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韦庄)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
因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著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
《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是康熙身边侍卫,常跟随康熙出访关外。
出身贵族,文才出众,但淡泊名利,多交江南布衣文人。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2.榆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将进酒(李白)1.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
2.烹羊宰牛:指丰盛的酒宴。
语见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3.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指鸣钟击鼓作乐;馔玉指美好的饮食。
4.陈王:指曹植,因封于陈(今洛阳一带)而名,死后谥“思”因此也称陈思王。
阁夜(杜甫)1.夷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谣。
2.卧龙: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跃马还可指显贵得志、科举应试获取功名利禄或者从军。
祭十二郎文(韩愈)1. 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2.十二郎:韩愈侄子,因在族中排行十二而称十二郎。
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是以行第称呼。
郎,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3.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4.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5.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称“薨”,后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古人对死的几种称谓:崩: 称天子或皇太后之死。
升霞: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
亦称(“登遇”)星驾: 称天子之死。
卒: 称大夫之死。
不禄: 称士之死。
死:庶民之死。
失怙: 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失恃: 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估,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陨: 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溺: 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天: 称幼年人之死。
羽化: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苏拭《胡《堑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圆寂: 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盘: 称佛之死。
6.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7.终丧:指守完三年丧期。
也称“丁忧”。
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按照古礼,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不叫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
8.孩提:指幼儿,儿童时代。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有: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及笄:女子成年,十五岁。
弱冠:男子成年,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也叫摽梅之年(biào )指女子待嫁之年。
8.尚飨:也写作“尚享”,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1. 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
与苏轼为中表兄弟,善画山水,尤其善画竹子,开后世“湖州竹派”。
2.寻:八尺长为一寻。
3.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4.缣素:丝织品,统而言之都叫绢,分开说则洁白的叫素,带黄色的叫缣。
5.归老:指官员辞官退休养老。
表示辞官退休的常用词语还有: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
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也会作“致政”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狱中杂记(方苞)1.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汉族,江南桐城人。
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
要求作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2.刑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
3.九门提督:掌管京城九门的督查职务的武馆。
4.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设正职位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5.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天行刑,也叫秋决。
6.直省:直属中央的省份。
7.上闻:指上奏的文书。
8.移关:指移文,发给各部文书。
9.晷:日影,古代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
陶庵梦忆序(张岱)1.《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所见种种,寄托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2.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其最擅散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3.首阳二老:首阳是山名,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首阳二老就指伯夷、叔齐。
传说他们因反对周武王伐纣,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因而饿死。
4.王谢:指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望族。
5.黄粱:借用典故“黄粱美梦”,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6. 车旋蚁穴:借用典故“南柯一梦”,泛指梦境,亦比喻一场空。
唐代李公佐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娶公主,封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
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
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
南柯郡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
7. 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
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考场内外的考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说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
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
于是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展示自己礼贤下士。
古人还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
8. 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
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9.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
简称“漏”,如“漏尽更深”。
古代计时的还有日晷、浑天仪等。
10.慕拓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晋代著名书法家。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 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2.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