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

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Study of Opening Network Capabilities for Mobile InternetDong Bin ,Yu Yuhai ,Xi Pingya(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Co.,Ltd.,Shanghai 200122,China)Abstract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service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both aredeveloping rapidly.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network ,we analyzed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gave a technical network framework to meet these demands.We also put forward technical solutions try to realize the network framework.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open network capability ,Mashup ,mobile network and Internet convergence (收稿日期:2010-09-19)9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电信科学,2009,25(10)10杨震,陈晓勤.电信企业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电信科学,2009,25(10)11中国电信.观察与分析———移动互联网Widget ,2008本文聚焦Web2.0、SaaS 、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用户需求、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基本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新型业务模式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Web2.0;SaaS ;云计算;3G 应用;业务模式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沈晶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上海200122)摘要1前言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使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通过3G (WCDMA 、cdma2000或者TD -SCDMA )或者WLAN 等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如在地铁、公交车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 的模拟移动终端的出现,专题: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5专题: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满足了人类随时随地通话的要求,即在5W场景下(whenever、wherever、whoever、whomever、whatever)进行自由通信。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发挥着日益巨大的影响力,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从自由通话逐渐上升到在4A场景下(any where、any time、any data、any device)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且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爱立信的研究显示,2010年7月全球移动用户数量突破50亿,每日新增移动用户200万,3G用户数量超过5亿。

CNNIC的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越了传统互联网。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看,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一种新的网络,而是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利用移动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络的方式。

因为与互联网一样,移动互联网也是基于TCP/IP的,按照小的子网将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由于接入方式是无线,接入终端具有移动特性,因此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具有与传统互联网不一样的新特征。

2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相对于PC,移动终端的CPU处理能力有限,存储空间较小,键盘操作较不方便,电池电量以及带宽有限,从外形到操作系统内核个性化,用户一般都会随身携带。

概括地说,移动终端在个性化、永远在线、位置性等方面强于PC,在处理能力、显示效果、开放性等方面则无法和PC相提并论。

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小巧轻便、随身携带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应具有下列新特征,而不是传统互联网应用的简单复制和移植。

·接入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接入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是动态变化的。

·时间碎片性: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往往是上/下班途中、工作之余、出差、等候间隙等碎片时间,数据传输具有不连续性和突发性。

·生活相关性:移动终端被用户随身携带、具有惟一号码、与移动位置关联等特性使得移动应用可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需求。

·终端多样性:目前各手机厂商分足鼎立,有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终端类型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协议。

笔者认为,人们使用手机不可能像使用PC那样,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搜集资料、筛选有用信息,因此,贴近生活、方便实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如果手机应用能充分挖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将极有可能形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轻量级应用,依托移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规模,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

3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随着终端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移动终端正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沟通、生活、娱乐、商务等方面对移动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手机能随身携带,用户要求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娱乐、生活、商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支付、查找周边位置等操作。

·由于屏幕和运算能力有限,手机上显示的内容较少,用户不会在手机上采取复杂的输入操作,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要以小巧和方便为主。

·移动通信网比互联网成本贵,用户需要用更少的流量获得更加精准和更能满足需求的信息,而不会像PC那样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消化冗长、复杂的信息内容。

·在当今个性张扬的年代,移动互联网应用不仅仅满足用户生活需要,用户需要通过手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手机上的应用也趋向个性化。

4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LTE、OFDM等移动技术不断发展和终端软、硬件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发展也呈现出以下趋势。

·高带宽:随着PON、WLAN、LTE等技术发展,接入网络日益宽带化,理论上4G技术能够以100Mbit/s的速度下载,以前无法使用的多媒体、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应用都可以逐步实现。

·多媒体:3G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内容从文字、图片走向音频、视频、游戏等多6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媒体形式,以高清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业务多媒体化特征更加明显。

·生活化:终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终端硬件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感应器,如重力感应器、陀螺仪等,推动了定位、遥控、测量健康指数、记录运动状态等生活应用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个性化:当今时代内容过剩,富有个人特色、彰显用户个性的内容UGC制作、分享、交流、订阅对用户越来越有吸引力。

·开放化:开放是互联网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开放和聚合,能够开放各种CT和IT能力,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和应用,通过统一标准的接口进行开放,方便SP调用、组合和产生新的应用。

5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代表了互联网演进趋势的Web2.0技术,体现新一代软件架构的SOA、SaaS (软件即服务)技术和满足大规模计算需求的云计算技术。

(1)Web2.0Web2.0是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相对于早期的Web1.0服务,Web2.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既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侧重用户之间的交互和用户对于网络内容的贡献,由此带来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深刻变革。

Web2.0包含一系列技术,如Mashup、RSS、P2P、Ajax、Widget等。

Mashup是一种把多个来源的数据聚合,整合成新的Web应用程序的技术。

Mashup核心思想是通过开放的API,将多个使用公共或者私有数据库的Web应用叠加,构成新的服务。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能够实现基于网页的Web应用到基于数据的应用之间的转换。

例如在基于数据的应用中,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可以从独立的服务器数据库中获取并动态地写入网页,使得Web应用体验类似本地桌面应用。

Ajax有机地利用了如下一系列相关技术:·基于Web标准的XHTML+CSS表示;·使用DOM进行动态显示及交互;·使用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关操作;·使用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查询、检索;·使用JavaScript进行组合。

RSS(聚合内容)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技术,是资源共享模式的延伸。

RSS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中,例如在网站发布一个RSS Feed,这个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用户可以快速获取网站上最新更新的内容。

P2P(点对点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用户终端之间不通过中介设备直接交换数据和资源的技术。

P2P的本质是把集中处理和存储转化为分布式处理和存储,它改变了互联网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状态,使得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扩散到终端设备。

P2P典型应用包括服务共享、应用协作、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等。

Widget又被称为微技,可以使用户在任意一个基于HTML的Web页面上执行移动应用程序,表现为在浏览器界面之外运行的Web页面、视频、地图、新闻、小游戏等。

手机用户借助Widget不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服务。

(2)HTML5.0与以前的HTML版本相比,HTML5.0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属性,如嵌入了音频、视频、图片的函数、客户端数据存储和交互式文档,内建了WebGL加速网页3D图形界面的技术标准,有利于搜索引擎进行索引整理和手机等小屏幕装置的使用。

(3)SOASOA可以使用户通过定义好的独立接口联系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使各种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便于构建开放式、可扩展、集成的分布式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