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首先是由学生生活情景和教材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重力的知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如何测量;第二步讲解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带学生回顾“重心”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第三步让学生动手实验,测量物体的重力,发现重力大小的规律,寻找不同物体的重心,加深对重力的理解;第四步通过对“微重力区”和“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的介绍,展示自然界的大量现象与重力的关系,使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让学生列举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学习任务分析:
原人教版大纲教材“重力”的教学与“力的概念”合为一节.重点讲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如何测量、重心的确定.而教科版课标教材,首先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回忆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重力的知识.关于“重力的大小”的问题,教材给出重力加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分析找出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重力的认识.最后通过对“微重力区”和“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的介绍,展示自然界的大量现象与重力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重力,但认识比较浅显,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如何测量,这是学生在高中进一步学习重力的基础.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在巩固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通过“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的介绍,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或g=9.8m/s2)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用静止的水平支持面支持的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均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学习“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的介绍,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随地球纬度的不同而不同.
教学策略: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实际演练,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处的重力不同.
教学策略:通过讲解、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文献资源:不同地理位置的“重力加速度表”.
视频资源:航天飞机发射与工作的影像资料片;
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情景和生物实验的影像资料片.
实验资源:学生分组实验:弹簧秤、钩码(3—4个).
教师演示实验:地球仪、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
教学过程:
知识应用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
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
指垂直方向.
3.重心:
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该点可认为是各部分重力的
等效作用点,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
力的作用点,该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我们把物体的全部质量压缩成一点将不影
响研究结果,这又是物理学中“等效代替”
思想的一种表现.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
体的形状有关.
学生在初中作学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出示投影
片)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
的重心可通过悬挂法找到.
具体过程: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然后在
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让ab穿过重心C
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
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演示: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直角、
学生动手找出不规则薄
板的重心,并且说明其
原理.
学生分析回答:尽量将
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
部,整体的重心较低,
行驶较安全.
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的
角度
回答:物体静止时对弹
簧秤的拉力或对水平面
让学生知
道“等效代
替”是物理
学研究的
一种方法.
体验找物
体重心的
方法.
体会重心
的作用.
由学生自
3.让学生列举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进行粗
略的分析.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是对问题的探究,都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并努力增大参与面.如学生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多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质量m的关系,学生直接参与,不由教师包办.
2.这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注意了知识接受的循序渐进,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深化,并把以后要用到的有关重力的知识点了一下,为以后学生接受知识的道路铺得平缓些.
3.对“微重力区”和“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的介绍,通过视频展示航天飞机发射与工作的影像资料片和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情景和生物实验的影像资料片,展现自然界的大量现象与重力的关系使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让学生列举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粗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