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6和7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1~5的认识基础,关键在于良好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重难点应放在序数的理解和掌握6、7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加减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和7。
2.使学生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小棒、直尺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比大小。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大家认识尺子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教师操作课件完成。
猜一猜,5后面的两个数字是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数数、认数、写数:(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同学?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找出学具中表示“6”点子图与数字卡片。
(2)摆一摆:数出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展示。
(3)数一数:如果增加一位老师,用几个圆点表示?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找出学具中表示“7”点子图与数字卡片。
(4)摆一摆:数出7根小棒,摆一摆,展示。
(5)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6或者7表示?我们身边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写一写: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课件示范,学生书写后,再在书上田字格内书写6和7,比一比谁写得工整。
2.学习6和7的顺序,比大小(课件出示)
(1)拨一拨:(用计数器)依次拨出五个珠子增加一个是几?6个珠子增加一个是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添1是6,6添上1是7)
(2)说一说:自己观察直尺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排在5的后面,7排在6的后面。
直尺上的数字越往后越大。
)
(3)比一比:分别摆出5、6、7的点子图,你发现了什么?用“>”和“<”表示。
56
67
65
7 6
(4)找出比6小的数字卡片,找出比7小的数字卡片。
3.认识基数和序数(课件出示金鱼图)
填一填:完成教材40页的金鱼图,一共有
缸鱼。
从左边数第7缸有
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
缸,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课件出示,填一填,连一连,完成小游戏。
2.完成43页练习九第1、2、3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6、7两个数字朋友。
我们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
学生在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时,感受到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数。
鉴于学生已经有了1~5数的认识基础,故在引导学生认识6和7的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以及6、7的组成。
经过后面的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此节内容掌握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