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若干意见》(宁党发…2012‟9号)和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2012‟1号)精神,自治区将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着力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为切实加强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科技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产业急需的技术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中长期科研方向,确立不同层次的创新重点,实施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加强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带动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和技术积累,着力增强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支撑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培育一批农林植物新品种(系),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数量大幅增加,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培育一批畜牧、水产新品种(系),牛羊、水产饲料转化率提高5%以上,现代养殖水平显著提升;——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创制新型肥药、农机装备、安全食品等10项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资源高效利用取得新突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和畜禽死亡率显著下降,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三、工作原则——长短结合、不断积累。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业急需、区外没有的技术为重点,明确中长期科研方向,确立不同层次的创新重点,带动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和技术积累。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统筹公共科技资源,突出抓好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工作,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

——全面开放、深化合作。

积极开展与科技大省市、国家大院大所及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合作,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向我区聚集,以科技大开放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科技大发展。

——支撑发展、惠及民生。

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的同时,把服务民生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惠及群众。

四、重点任务按照“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筹部署”的要求,在3-5年内,组织实施枸杞、肉牛、肉羊、奶业、马铃薯、设施园艺、优质粮食、适水产业、葡萄、优质饲草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科技专项。

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集成创新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着力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

——在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方面,重点开展良种培育、健康养殖、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等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在加强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开展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及农产品安全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

——在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研究方面,重点开展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研究,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新制剂、新装备等重大技术产品。

(一)枸杞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总体思路:按照枸杞产业“保品质、增效益”的发展目标,以枸杞新品种选育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枸杞农药残留超标和二次污染问题,积极开展枸杞采摘、干燥机械研发,逐步降低枸杞生产成本,为枸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自交亲和力高、抗性强(抗旱、抗盐碱、抗病虫)等专用枸杞新品种,研究提出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完成新型枸杞采摘机、大型双模式横向多温区自动化枸杞烘干机等专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研制、引进新型植物源农药1-3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开发农药残留胶体金检测试纸,研发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建立健全枸杞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开展枸杞基因组计划,完成枸杞基因图谱绘制,挖掘功能基因3-5个。

研究任务:1.枸杞新品种(系)定向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选育自交亲和力高、抗逆性强枸杞新品种(系)2-5个,自交亲和力达50%以上,抗逆性(抗旱、耐盐、抗病虫)比主栽品种提高5-10%;建立枸杞新品种(系)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肥、药、水利用率提高5-10%。

2.枸杞专用机械研制与应用。

研制新型便携式-Ⅱ型枸杞采摘机并完善技术参数,建立机械化栽培模式,采摘效率达到人工采摘的6-8倍;研制双模式横向多温区自动化大型枸杞烘干机,日烘干鲜果20吨,制干时间18-23小时。

3.枸杞质量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研制、引进苦参碱、牛心朴碱等新型植物源农药,从生产源头确保枸杞安全;开发出枸杞农药残留胶体金检测试纸,建立针对枸杞的7大类30余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发二氧化硫快速检测技术,为市场准入、基地准出提供质量监管技术依据,研制试剂检测盒并申报专利。

4.枸杞基因组计划研究。

绘制枸杞基因组精细图谱,构建枸杞基因组数据库;挖掘3-5个枸杞特有的功能基因;搭建宁夏第一个植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分析平台。

(二)清真肉牛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总体思路:按照肉牛产业“高端与大众消费双轮驱动”的原则,以高档肉牛新品系选育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肉牛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能力,以优质高档牛肉引领产业升级。

具体目标:培育出适应性强、肉用生产性能好、肉品质优良、饲料报酬高、遗传性能稳定的优质、高档肉牛品种(系),分别组建优质肉牛和高档肉牛核心群各500头、选育群各2000头;提供肉牛高效育肥技术模式1套,建立育肥牛高效日粮配方库1个,建立母牛带犊饲养经济平衡点数学模型并制定标准化饲养管理程序1套,制订柠条、葵花盘、马铃薯淀粉渣加工调制、贮藏和饲喂技术规程各1项;研发出牛支原体疫苗并进行中试产品试验,研发出牛支原体病诊断技术,申报1项临床诊断技术专利,制定1套免疫和用药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获准临床试验后的中试产品在示范场应用。

研究任务:1.优质、高档肉牛新品种(系)选育技术研究(1)优质肉牛新品种(系)选育技术研究。

以西门塔尔改良牛为母本,以纯种肉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培育适应性强、增重快、脂肪少、产肉多的优质肉用牛新品系,组建育种母牛基础群;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开展系统选种选配,以增重速度、眼肌面积、产奶量等为重点选择指标;对育种基础群内的公、母牛进行肉用、繁殖等性能测定,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BLUP),组建育种核心群;对优秀公、母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扩繁。

