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中医院医疗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一、建立更规范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进一步强化〃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树立现代质量意识。
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行绩效管理。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安全。
1•以综合管理为基础,着重抓医疗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1)开展各种形式质量和安全教育活动,使全院职工树立现代医院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2)进一步完善医院、质控部门及科室三级医院质量管理,细化医院、科室质控小组分工制走相关制度及任务,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的评估、监督与不断改进融入日常管理之中。
G)重视医疗技术管理,落实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手术人员及技术开展进行严格把关,制订并严格执行单病种路径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最佳秩序, 实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医疗技术最佳效能。
(4)推行医疗安全问责制,对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追究当事人及科室领导的责任。
(5)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按照〃双核lY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标准,严格管理病历书写质量、病案首页填写,对于中医特色指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围次数、miv 级手术占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作为重要内容对科室进行考核。
(6)每月到所有医技科室对现运行病历及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报检查结果,下达改进措施及意见, 次月对上月存在问题进行改进评价。
2•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中心,重点抓服务质量管理(1)进一步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推行预约诊疗服务的开展/方便病人就医。
(2)必须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转变服务作风”尊重病人,注重诚信服务、主动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⑶推行人性化无障碍服务,以适应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改变。
(4)医疗纠纷防范处置程序,制走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及院内处理流程,积极探索第三方纠纷处理有效机制。
3•以提高医疗技术为重点主要抓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提咼(1)严格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准入制度及专业素养。
(2)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培养一批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管理人才。
二、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合理配备卫生技术人员, 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到2025年,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5%以上冲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65%以上;同时加强现有中医药人员的培养工作,五年内选派不少于20人到省级上中医医院进修学习。
2•科室建设。
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中医特色的体现形式及优势的发挥,要通过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严格执行《中医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走。
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到2 025年争取建成2到3个市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 并辐射到周边县。
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中医药成为医院特色和独到之处,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 •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及人才科硏(1)充分发挥中医医院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大做文章,夯实医院中医药发展基础。
着力抓好肿瘤科、脑病科、心内科、康复科、肛肠科等重点专科中医特色建设。
(2)有序开展全院职工的中医药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西学中〃学习,争创河南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单位,使全院西医类别// 学中〃参学率达到100% ,着重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并加强对科室主任、护士长的中医药知识培i丿11。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中医专业临床科室主任比例大于70% ,以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3 )截止到2025年,计划新引进中医药专业本科毕业生35名,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聘请退休名老中医10-15 名来院坐诊,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影响力。
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4)做好中医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巩固区域中医脑病专科建设成果,力争新增1-2个专科获得区域中医专科建设项目及资金支持。
(5)保证中医特色明显,内科住院患者中药使用率达到95%以上。
探索方便有效的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方法,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以提高中药饮片的使用率和疗效;中医专科突出,功能齐全,中医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
(6)加强中医药科硏研究,使科研能够服务提高临床中医疗效,确保中医药科硏课题零突破。
4•〃治未病〃服务。
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 制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规划,〃治未病科〃不断完善人员、设备等软硬件配置,面向住院病人及社区居民开展中医药治未病知识讲座,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预防保健需求。
5 •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以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
加强中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强中医急诊急救技术培训,提高中医药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鼓励中西医人员相互学习,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胃肠疾病病、肿瘤等重大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并制定重大慢性病中医参与防治方案不少于3项。
6•开展〃读经典背经方〃活动推行中医经典病房建设, 提升医院中医药文化及氛围,所有医师均应熟练掌握《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中医医师掌握经典方剂“50个,条文“00个,非中医类别医师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及部分经典条文和方剂。
7 •大力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全院中医医疗技术项目要n 60项,制定全院中医非药物疗法考评奖惩机制,确保门诊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达到10%以上,住院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达到90%以上。
8.鼓励全院所有医疗技术人员发表中医药方向论文,力争每年发表中医药方向国家级以上论文n5篇。
9•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互联网+中医药〃的发展,做好传承创新,借助互联网建设〃中医药+〃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等候就诊、在线缴费、自动煎药、智能配送, 达到标准化、电子化,以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10•各临床科室至少确走实施3种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完善,形成特色优势。
11 •手术科室至少制定3种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并进行实施。
三、加强学科建设、五大中心建设、科研教学体系建设z 切实提高医疗技术及科研教学水平大力开展医疗新技术,强化专科、中心、科研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展重点专科,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优势。
1・优化环境,科学规划,加强管理,逐步完善(1)营造良好的专科发展环境。
制定和实施优惠的政策推动新技术和专科的发展,为新技术和专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
(2)制走和实施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专(学)科建设规划。
加强对重点专科的建设管理、内涵管理,使之向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
提升脑病科、肿瘤科等省级重点专科技术水平,加大普外科(腔镜中心)、泌尿外科、康复科、心内科、肛肠科建设,并保持各学科在全县技术水平领先。
力争使心内科、肛肠科、康复科成为市级重点学科(争取省级),并获得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保持整体技术水平县内领先。
(3)确保儿童保健门诊及新生儿ICU投入使用,为儿童提供优质专业的全程医疗服务。
(4)巩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成果,努力将胸痛中心升级为国家标准版,卒中中心升级为高级卒中中心,建成创伤中心,争取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达到验收标准。
2 •龙头战略,强化优势,发展重点,形成特色(1)加强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做好重点专科特色和重点专科人才培养的工作。
发展高科技,培养新技术。
重点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填补县内空白的新技术。
(2)以重点特色专科为龙头,完善门诊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院际联动、多科合作、技术指导、送医下乡、社区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带动医院稳步发展。
3.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医疗科技水平(1)建立院级科研小组”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大力推进〃医、校、硏〃联合,建立与三甲医院、高等学校、科硏单位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导师培养制度积极做好传、帮、带作用,合理培养人才梯队。
对重点人才实行〃二次培养〃。
(3)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每年从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提取一走比例作为医院的科研基金。
鼓励科技人员选题设计,申请立项,提高科硏设计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4 •认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临床教学工作(1)积极开展临床业务学习工作,组织开展科内自学、院内集中、邀请专家等多种形式的院内业务学习,总结经验, 塑造氛围,打造学习型医院。
(2)切实加强实习生教学工作落实好各院校教学任务, 规范教学查房、理论授课、实习带教等各项教学活动。
(3)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为基层医务人员举办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推广。
5•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继续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全力推行终身学习制度”制订并不断完善低年资住院医生及中青年医师的考核标准,通过规范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促使他们早日成才。
每年外派学习人员10人次以上,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集中授课12次以上,承担省市学术会及学习班3次以上,规培及进修人员学习结束后递交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全院进行讲课。
四、建立更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素质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方针, 制订全面、系统的人才建设战略规划,重视加强后备骨干力量的培养。
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办法”培养一批在全县具有一走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型人才,鼓励中青年骨干医生学习成才,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和网络。
1 •注重人才资源管理,大力培养专业学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1)逐步完善岗位编制”卫技人员合理增长,尽量满足医疗服务发展需求。
(2)提高全院卫技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
卫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由提高到100% ,硕士及以上学历由目前的5人提高到15人。
临床医师9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3)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的〃名医〃队伍建设,力争培养引进3-5名能代表区域内学科优势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2•创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1)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专科建设、月艮务功能拓展的需要,加强紧缺人才培训”坚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边缘学科人才培养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