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全章要览]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

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1、洁净的燃料;2、碳的燃烧产物;3、二氧化碳的性质;4、二氧化碳的制取;5、什么是化石燃料;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本章复习 1课时§5.1 洁净的燃料——氢气[共计2课时]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三、授课班级:初三()、()、()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章(板书章的题目),首先学习一种洁净又高能的燃料——氢气(板书课题)。

[演示][实验5-1]用氢气流吹肥皂泡并点燃肥皂泡。

[讨论交流]1.氢气是色味、密度最的体,极溶于水。

(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观察后讨论完成填空)2.氢气可以燃烧吗?需要什么条件?有何现象?反应生成什么?(演示[实验5-2])3.为什么点燃的氢气必须是纯净的?(演示[实验5-3])4.什么叫爆炸极限?(复习“爆炸”内容)5.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演示[实验5-4])(安排学生分组练习操作)[小结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十、布置作业:完成P136~137的习题5.1的1.2.3.4。

十一、板书设计:第五章燃料§5.1 洁净的燃料——氢气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点燃水并放出热量。

2H2 + O22H2O(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学会氢气的验纯方法。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共计2课时]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4~137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三、授课班级:初三()、()、()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等。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反应的热值。

难点: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准备:稀盐酸、铝片,试管等。

八、教学流程、思路: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1.氢气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2.氢气在什么条件可以燃烧?生成什么?3.点燃氢气前必须做什么?如何操作?[讲述]人类使用燃料进行燃烧,是为了通过燃烧反应产生热量。

那么,是否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演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块小铝片,再加入5mL稀盐酸,观察产生的现象,再让学生用手摸试管的外壁。

[板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讲述]化学反应在生成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可燃物质的燃烧反应产生热量,铝片与盐酸反应也会放出热量,许多化学反应都有放热现象,也有些高温化学反应是吸热的,如C + CO22CO,燃料是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什么叫热值?每千克某物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热量的单位千焦与能量单位一致)[练习]氢气的热值是汽油的多少倍?[讨论交流]1.为什么说氢气是洁净的高能燃料?2.什么叫环保汽车?[阅读]《知识视窗》氢氧燃料电池[小结]氢气燃烧的热值很高,产物是水,所以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

十、布置作业:复习本节内容,预习§5.2。

十一、板书设计:§5.1 洁净的燃料——氢气5.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

十二、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燃料是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懂得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还知道了不纯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爆炸的原因,提高了安全意识。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共计3课时]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7~142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三、授课班级:初三()、()、()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等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等。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难点: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六、课时安排:共计3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投影图。

八、教学流程、思路: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碳的单质 )[引言]大家已经学过氧和氢两种元素,今天再来学习一种元素一一碳 ,C、H、O这三种元素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目前已知的1000 多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含碳化合物,碳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燃料的主要元素。

首先,大家来认识一下碳的几种单质。

[板书]§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阅读与讨论]阅读教材,讨论推断以下各题:1.金刚石与石墨各有什么物理特性?(活动与观察,从用途推断特性, 再完成以下练习)把下列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用直线段连起来:2.试归纳出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见P140的“长话短说”)。

3.碳还有哪些单质?(阅读教材,归纳出几种无定形碳的特性。

从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阅读讨论 C60及其兄弟)。

4.组成碳的各种单质都是相同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的内部结构都一样(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为什么各种碳单质的物理特性各有不同?[讲述]这是由于碳原子(外部)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引起的,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及教材中C60的结构图,再做比喻解释。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人造金刚石”)。

5.碳有什么化学性质?( 指导阅读 ,依下述小结板书之3讲述。

)[讲述]碳的燃烧过程,可做如下推理: 每一个碳原子需要消耗一个氧分子发生完全燃烧:C + 02 CO 2 ……①(放出32.8kJ/kg 热)假若一半的碳原子燃烧后氧已耗尽,另一半的碳原子在高温下会与①式生成的C02发生反应(该反应是吸热的):C + C02 2CO (吸热)……②由于①、②两式在同一系统中发生,①式生成的 C02恰好在②式中消耗了。

两式相加C + 02 CO 2+ C + C02 2CO2C + 02 2CO (放热 9.2 kJ/kg)……③③式就是碳的不完全燃烧反应式,故③式的条件是高温。

如果及时加入氧气,②式生成的CO 是可以继续燃烧的:2CO + 02 2CO 2 ……④现把②、④两式相加便得到①式。

再引导学生比较①、③两式所产生的热值大小,深化对完全与不完全燃烧的理解。

[小结并板书] 一、碳的单质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含少量杂质)、富勒烯。

2.碳的各种单质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由于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各种碳单质的物理特性差异很大。

3.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②碳的燃烧 :氧气充分时完全燃烧 C +O 2 CO 2 热值 32.8kJ/kg点燃高温高温 高温点燃点燃高温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 2C + 02 2CO 热值 9.2kJ/kg③高温下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 C + C02 2CO 十、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142页的《检查站》(碳三角)。

十一、板书设计:§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一、碳的单质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含少量杂质)、富勒烯。

2.碳的各种单质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由于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各种碳单质的物理特性差异很大。

3.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②碳的燃烧 :氧气充分时完全燃烧 C +O 2 CO 2 热值 32.8kJ/kg 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 2C + 02 2CO 热值 9.2kJ/kg ③高温下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 C + C02 2CO高温高温点燃 高温高温§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共计3课时]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 142~144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 、 午 、 、 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 )、(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CO 和C02的性质;了解CO 2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情感目标: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C02的化学性质。

难点:C02的化学性质。

六、课时安排:共计3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5、5-6、5-7的有关材料。

与水作用 →→ 与碱液作用九、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CO 和CO 2的性质)[复习]1.检查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碳三角)。

2.指出下列化合物中C 的化合价?哪些是氧化物?CH 4 CO CaC03 H 2C03 C02[引言]大家知道了碳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它们的分子构成中只相差一个氧原子,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例子。

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两种氧化物。

[板书]二、碳的氧化物[阅读讨论]阅读课文关于CO的内容、讨论。

[归纳并板书]点燃可燃性2CO + O22CO21.CO的特性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体内缺氧)[探究活动]问题: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1)先回忆己学知识,看看对C02的性质知道了多少?(观察一瓶C02,学生自由表达)(2)做[实验5-5][观察后记录有关现象,引导学生推导出两个结论:比空气重(下沉)、不支持燃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