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1.不受醛固酮控制的是A.钠离子B.氯离子C.水D.钾离子E.钙离子正确答案:E解析:醛固酮是调节机体细胞外液量和Na+、K+平衡的重要激素。

促进远曲小管对Na+、Cl—、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分泌。

2.细胞兴奋的标志是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C.分泌活动D.收缩力E.张力正确答案:B解析:兴奋性是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这是生理学对兴奋性的最早的定义。

反射活动是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方式。

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收缩和分泌是细胞兴奋以后产生的结果。

张力是物质的机械特性。

3.静息电位等于A.钠离子的平衡电位B.钾离子的平衡电位C.氯离子的平衡电位D.钙离子的平衡电位E.镁离子的平衡电位正确答案:B解析:细胞静息时,膜主要允许K+通过,细胞内K+浓度高,沿化学梯度向外扩散,K+带的正电荷使膜外电位升高,形成的电场阻碍K+向外扩散。

当化学梯度的驱动力与电场的阻力相等时,没有K+的跨膜净移动,此时的跨膜电位不再改变,即是静息电位。

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

4.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A.氧气B.钾离子C.氯离子D.脂肪酸E.葡萄糖正确答案:E解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细胞的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与Na+的重吸收相关联),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是其他溶质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

5.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生理过程A.体重稳定B.减压反射C.胃液分泌D.肾血流量稳定E.血糖稳定正确答案:B解析:减压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减压反射。

所以减压反射是神经调节。

6.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机理是A.两层胸膜紧贴在一起运动B.胸廓扩大缩小运动C.肺弹性回缩D.肺内大气压的变化E.呼吸肌舒缩活动正确答案:C解析:胸内压即胸腔内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平静呼吸),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约为一3~一5mmHg,吸气末约为一5~一10mmHg。

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肺内压约等于大气压,这时胸内压=一肺回缩力,故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

7.导致呼吸停止的切断部位在A.脊髓胸腰段之间B.脊髓延髓之间C.延髓脑桥之间D.脑桥中脑之间E.上下丘之间正确答案:B解析:动物实验中,在脊髓与延髓之间横切,则呼吸运动停止。

8.经典的激素分泌方式是A.远距分泌B.旁分泌C.神经分泌D.自分泌E.腔分泌正确答案:A解析:经典概念认为,激素通过血流将所携带的调节信息递送至机体远处的靶细胞,实现长距细胞通讯,因此内分泌也称远距分泌或血分泌。

9.输血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溶血反应B.寒战、高热C.头痛、胸闷D.腰背酸痛E.呼吸困难正确答案:A解析:溶血反应为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多由误输ABO血型不合所致。

典型的症状为病人输入十几毫升血型不合的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溶血反应严重者可因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或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低血压引起肾血流减少而继发少尿、无尿及急性肾衰竭。

所以选A。

10.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的顺应性C.维持大小肺泡稳定D.防止肺不张E.防止肺水肿正确答案:B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弹性回缩力和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对于降低吸气阻力和减少吸气做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维持肺泡内压力与小肺泡大致相等,不至于过度膨胀。

防止了液体渗入肺泡,使肺泡保持相对干燥。

11.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即可完成的生理过程A.肌紧张B.屈肌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翻正反射E.腱反射正确答案:E解析: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反射、跟腱反射。

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脊髓后,直达前角与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

反射的潜伏期短,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延搁,故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12.跨膜转运需要细胞消耗能量的是A.氧气内流B.钾离子外流C.氯离子内流D.钠离子内流E.氨基酸内流正确答案:E解析:氧气跨膜是单纯扩散,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以及氯离子内流都是顺浓度差的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与经通道转运不同的是,经载体的转运有被动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后者可再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形式。

氨基酸出入一般细胞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而在小肠和肾脏是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的,间接消耗钠泵的能量。

13.影响细胞内外水分布的是A.血压B.组织液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E.对水的通透性正确答案:C解析: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另外,在生理情况下,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14.胆盐吸收部位A.回肠B.胃C.空肠D.结肠E.十二指肠正确答案:A解析: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15.正常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A.糖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E.甘油三酯正确答案:B解析:三大能源物质在人体内供能的作用不同,糖类是主要的能源,其中肝糖原用于维持血糖,肌糖原用于提供肌肉活动的能量;脂肪是能源物质在体内最主要的储存形式;蛋白质仅在长期饥饿、极度消耗时才分解供能。

16.自律性最高的细胞是A.窦房结细胞B.心房肌细胞C.房室交界细胞D.浦氏细胞E.心室肌细胞正确答案:A解析: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

