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它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
科举制度是小说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卧闲草堂本评有言:“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小说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因为其博大精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用心读进去,再用心走出来,从而做到读有所获。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寒假期间读过《儒林外史》,开学后学校也每周安排一节名著阅读课,在时间上予以保证。
但因《儒林外史》是一部文言白话小说,语言表达和今天有所不同,学生读来不很通畅。
同时不少学生因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欠缺,所以阅读《儒林外史》时兴趣不浓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能体会作品讽刺的艺术手法和批判的精神。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讽刺小说的能力,激发他们更高层次的阅读认知。
【教学目标】1、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2、知独特结构,赏讽刺手法3、悟批判精神,促学习成长【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②掌握“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③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2、教学难点: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体会批判精神【教学方法】1、合作、交流、展示法2、多角度主题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促探究播放《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借助《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让整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你问我答,温故而知新探究内容:1、知识抢答,学前热身显身手2、温故知新,思考交流明结构探究形式:自主探究,自由发言活动步骤:(一)知识抢答1、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2、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播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3、书中“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隐居于会稽山中,以此自终”的人是()4、()事件最能体现严贡生巧取豪夺、横行乡里、奸诈卑鄙的小人的形象。
5、图片中竖起两根指头的人是(),他已经成为()形象的典型代表。
6、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做妻。
但后来却恩将仇报,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的人物是()7、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的人物是()8、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娄式兄弟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蓬公孙“看破了相”的人是()9、四位“奇人”分别是寺院里安身的()、卖纸火筒的()、开小茶馆的()、做裁缝的()10、()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11、()鼓励女儿殉夫,把它当做青史留名的“好题目”,又在女儿死后悲悼落泪而不得已外出12、知县()为求升官,沽各钓誉,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三日师傅断命13、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的官吏是()14、()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15、()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勾结官府,唆使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让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16、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的人是()17、()五河乡人,是一个秀才,当了兴贩行的行头,因说假话,在虞华轩家饿了一顿肚子(二)结构探究思考:作品刻画了许多人物,有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设计意图:抢答环节涉及人物、情节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是学前热身,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唤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明确小说独特的结构形式。
三、你评我析,智慧齐分享探究内容:1、品丑态,感人物形象2、研丑技,学讽刺手法3、探丑因,悟作品主旨探究形式: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活动步骤:(一)、说一说:在这幅“群丑图”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丑人是谁?“丑”在哪里?1、形式――小组接力赛2、要求:以“我印象深刻的丑人是(人名),通过(概括事件)可见他(性格、形象等)”的句式。
示例:我印象深刻的丑人是范进,通过中举后喜极而疯,可见他醉心于科举,追求功名利禄,灵魂丑恶。
(二)、想一想:作者通过哪些手法的运用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具体人物进行品析。
形式――四人小组探究,班级展示明确:①人情世态强烈对比、运用夸张②抓住细节描写,进行冷峻的白描板书:对比、夸张冷峻的白描(三)、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要刻画“群丑图”?形式――四人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板书:对比、夸张↘批判科举制度冷峻的白描↗设计意图:学生对感兴趣的“丑人”、“丑事”进行研讨,通过文字材料感知讽刺的艺术手法,提升了讽刺小说的品鉴能力。
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四人小组探究,班级分享研讨成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你说我讲,反思助成长探究形式:同桌讨论,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研读《儒林外史》后,青春年少的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把“少年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五、布置作业,续写故事巧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打开思路,尽情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要求:1、尝试用富有意味的细节,及对比、夸张的方法来塑造人物。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
(设计意图:运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小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儒林外史吴敬梓对比、夸张↘批判科举制度冷峻的白描↗【教学反思】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构建生命性语文课堂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通过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拓宽知识面。
同时加深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注入坚实的精神力。
基于这种认识,《儒林外史》这节名著指导课,我根据名著特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构建了生命性语文课堂。
一、自主探究,张扬个性这节课的学习中,每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大胆展示,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合作学习,放飞思维在“你评我析,智慧齐分享”的环节中,通过小组互学、班级群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小组内相互教学的机制,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长,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
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均让学生互动合作完成,教师只在必要时做引导和补充,让学生尝到了自己播种、自己耕耘、自己收获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以问促思《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儒林外史》的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善于根据文章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以问促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
例如,对文本的探究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丑人”和“丑事”,引发学生对作品的讽刺手法和批判的精神的探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本。
四、善用课件,激发兴趣《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合理运用多媒体。
或出示《儒林外史》的视频,或出示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或投影问题,最后播放习总书记讲话的视频,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
这节课中多媒体的使用,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设不同情境,打造出动态的语文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给课堂教学带来葳蕤的生机。
因为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以生为本"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领悟到蕴含在文字中的生命活力,整节课灵动、丰盈,建构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