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建设多功能公园时,重点规划与营造水体景观、湿地
景观,以及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公园。
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保护与恢
复措施非常重要。
湿地是本身具有丰富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障湿地公园建设的可持续性,必须在设计与规划中先行考虑湿地的生
态价值和生态特征。
其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湿地保护
1.保护湿地水源
湿地公园建设必须注意保护湿地水源,避免水源污染等问题。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应采
用洁净工具,控制噪声、震动和灰尘等污染因素,保障水源的清洁和卫生。
公园管理部门
要督促管护员加强水源巡查、保洁和管理,严禁在池塘、湖泊中抽排废水。
同时,加强污
水治理设施,通过人工湿地、沉淀池、浮萍等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
2.控制人类活动干扰
人类活动是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压力,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公园管理部门要对湿地内
及周边地区进行环境监督,防止人类活动对湿地产生影响。
例如,关闭不合规的餐饮、娱乐、游泳等场所。
在公园内设置监控设施,防范偷猎、破坏、污染等行为。
制定游园规则,禁止摧花、折树、乱搭、划艇等不文明行为。
3.加强湿地生物监测
生物环境监测是毒理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管理与
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对湿地的水质、气候、土地和生物等因素进
行监测,掌握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加强湿地内昆虫、两栖、爬行动物等野生动物的
种类、数量、分布等各项生态学指标的监测,确保湿地生态的稳定、健康。
二、湿地恢复
1.生态修复
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如果湿地受到了破坏,需要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生态修复
是指采用一系列生态工程技术,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
例如,在废弃的
鱼塘中种植芦苇、香蒲、芫荽、鬼针草等湿生植物,以此作为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使湿
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2.水文环境调节
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对湿地的水文环境进行调节,以保证湿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在公园内设置水位调节系统,调节水位,以满足湿地植物、动物等生物生长的
需要。
同时,要对湿地公园周边土地开发、建筑和其他人类活动进行监控和控制,避免对
湿地的水源、水流和水质等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3.人工造湿
人工造湿是湿地公园恢复中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人工方式建造湿地和养护湿地植物,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或破坏的情况。
例如,通过水培、土培等方式由选好的芦苇、
香蒲苗、芫荽苗等长在湖泊表层,造成以湿地建设为基础的生态景观。
通过上述措施,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可以看出,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因素较多,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也比较复杂。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
根据不同的湿地类型和破坏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与恢复措施,以确保公园环境的平衡、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