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1社会学陈文静摘要:汉滨区作为山水城市,要大力发展地域优势,注重旅游业,发展药、水、游。
本文运用SWTO分析法,剖析了汉滨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势和劣势,面对的机遇和威胁,并根据汉滨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汉滨区;经济发展战略;SWOT引言:汉滨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部,汉江上游。
区境东临旬阳,南接平利、岚皋,西连汉阴、紫阳,北邻宁陕、镇安。
汉滨区是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政府、安康军分区机关驻地,是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信息中心。
旧志称其地理位置“东接襄沔,南通巴蜀,西达梁洋,北控商洛”,历代为陕南东部重镇,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的枢纽,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
汉滨区是西安市的“后花园”和安康市副中心。
汉滨区经济主要以第一、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
随着近年来汉滨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汉滨区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兼顾药材、丝绸和农业的发展。
但在这些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诸如对旅游资源的过渡开发,旅游景点的特色不明显,旅游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汉滨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探讨汉滨区经济发展战略对策,为汉滨区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1研究区概况汉滨区地处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居汉江上游安康市腹地,总面积3652平方千米。
汉滨区属陕南秦巴山地丘陵沟壑区,汉江、月河穿过区境中部,以月河为界,北属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
南北都有2000米以上的高大山峰,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貌特点,垂直高差达1900米,境内地形起伏,群山叠障,沟壑纵横,最高点为叶坪佛爷岭,海拔2141米,最低处216米,主要山脉有凤凰山、牛山、文武山、平头山等。
本区主要地貌分为川道、丘陵、山地三大自然地貌,“三山夹两川”的地势轮廓。
汉滨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799.3mm,境内河流纵横,沟溪密布。
汉滨区辖4个办事处、30个镇:老城办事处、新城办事处、江北办事处、建明办事处、关庙镇、张滩镇、瀛湖镇、、五里镇、大同镇、恒口镇、大竹园镇、吉河镇、流水镇、洪山镇、石转镇、茨沟镇、大河镇、沈坝镇、双龙镇、叶坪镇、中原镇、早阳镇、共进镇、石梯镇、关家镇、县河镇、田坝镇、晏坝镇、双溪镇、谭坝镇、共进镇、坝河镇、新坝镇、牛蹄镇、紫荆镇,总人口105.6万。
2汉滨区经济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一)优势(Strength)一、地理区位优势汉滨区是安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处成渝、江汉、关中三大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地带,是连接西北、西南、华中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构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随着西康、十天、川陕等六条高速公路,西康、襄渝、阳安等三条铁路复线及安康—张家界—衡阳铁路,安康机场扩建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实施,汉滨进一步肩负起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任,成为川陕鄂渝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二、资源优势境内有西北最大。
总面积达77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瀛湖,有天柱山、香溪洞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矿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27钟,产地147处;畜牧、蚕桑、魔芋等传统绿色种养业前景广阔。
三、政策优势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江清水送北京”,汉滨区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重点地区。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汉滨作为西部资源相对富集区、贫困落后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将迎来新一轮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加快优势产业振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黄金时期。
“十二五”时期陕西继续实施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陕南转型升级的循环发展,支持陕南循环经济产业核心集聚区建设,倾力打造“一体两翼”产业带,汉滨区将赢得省市重点产业布局和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省市加快建设月河川道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设立恒口省级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有利于汉滨区在全市率先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劣势(Weakness)一、财政实力弱汉滨区作为全国一百个贫困县(区)的一员,财政属于“吃饭型财政”。
政府财力有限,不能投入大量的财力建设新汉滨。
二、低端粗放发展方式弱汉滨区产业层次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工业企业规模小、空间布局分散,缺乏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带动;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缺乏大投资带动。
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节能减排“十二五”目标任务,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公共财政供给能力弱,城乡统筹发展压力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任务繁重。
加之固有因循守旧、思想不够解放、奋进创新精神缺乏、投资环境不优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很突出。
