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记叙文阅读—找线索

小学记叙文阅读—找线索

第一讲小升初阅读能力提升+综合训练(一)——找线索一、什么是线索?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

阅读文章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2.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线索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

2、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

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如何找到线索能力提升枣核萧乾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着了。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边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到他家里后,他把我安顿好,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亲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有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几枚枣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抒发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训练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美国世贸大楼后,人们在(费废)墟中发现了银行家爱德华的遗体。

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个人收到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

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

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

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决绝)的母亲。

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

”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

”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豪毫)无用处,先生。

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妈妈,我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爱你!”1.确定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读音的下面画“√”)。

塌陷①xiàn②xuàn结束①shù②sù2.把短文中()里的错别字划掉。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作业一朵栀子花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黑黑的,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成绩也平常得很,字迹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的小草。

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

问同学们缺谁了。

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

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

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

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

教室门前,种着一排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

我以为,是那种花的香。

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头发里面。

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解得七零八落。

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头怔怔地看我。

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

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

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

我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

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散发出来。

我猜是她送的。

往她座位看去,便看到了她含笑的眼。

我对她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感谢了。

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

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

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

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

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来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

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的是的,有时无需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标题“一朵栀子花”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文章中“我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文中的“我”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