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思考:人们如何通过实验获得植物在太空生长的认识的?
实践活动过程
工具、手段 改造 作用于人脑 形成认识
本 质 认 识 现 象 认 识
认识活动过程
自然界 客观世界
人们
人类社会
事物内部的各种属性和事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得以暴露和展现
结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石钟山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 践中来。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对象
性质
直接的现实性
实践基 主体(人) 客 本要素 手段(工具、设备) 观 的 对象(客观世界) 实践活动过程: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结果:客观实在 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制约
客 观 物 质 性
注意:实践活动不同于人的纯主观思维活动
(意识)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能 动 性
注意:实践不同于动物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
1970年东方红一号
1975年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8年东方红二号
1999年神舟一号
1999年神舟五号
2013年天宫一号
实项项目,有效载荷51余件,航天员参与2 项,国际联合项目1项,直接承研单位28家。
植物学家给拟南 芥开花基因做绿色荧 光蛋白标记,培养箱 安装微型荧光相机, 并 集 成 LED 荧 光 激 发 光源。荧光图像能够 为植物学家提供更加 准确的分析手段。 专家认为,这项实验将为解析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生长 提供新的知识。 思考:为什么这项实验能提供新的知识?
结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神舟三号成像光谱仪
神舟四号微波遥感器
大量高光谱图像数 据应用于国土资源、 矿产、海洋、大气、 农业、林业、应急 灾害监测等方面。
3000万年误差一秒 该技术使基于空间冷原子 钟同步的导航系统具有更加精 确和稳定的导航运行能力。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 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 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 也是没有意义的。” ---- 毛泽东《实践论》
结论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无法判定 认识
桥梁、纽带
不能回答
实践
客观 事物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指导实践的认识 实践产生的结果
对照
检验
认 识
符合 真理
不符合 谬误
《河中石兽》
量子力学认为,两个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改变其中 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就会马上随之改变。这种状态之间的 关联不需经典物理学中的力场或电场,其关联速度也可认为超过光速。 爱因斯坦对此表示怀疑,觉得这要能成立简直是“见鬼了”。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开展十四项空间科学和应用实验
实践基本形式
期待:获得重大发现,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认识成果
高等植物培养箱
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针对粮食和蔬菜的空间种植问题,水稻 和拟南介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选为研究对象,其种子 在休眠状态下在舒适的“保暖箱”中随着太空实验室进入轨道。 科学家们在地面遥控指挥启动实验,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的 微重力环境下,种子开始萌发。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培养箱通 过温度、湿度、光照、营养供给调节等功能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 供环境保障;同时相机等测量部件对种子从萌发、生长、开花到 结籽的全过程“全程直播”,记录图像、温度变化等数据,下传 到地面供植物学家比对分析。研究中使用的部分拟南介样品,还 将返回地球,供科学家们后续研究。
结论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认识的来源 (2)认识发展的动力 (3)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目的
马克思
恩格斯
科学的实践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础、核心和灵魂。 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 要的、基本的观点
爱因斯坦
百余年来,量子力学的 许多理论不断得到实验结果 支持,但量子纠缠的问题, 目前的实验结果还不能最终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定论。“到目前为止,没有 一个实验是百分之百地完全 关闭所有的漏洞”。
玻尔
任何实践都有自己社会和历史的局限性,对真理的检验都 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并不是某时某地的某个实践,而是历 史地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的总和。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针对粮食和蔬菜的空间种植问题,水稻 和拟南介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选为研究对象,其种子 在休眠状态下在舒适的“保暖箱”中随着太空实验室进入轨道。 科学家们在地面遥控指挥启动实验,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的 微重力环境下,种子开始萌发。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培养箱通 过温度、湿度、光照、营养供给调节等功能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 供环境保障;同时相机等测量部件对种子从萌发、生长、开花到 结籽的全过程“全程直播”,记录图像、温度变化等数据,下传 到地面供植物学家比对分析。研究中使用的部分拟南介样品,还 将返回地球,供科学家们后续研究。
思考:1.实验的主体、对象、手段分别是什么?实验是否具有
直接现实性? 2.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如何体现意识能动性?
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 种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相比, 没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 :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 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黑格尔 :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 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但他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 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
遇到新问题 推动 产生新要求 实 践 实践的发展 提供 提高 促进
新探索和研究
日益完备认识工具 促进
改造客观世界
人的认识能力
促进
认 识 的 发 展
《河中石兽》 一寺临河干,山门的二 石兽沉入河中,十余载之后 重修要打捞石兽,有人(僧) 说到下游去找,有人(讲学 家)说石兽已经沉入河床深 处,还有人(老河兵)说到 上游去找。 --纪昀《阅微草堂笔 记》卷十六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