三、区域发展竞争压力大汉滨区发展不足、城乡分割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与全省兄弟县区差距拉大的基本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增长速度低、人均水平低、财力保障低的现实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在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格局中,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发展局面。
四、资源要素供需压力大“十二五”期间汉滨要引领“一体两翼”的发展,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势资源开发力度,这必然对土地、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形成更大、更高的供给要求,能否有效加强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对汉滨未来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大挑战。
五、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缺乏长远认识等原因,虽然汉滨区已经开发建设的景区数量很多,但旅游吸引力却很低。
有的景点甚至常年没有人去,游客很少,良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机遇(Opportunity)一、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优势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一江春水送北京”理念的不断宣传,顺带可以把我们的特色旅游在北京推广出去。
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汉滨旅游。
大力发展山水旅游业,加强旅游精品项目开发,把握机遇,推动我区经济发展。
二、抓住全市打造“中国硒谷”品牌契机借助全市打造“中国硒谷”品牌平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承载优势,以雨润集团、陕煤集团、大红门民荣食品有限公司、阳晨公司、泸康酒业集团、秦东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肉食品、粮油、魔芋、饮料为核心,做大做强富硒产业集群,努力使汉滨成为全市富硒食品加工的聚集区。
三、依据自身药材优势,改造提升生物化工产业以药源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突出黄姜、绞股蓝、葛根系列深度开发,做专做精现代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形成药用植物种植、收购、分级加工、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药用植物有效成分萃取、原料药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重点实施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开发皂素、双烯系列产品、中药成分提取等项目,培育2—3个产值过亿的生物化工企业。
四、充分利用桑蚕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制造加工业依托汉滨区传统的丝绸产业,改造提升茧丝加工、丝绸、炼染水平,开发服装、家纺等产品。
(四)威胁(Threat)一、旅游市场的威胁近年来,安康市其他九县也陆陆续续开发诸多旅游景点,有些甚至是国家4A级景区,岚皋、石泉等县陆续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旅游县。
分流了来到安康市汉滨区的游客,给汉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二、桑蚕业的衰落带来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各个村基本形成“老少村”(只有老年人和儿童),桑蚕业迅速衰落。
蚕茧供应量明显不足。
丝织业难以取得更大发展。
三、南水北调工程对工业排污要求提高的威胁汉江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国家对水质的要求明显提高,导致汉滨区工业的发展遭遇很大打击。
原先排污量高的企业纷纷被政府勒令关闭。
导致汉滨区工业企业流失。
3解决对策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乡一体新汉滨首先,我们要合理建设中心城市。
努力开发江北新区。
同时还要高品位打造恒口副中心城区。
积极推进中心镇和新社区建设。
构建“一个城市中心、一个副中心、10个中心镇、40个新社区”四级城镇体系。
围绕“双创工作”(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总体目标,按照“打造核心、开发江北、提升江南、西进东延”的建设思路,积极做好城市建设。
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集中打造“富硒”品牌。
大力发展桑蚕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肯留住、留得住,以带动丝织业的发展。
稳步打造“富硒粮油”、“安康丝绸”品牌。
再者,要充分利用汉江水的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业,以无公害为标准,以发展专业池塘精养、网箱养殖、大水面人工增值和大鲵驯繁保护为重点,建成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和一批具有特色水产品牌的骨干支柱企业,打造“安康水鲜”品牌。
三、打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成林成果,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持境内主要河流水质,汉江出境水质保持Ⅱ标准。
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汉滨区作为全国百名贫困县之一,必须通过教育来改变贫穷落后状况。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行学前教育免费制。
大力新建农村教育设施,配备农村教育师资力量。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创新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1】付晓萍.从化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2】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战略管理》.【美】约翰.米德尔顿、鲍勃.戈尔斯基/著【4】《战略管理》。
【美】L.J.布儒瓦第三、艾琳.M.杜海米、J.L.斯廷伯特/著【5】江伟硕.扬州模式:在创新中开创区域教育信息化之路【6】/Category_99/index.aspx【7】/Category_148/Index_1.aspx【8】/Item/54.aspx【9】http://61.185.130.188/zf_article.jsp?xw=70【10】http://61.185.130.188/zf_article.jsp?xw=8797【11】/view/711447.htm【12】郭田田.刘东.义乌市会展旅游发展现状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13】陈海鹰.李洁琼.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14】刘伟玲.陕西苹果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15】赵欣.苏丹.韩城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16】/view/95520.htm【17】郭海霞.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8】房德威.基于SWOT分析法的宁波梅山岛发展研究【19】《战略管理》.陈忠卫【20】《管理学》.罗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