17.不释放乙酰胆碱的是A.交感节前纤维B.交感节后纤维C.副交感节前纤维D.副交感节后纤维E.运动神经纤维正确答案:B解析: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温热性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在外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胆碱能纤维外)释放的递质是NE,尚未发现以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以N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过程中,突触后膜主要通透性增大的离子是A.Na+B.K+C.Cl—D.Ca2+E.HCO3—正确答案:A解析: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弥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Na12和K12,尤其是Na12通透性升高,导致Na12内流和K12外流,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的局部电位,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9.修复DNA双螺旋结构变性的主要方式A.错配修复B.核苷酸切除修复C.碱基切除修复D.重组修复E.直接修复正确答案:B解析:DNA损伤的类型决定切除修复的具体方式。

①碱基切除修复:DNA 糖苷酶特异识别DNA中发生改变的碱基,例如,胞嘧啶脱氨基产生的U,通过水解被除去。

接着,AP核酸内切酶迅速识别这个丢失碱基的裸露位点,在其5’端切断磷酸二酯键,再由磷酸二酯酶切除脱氧核糖磷酸残基。

最后,由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将缺口修复。

②核苷酸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可以修复DNA 双螺旋中发生的几乎所有大型损伤。

一个巨大的多酶复合物(例如大肠埃希菌的UvrABC)搜寻DNA中发生变性的损伤部位,而不是某种特殊的碱基改变,并在其两侧切断DNA,由解旋酶清除包括损伤部位在内的DNA片段,最后DNA聚合酶和连接酶修补缺口。

③重组修复:有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在同一部位均受到损伤,这种DNA分子没有模板链(携带正确的遗传信息)用于修复。

对于这种罕见的DNA损伤,细胞可以利用含有正常拷贝的第二个DNA分子进行重组修复,通过这个正常拷贝提供正确的遗传信息。

重组修复是复制后修复,因为它出现于复制后。

参与大肠埃希菌DNA重组修复的酶主要是RecA和RecBC等。

④DNA倾向差错合成:在特殊情况下(如紫外线辐射),大肠杆菌DNA可能出现倾向差错(elTor—prone)合成,DNA聚合酶Ⅳ和V可以使DNA复制体通过未经修复的损伤部位进行复制,其特征和消除差错(error—free)的DNA修复系统正好相反,复制将产生许多差错。

⑤SOS应答:从大肠埃希菌到真核生物,细胞有一种紧急应答(SOS)机制,一旦DNA受到严重损伤,这一机制能诱导多个基因表达,合成多种参与修复DNA损伤的酶和蛋白因子,例如大肠埃希菌的RecA和RecBCD。

20.细菌DNA聚合酶I活性主要是A.合成前导链B.合成后随链C.合成前导链和后随链D.合成引物E.切除引物正确答案:E解析:大肠埃希菌主要有3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I(pol I),DNA聚合酶Ⅱ(polⅡ)和DNA聚合酶Ⅲ(polⅢ)。

pol 1分子为单一多肽链,3个结构域的活性依次为(从N端到C端):5’→3’外切酶,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

其中,5’→3’外切酶活性用于去除RNA引物,3’→5’外切酶活性具有校正功能,聚合酶活性在DNA损伤修复中用于填补缺口(短单链区)。

枯草杆菌蛋白酶可以将pol I 水解为两个片段,大片段叫作Klenow片段,具有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活性。

除了5’→3’外切酶活性以外,pol I还有一项其他两个DNA聚合酶没有的功能——在体外利用DNA分子一条链切口产生的3’一OH作为引物进行复制,新的DNA链取代原来的同源链,后者被pol I的5’→3’外切酶降解,这一反应叫做切口平移。

切口平移是重要的核酸技术,用于标记DNA片段。

polⅡ兼有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活性,主要功能是参与DNA损伤修复。

polⅡ可以利用受到损伤(如嘧啶共价交联)来不及修复的DNA链作为模板合成DNA。

只有pol Ⅲ符合大肠埃希菌体内:DNA复制的要求,所以polⅢ是真正的复制酶。

21.转录起点在基因碱基序列中的编号为A.+10B.+1C.0D.—1E.—10正确答案:B解析:转录起点是转录合成RNA的第一个碱基,其碱基编号为+1。

有的启动子的转录起点不是固定的,可能出现于相邻的2~3个碱基。

转录起点前面(5’方向)的DNA序列称为上游,碱基编号依次为一1,一2,一3…转录起点后面(3’方向)的序列称为下游,碱基编号为+2,+3…细菌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转录的位点,一般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有转录起点,一10序列,一35序列,在一10和一35序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