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金小说《家》的叙事特征摘要在巴金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由《家》、《春》、《秋》所组成《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也是最深的一部著作。
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来反映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以及革命潮流的涌现,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影响颇深。
作者是以充沛的激情来揭露封建势力,歌颂了已经开始觉醒的青年分子,他们勇于与封建家庭的抗争,这种觉悟是值得赞扬的。
这些作品极富艺术特色,尤其是《家》,《家》在人物形象、人物处理、叙事艺术以及语言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家》的叙事模式中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巴金《家》叙事特征艺术特色
巴金是我国二十世纪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生涯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他发表第一篇文章《灭亡》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
《家》是巴金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是一部控诉封建制度的作品,这不仅是巴金在文学道路上的所树立的第一块丰碑,更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小说的叙事模式比巴金其他前期作品更具有鲜明的特征,突出再现,写实。
无论是叙事时间、叙事结构还是叙事技巧,都是值得深入研究。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无论主题内容有多深刻,小说艺术有多高妙,都是需要用叙事来实现这主题艺术。
《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来帆影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小见大。
庭院深深的家,藏着历史的真相,家是历史的特写镜头,历史是家的广
角镜头。
一、叙事时间
中国现代小说在叙事上一般都是采用连贯叙述,交错叙述或者是倒装叙述,巴金前后期的小说在叙事时间上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而前期小说《家》是采用的连贯叙述。
巴金都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整个小说的叙事时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两年时间,也就是1920年和1921年,并且在小说里有明显地时间提示。
例如,“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暑假来了”,“旧历新年快来了”等等。
《家》中情节的展开以及故事的线索都是以高家这个濒临溃败的家族的兴衰以及人物的生死为顺序的,作者在叙述这些人物的时候,将他们的身世个性以及历史现实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在读者面前,将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串联在一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始有终,高老太爷和觉慧就是代表。
二、叙事结构
小说叙事结构中人物、情节、背景十分重要,这三者在小说文本中互相影响渗透。
背景也就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这背景可以是用来表现对人物的隐喻和转喻,环境会影响人物的性格,所以每一本小说里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环境,进而开展故事描述。
巴金作品中的背景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改编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家》是写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两年时间,也就是1920年和1921年,这都是一作者亲身经历作为创作原型的。
《家》完成于1933年,要比故事发生的年代玩得多,这足以说明巴金小
说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至于小说情节,《家》的小说情节是复杂多变,它描述的是在五四浪潮席卷全国,波及到封闭内地四川成都的时候,描述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地主家族高公馆的没落与衰败,写出的是一部封建制度溃败的历史,作者是要将这过去十多年间所发生的真实画面展现给读者,让广大读者了解封建制度的危害。
整个故事情节并不是以某一个事件开始慢慢展开的,而是在叙述高公馆里发生的一切生活场景。
高氏外表是一个书香世家,是豪门,可是这只不过是用来遮住家族内部相互倾轧、明争暗斗以及腐朽龌龊的帷幕。
为了维护这个一封建制度为支柱可是又面临溃败的家族,以高老太爷和高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一直都在竭力奉持礼教和家训,以牺牲青年来压制新事物,小说中梅雨觉新重逢可是却被高老太爷破坏,最终梅悒郁致死,鸣凤投湖悲剧,瑞珏惨痛命运,婉儿被逼出嫁,这些故事情节是错综复杂,往往还加上了一些小波澜和一些较小的情节主线,例如觉新、觉民和觉慧都经历爱情的挫折。
这些情节都是彼此关联,在不断重复加深家族内的矛盾,最后将故事推向高潮。
在人物方面是性格鲜明。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社会宗法制的武器,小说中觉慧富有朝气,巴金把他作为批判封建的代理人,用第三代觉慧的视角来对书中其他人物进行描述以及评价,借助他的思想来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所以,觉慧是整个小说中描述最多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觉慧的思考能够带给读者启发。
小说中另外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笔墨也挺多,他不是作者想
要表扬的人,可是觉新悲剧的一生却是对封建社会对有利的批判证据。
可以说觉新是《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觉新是巴金一自己辞世的大哥作为原型,在自己行间都有着对这个人物的感情,是对亲人的深切痛惜,觉新有其懦弱,对他是怒其不争,可是却受很多读者的关注,是家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形象就是高老太爷,他是具体形象的封建宗法制代表,这个人物是在小说开篇就被定为否定角色,高老太爷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可憎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是封建阶级的典型代表。
为了能够进一步突出高老太爷的恶,达到对封建制度批判的效果,作者并没有具体揭示人物的复杂个性,而是把他归为一类。
经过这样的人物塑造,《家》达到了批判封建制度的目的。
三、叙事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巴金的文学作品,都是巴金思想感情物化的表现,他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写作方法都结合到一起,运用多种方法来丰富叙事,让叙事不在生硬,在作者联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时候还将梦境、幻觉、回忆交叉在小说叙事中,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人物形象也更加丰富。
尤其是在叙述鸣凤之死的情节中,将梦境穿插在继续议论中,用梦境和幻觉将人物的心理与叙事进行自然的结合,从而表达出任务内心的情感。
巴金的小说都是充满着生活激情,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重要渠道,作品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字里行间都有着主观表述。
巴金的作品,语言都是简洁、生动、流畅、奔放,虽然会有点缺少
锤炼,可是整体上却有着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能够用这平白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每一部作品不仅能够展示最基本的故事情节,还能够释放者强烈情绪,这在《家》中觉慧的身上就有具体表现。
在每一部作品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能够带着浓烈的情感,这让读者在感慨人物命运的同时又能够与作者一起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爆发出清冽的情感力量。
不过作者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写作训练,再加上《家》是巴金早期的作品,所以叙事语言有着明显的不足,同时还受到西方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小说叙事语言带有一定的欧化色彩。
《家》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从繁荣走向没落的全过程,用每个人的生活描绘出一幅社会图画。
《家》并不是现代版的《红楼梦》,虽然两部作品都有揭示出封建支付的腐朽,可是巴金的《家》更加先进,他葬送了年轻人的反抗斗争精神,他将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黑暗与小说相结合,让《家》能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巨作,不朽之作。
虽然巴金的作品在五四作家中不是最好的,作品直白,煽情成分太高,可是他却敏锐的把握住了社会的焦点,巴金在文坛的地位也就因此造就。
对于巴金的作品,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感受这字里行间所营造的浓郁的历史氛围,以及人心世事的变化,尤其是在这么一个急需思想指导和精神慰藉的年代。
四、结束语
巴金作品叙事的精妙所造就是它能够将人物的很细微的表情动态描绘出来,并且在这些描述中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品叙事
的语言平稳自然,过程中没有突兀的转换,并且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巴金这部《家》,为之后的家族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巴金的家族小说是揭示封建制度的腐朽,在他那个是到起到了反封建的功能,在如今这个新时代仍然有着巨大的意义,为现代读者提供了审美价值观念的参考,《家》、《春》、《秋》所组成《激流三部曲》,是现代文学史上绚丽的花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金柱.语言艺术大师巴金[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3]刘复生.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巴金卷)[m].蓝天出版社,2003.
[4]杨红霞.巴金前后期小说叙事模式的变化——以《家》和《寒夜》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10).
[5]肖明翰著.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比较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1.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