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
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
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应为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学的时间。
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
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6万字以内。
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
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
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5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
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各办学单位利用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提倡联系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际学习本课程的内容。
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本课程的考试由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组织,考试命题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按照电视大学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的特点,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并拟定课程相关内容的基本学习要求。
第一章绪论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1.科学(技术)2.学前儿童与科学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1.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主要学习要求:知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方法主要学习要求:知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并能初步学习确定目标体系。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原则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分析(1)探究和认识植物(2)关爱和认识动物(3)了解和爱护人体(4)体验和了解材料(5)发现事物间关系及变化(6)尝试使用工具(7)体验技术设计(8)感受天气变化及自然界的奇妙(9)关爱和珍惜环境资源(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实例主要学习要求:知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原则,并学习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选择与编排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上)一、观察1.观察方法概述2.观察方法的运用二、小实验1.小实验方法概述2.小实验方法的运用三、种植与饲养1.种植与饲养方法概述2.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四、分类1.分类方法概述2.分类方法的运用主要学习要求:理解四种科学教育方法的概念、类型,并学习运用这些方法的技巧。
特别是对其中的观察、小实验、种植与饲养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种植与饲养、教学难点:观察、实验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下)一、测量1.测量方法概述2.测量方法的运用二、文学艺术1.文学艺术方法概述2.文学艺术方法的运用三、信息交流1.信息交流方法概述2.信息交流方法的运用四、科学制作1.科学制作方法概述2.科学制作方法的运用五、科学玩具与游戏1.科学玩具与游戏方法概述2.科学玩具与游戏方法的运用主要学习要求:理解五种科学教育方法的概念、类型,并学习运用这些方法的技巧。
特别是对其中的信息交流、科学制作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信息交流、科学制作教学难点:信息交流第六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概念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类型与范围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概念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类型与范围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主要学习要求:知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的概念、意义、种类;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的选择与利用的方法,并学习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利用和创设各种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材料。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第七章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一、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家庭科学教育概述2.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二、科学教育中的家园互动1.家园互动的意义与内容2.家园互动的实施三、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1.社会资源的概念2.社会资源的利用主要学习要求:知道家庭、社会科学资源的概念、意义;理解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法与途径;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设计家园互动的活动。
理解科学教育社会资源的概念、及其利用。
教学重点:科学教育中的家园互动、社会资源的利用教学难点:科学教育中的家园互动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特点二、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集体教学活动概述2.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3.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主要学习要求:知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过程,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知道集体性科学教学活动的概念及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设计集体科学活动,以及进行实施与指导。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及特点;集体性科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九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下)一、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区角活动概述2.区角活动的设计3.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二、散步、采集、远足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散步、采集、远足活动概述2.散步、采集、远足活动的设计3.散步、采集、远足活动的实施与指导三、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1.偶发性科学活动概述2.偶发性科学的指导主要学习要求:理解科学教育中区角活动、散步、采集、远足活动的概念,以及在科学教育中的意义;知道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概念,理解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意义;运用所学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指导。
教学重点:区角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
教学难点:区角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
第十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试法5.作品分析法主要学习要求: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意义、内容和方法;初步学习运用所学理论设计及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