息,而且在2019年仍然有可能继续加息。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不可能通过全面下调基准利率来放宽货币政策,只能持续通过降准等市场操作手段来补充流动性。

2019年金融政策的“稳杠杆”,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是,融资借钱可能会变得相对更加容易,资金链断裂的压力会有所缓解。

但信贷泡沫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借钱融资来给企业发展加速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考虑清楚,这笔钱要花到哪个刀刃上,对企业发展最有价值。

“中美贸易谈判”、“房地产调控”、“金融稳杠杆”是管理者们在2019年必须要重视的三大宏观政策走向,搞清楚这些关键的变动,才能够正确决定企业应该收缩还是扩张,往什么地方扩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