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3.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 B.B C.C D.D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8.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9.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10.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1.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12.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3.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C.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5.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16.在3A+B=3C+4D反应中,已知84gA与16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A的化学式量为28,则D的化学式式量为()A.28 B.144 C.112 D.5617.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提示: Cu2(OH)2CO3Δ2CuO +CO2↑+H2O]A.4.8% B.9.6% C.50% D.51.2%18.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19.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20.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22.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14.800.40反应后质量/g027.29.2aA.表中a的值为2.8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4.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D.反应前,原有氢气 2mL2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A.A B.B C.C D.D2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6 2.00.20反应后的质量(g)3.2X 5.80.4A.X=0.4B.丁一定是单质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2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CO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28.如图所示2A.B.C.D.29.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3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
G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影响。
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 20.0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