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诗经》《七月》
《将仲子》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 其居。”
《葛生》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习习谷风,维风及穨。 将恐将惧,寘予于怀。 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谷风》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 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 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1、斯螽:蝗属。一种善鸣的昆虫。动股:指螽以两 股与翅相磨擦而发声。(实则两翅相磨而发声)。莎鸡: 蟋蟀类,即纺织娘。 2、在野、在宇、在户、在床:指蟋蟀之属,夏天在 野外,秋天渐凉,便移于屋檐下、户内、床下,表示 天气逐渐寒冷。 3、穹窒:即窒穹,堵好墙洞。指天气凉了,使把墙 洞堵好。塞向:堵塞朝北的窗子以御寒风。向:朝北 的窗子。墐戶:用泥封好柴门。 4、曰:发语词。为:当,是。改岁:指岁序更改。 旧岁过完,新岁复始。处:居住。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 公子同歸。
1、载阳:始,又解为“则”。阳,暖。暖阳阳。仓庚:黄莺。 2、女:女子,女奴。懿筐:采桑用的 深筐。《诗集传》 “懿,深美也。” 遵:前行,顺着路走。微行:桑林中的 小径。 3、迟迟:舒缓。指春日天长。蘩:白 蒿。采白蒿,是为了做蚕簇,让蚕作茧 子。或云为蚕卵的催青。祁祁:众多, 指采桑的人多。 4、殆:恐,怕。及:与。殆及:将与。 同归:指女子被公子劫持同归于其家, 任其蹂躏。
1、凿冰:指奴隶们凿取冰块。沖沖:凿冰之声。纳: 收藏。凌阴:冰窖,藏冰室 (藏冰备夏天用) 。蚤:即 “早”字,指早晨或月初。 2、肃霜:犹言肃爽,指天高气爽。又,肃为缩意, 霜降之后,万物收敛萎缩。涤场:扫除场园。指农事 完毕,就将场园打扫干净。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 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 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 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 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 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 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 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 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 《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宋 刊 《 毛 诗 正 义 》 第 八 卷 第 一 页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万亿 及秭。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以洽 百礼,降福孔皆。
《丰年》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噫嘻成王, 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
《噫嘻》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诞置之隘巷, 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 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 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 厥声载路。 《生民》
4、觱發:风寒盛。《说文》,作毕发。或云觱發为大风触物之声。栗烈: 寒气盛。
5、褐:毛布,粗麻或粗毛制短衣。卒岁:终岁,指度过寒冬残年。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6、于耜:整修耒耜(准备耕种)。于:为。《仪礼〃士冠礼》 “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在此诗中,于字是整修、 整治之意。耜:犁上之铧。举趾:指举足而耕耘。 7、同:会同,一起。婦子:妻子儿女。馌:指以食品给人, 犹馈。南畝:南面的田地。或指南北为垄的田地。 8、田畯:掌管农事的大管家。古又称田大夫、农正、田官、 啬夫。喜:通 。读为chi,是酒食之统称,在此应是动词化, 即“用酒食”,吃吃喝喝。指那田官来吃喝。
斯 螽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 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農夫。
1、郁:树木名。郁李。一说樱桃。一说山楂。薁:木名。野葡萄。亨: 烹之古体。葵:菜蔬之名,即 莼药、芹菜之属。菽:豆类之称。剥:打的 意思。 2、为:作,在此指酿造。春酒:冬季酿酒,春季始成,因称喜酒。介: 犹丐字,祈求,乞求。 3、壶:即葫芦。断壶:指将其蒂割断,摘取葫芦。
萑
苇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3、鵙(ju又音jue):鸟名。又名伯劳。体态华丽,嘴大锐 利,鸣声洪亮。载玄载黄:指丝麻染色朱红鲜明,耀眼夺目。 玄黄即炫 火黄 。 朱:正红,纯红,此指纯红的丝麻。
纺 绩 图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 豜于公。 1、秀:结果曰秀。葽:草名,即远志。蜩:蝉。 2、获:指早熟的庄稼可以收获了。陨萚:指草木之叶陨落。 3、于貉:前去捕貉。一种小野兽,象狸子,皮毛厚软,很珍 贵。裘:皮衣,皮袍。 4、同:会集。指奴隶们集合起来去打猎。豵:一岁的小猪。 豜:三岁的大猪。在此指大野猪。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五、选文《七月》
《七月》,是极古老的农事诗,一般 以为产生于西周初。与《周颂》中的农事 诗不同,它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 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 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历的歌谣。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 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 彼南畝,田畯至喜。
《诗经》
风 15国风 小雅 雅 大雅 周颂 颂 鲁颂 商颂
160篇
74篇
31篇
31篇
4篇
5篇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风》包括《周南》、 《召南》、《邶风》、 《鄘风》、《卫风》、 《王风》、《郑风》、 《齐风》、《魏风》、 《唐风》、《秦风》、 《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 共十五《国风》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放曰风。……雅者,正也,宣王政之所由废兴 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 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诗大序》 ) “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 《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 《史记〃孔子世家》)
1、七月:是 七月。流:下,落。火,火星,又名大火、心星。按: 根据当时历法,六月黄昏.火星在正中,七月黄昏,火星便偏西下。夏历 七月,大火星向西流下,天要凉了,是暑往秋来的意思 。 2、授衣:给以寒衣。似应解为奴隶主贵族给其家人寒衣。又解为“授女 工使为之。”郭沫若先生则认为,“古时对于农民应该有一定的制服,就 如象现今发军服一样。”见《青铜时代》 。 3、 候、正月的时候、二月的时候。 :夏历十一月的时候、十二月的时
采桑图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 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 子裳。
1、萑苇:长成的荻苇。或引申为以荻苇编制席、箔。萑,它类似苇,今名荻, 茎比芦苇坚实。 2、条桑:条,又作挑,挑之借字,指拣择桑叶,或修剪桑枝。远扬:又长又高 的桑枝。远,枝远,枝长。扬:条高。(由于桑枝又长又高,手采不到,只好用斧 子先砍下枝条来,再摘取桑叶。)猗:攀引。用手攀引桑枝而摘它的嫩叶,又可解 力“角而束之”,即以绳缚住桑枝把它拉低,再采桑叶。
第二讲经部 二、《诗经》的 “四始六义”
第三节《诗经》
风的第一篇是《周南》的《关睢》,《小雅》的第一篇 是《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是《文王》,颂的第一篇是 《周颂》的《清庙》,这叫做“四始”。 风、雅、颂之外, 尚有所谓“赋”、“比”、“兴”,合起来叫做“六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 《周礼·春官》)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 《毛诗序》)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 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 《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
4、荼:一种苦菜。樗:木名。臭椿树。
郁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 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 播百穀。
1、场圃:场园。纳:收。指将庄稼收到场上,或装进粮仓。禾稼:泛称各 种庄稼。 2、黍稷:农作物之名。黍米是粘的,稷米不粘。重:种的借字,是早种晚熟 的谷。穋:晚种早熟的谷类。
《氓》
第二讲经部
第三节《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 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 俗。” ( 《毛诗序》)
第二讲经部 四、 《诗经》的注疏与参考书目:
第三节《诗经》
1.《毛诗正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十三经 注疏"本 2.《诗集传》:朱熹 3.《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 4.《诗毛氏传疏》,陈奂,宗毛,"臵笺而疏传" 5.《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 6.《诗经原始》,方玉润, 7.《诗经通论》,姚际恒 8.《诗经今注》,高亨
野有蔓草, 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