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物质循环—地质作用
考查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 查 点 一
地 壳 物 质 循 环 与 板 块 运 动
悟 真 题
析 考 点
对 点 练
悟真题
考向一
地壳物质循环
(2011· 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D ) A.地表 C.地壳下部 B.地壳上部 D.地幔
解析
1.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理 论 要 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 (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 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 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
图示
板
块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 张 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解 裂 释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 与 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 板 运 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 块 用 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相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
化作用的影响棱角多已消失,形成滚圆的外形,化石
只能出现在沉积岩层里。选项D正确。
答案
D
天山大峡谷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
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如图 1 所示。图 2 为 “ 岩
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2中的( C )
A.甲
C.丙
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 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 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读某区域 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 回答3~4题。
3.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
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 )
A.气井、水井、油井
等避开
水库易渗漏
对点练
题组 1
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 000至2 000米, 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所呈现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判
断 方
岩层的 中心部分岩层
新老关 较老,两翼岩
裂面有
明显的
未侵 常形 蚀地 成山 貌 构 岭 背斜 顶部 受到 张力, 常被 侵蚀
常形成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 谷地或 或陡崖,如东非大裂 盆地 向斜轴 谷。断层一侧上升的 岩体,常成为山岭或 高地,如华山、庐山、 泰山;另一侧相对下 降的岩体,常形成谷 地或低地,如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沿断
对点练
题组 1
地壳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许多花岗岩棱角很少,多呈浑圆状,如图1
所示。图2为 “我国花岗岩矿产企业分布图 ”,据此回 答1~2题。
1.花岗岩矿产企业主要分布在( A )
A.甘、鲁、浙、闽 B.甘、豫、粤、鲁
C.疆、黔、闽、鲁
D.鲁、苏、宁、闽
解析
第 1 题,由我国花岗岩矿产企业分布图可以直接
壁下部洞穴很可能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根据上题分析①、
④为外力作用、②、③为变质作用、⑤为重融再生作用、 ⑥为冷却凝固作用。据此可知正确选项。
规律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 突破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 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 代入尝试: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知,东非大裂谷
是由于岩层发生水平运动后,两侧岩层上升,中部岩层 相对下降形成的,即岩层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2 .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A )
解析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
的地质构造。
对点练
题组 2
地质构造与人类的生产实践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内、外力作用以及地质构造, 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理论等。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 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 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查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
考查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3) 避开陷阱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
们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 出型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 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
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 示意图认为各类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读图可知,甲处岩层断裂并错位,为断层;乙
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 斜,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4· 山东文综)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 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
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下图(b)中地
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对点练
题组 2
板块构造理论
(2014· 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
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
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
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 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 此完成第5题。
5.P地位于( A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Nhomakorabea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B.乙
D.丁
解析
第 3 题,粗砂砾石是外力堆积和风化作用形成,
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 意图知,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据此判断结论。
4 .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 2 中的
(
A A.①
)
B.②
C.③
D.⑥
解析
第 4 题,天山峡谷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崖
答案
D
考 查 点 二
悟 真 题
内 力 作 用 与 地 貌
析 考 点
对 点 练
悟真题
考向一
地质构造类型及形成过程
1.(2011· 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
A.Ⅰ、Ⅱ、Ⅲ
C.Ⅲ、Ⅰ、Ⅱ
B.Ⅱ、Ⅰ、Ⅲ
D.Ⅲ、Ⅱ、Ⅰ
解析
根据沉积岩的一般形成规律 “先形成的在下,后
形成的在上 ”的原则, Ⅱ早于 Ⅰ, Ⅲ是在 Ⅰ、Ⅱ形成后 形成的,故选B。
答案
B
悟真题
考向二
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实践
(2014· 海南地理)如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 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完成3~4题。
却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 高压变质而成,因此A、B、D选项都是错误的。
悟真题
考向二
板块构造理论
3.(2014· 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
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 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 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 复。K岛处于( )
造
地 侵蚀
部岩性
坚硬不
貌 后地
貌
易被侵
蚀,常
形成山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
造
名
实践意
义
原因或依据
称
石 油 、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
天 然 气 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
埋藏区 隧 道 的 背 良 好 选 部,中间为石油 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地下水储藏, 常有“自流井
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
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 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
可转化为(
A.喷出岩
C
)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
2.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
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解析
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
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因此 A和 B错;只 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 脉,C正确。
答案
C
析考点
1.地质构造的判断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 岩层一般 岩层受 拱起 向下弯曲 力破裂 中心部分 岩层较新, 并沿断
3.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
是(
B A.甲地
)
B.乙地
D.丁地
C.丙地
解析
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 B项。
4.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