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A.源自B.BC.CD.D【答案】B
【解析】
A、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冒气泡的现象;厨房洗涤剂显碱性,与石灰石不反应;两种物质溶于水都无明显的放热现象;B、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Ca(OH)2研磨,硝酸铵会生成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硫酸钾不能;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硫酸钾无明显现象; C、苏打是碳酸钠和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水,都能溶解;加入稀HCl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触摸纺织品无明显差异,抽丝灼烧,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选B
D.10克镁粉和铜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详解】
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A错误;
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B正确;
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C错误;
D、由于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假设该金属全部都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
解得x=0.83g。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D错误。
D.若滤渣的质量为a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
【答案】C
【解析】
A、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g>Fe>Cu,金属镁先置换出铜,再置换出铁。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正确;B、若金属镁的量不足,没有将Fe(NO3)中的铁置换完,则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渣有铜和铁,由于金属X的活动性不确定,可能位于铁之后,故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此金属为铜,若镁没有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则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错误;D、镁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铜、铁,滤渣质量增加。由于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为ag,且滤渣的质量为ag,那么X必须置换出铜或铜、铁,且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铁要大(如锌),正确。故选C。
2.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鉴别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洗涤剂
加入石灰石
加水看是否放热
B
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加水触摸烧杯
C
苏打和小苏打
加水,观察能否溶解
加入稀HCl
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
触摸纺织品
抽丝灼烧观察
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3.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故选B。
4.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20%
C.25%
D.40%
【答案】C
【解析】
【详解】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 –(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