(2)高档肉牛新品种(系)选育技术研究。

以本地秦川牛为母本,选用安格斯牛为父本,并适量导入和牛遗传基因,建立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选育高档肉牛新品种(系);研究确定高档肉牛新品种(系)的培育指标;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辅以分子标记等辅助育种技术,借助动物模型进行BLUP育种值估测;在F2代群体基础上,选择理想个体为父、母本,建立育种核心群;应用DNA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手段,结合现代遗传评定及种质监测技术进行优化选配和强度选择。

2.肉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不同牛种肉牛育肥技术模式研究,评估不同牛种的育肥营养需要、生长性能、屠宰参数,研究适合不同牛种肉牛的高效育肥模式;开展改良母牛、犊牛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对主推品种(西门塔尔、安格斯)改良母牛和犊牛的营养需要量进行评估,建立自繁自养育肥模式的母牛带犊营养供给模式,制定标准化饲养管理程序;开展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研究柠条、葵花盘、马铃薯淀粉渣等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展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开发育肥牛低成本日粮;研究应用肉牛营养调控、饲养管理、屠宰加工技术,开发生产特色风味牛肉。

3.肉牛呼吸疾病综合症及皮肤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病原检测技术研究,针对导致肉牛呼吸疾病综合症的主要病原(牛支原体等)和皮肤病主要病原(蚧螨等),建立单个和多联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方法;开展疫苗研发与免疫效力评价技术研究,研发牛支原体等肉牛呼吸疾病综合症主要病原的新型疫苗;开展药物筛选与疗效评价验证技术研究,开发治疗肉牛呼吸疾病综合症和皮肤病的新兽药组方;开展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针对各示范场疾病发生情况,确定使用疫苗种类,研究单个疫苗和口蹄疫等常规苗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用药规范,形成综合防控措施。

(三)清真肉羊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总体思路:按照肉羊产业“发展精品羊肉、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思路,以滩羊本品种选育、肉羊杂交改良、标准化舍饲生态养殖为主攻方向,为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和树立高端品牌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基本育成体型外貌一致,生长发育快、个体大、背膘及尾脂沉积较少,适合生产优质滩羊分割胴体的滩羊肉裘兼用品系,建立育种核心群1000只以上;选准杂交技术路线,培育出适合宁夏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耐粗饲、生长速度快、肌肉附着好、具备较高繁殖力的专门化肉用绵羊新品系,建立育种核心群1000只;研究完善舍饲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制定适合不同地区标准化饲养羔羊育肥验证配方各3-5套,研制适合肉羊养殖的饲草料输送专用设备、肉羊全混日粮搅拌上料机,设计完成符合规模养殖的标准化羊舍,研制一批专用机械设备;提出荒漠草原滩羊科学轮牧技术方案。

研究任务:1.滩羊优良品系(种)选育挖掘现有滩羊群体中生长发育快、体格大的优秀个体优势,组建育种基础群,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开展系统选种选配,以增重速度、背膘厚、尾脂重为重点选择指标。

结合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优秀母本采用胚胎移植扩繁群体,对优秀公羊个体采取人工授精、同期发情扩繁群体。

选育体型外貌一致,生长发育快、个体大、背膘及尾脂沉积较少,适合生产优质滩羊分割胴体的滩羊肉裘兼用品系。

2.肉羊杂交改良及新品系(种)选育开展以杜泊为父本的杂交改良,培育适合宁夏地区、具有较高产肉性能和优良风味的肉羊杂交改良系;研究确定宁夏肉羊新品种的培育指标和培育方法;应用现代分子、基因领域成果创新肉羊育种技术、方法,加快育种进程;创新育种运行机制,建立育种核心场和育种核心群。

3.舍饲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及规模场装备研究开展滩羊营养需要及饲养标准研究,建立规模羊场繁殖母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提高育肥整齐度和标准化水平;开展滩羊肉品质研究,开发系列风味饲料添加剂,探索建立区别滩羊与其它品种羊肉快捷鉴别方法;建立优质杂交肥羔高效舍饲养殖技术体系;根据规模羊场生态养殖舍饲特点,开展肉羊输送带饲喂、全混日粮搅拌上料一体机等设施装备研制,通过机械化养殖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呼吸代谢测热制定培育肉裘兼用品系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各一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