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

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一、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
2. 中国实行二元户籍制度。
所谓二元化户籍体制,就是将户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进行登记,农 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享有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待遇。 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划 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 结构,已经越来越阻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越来越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 展的要求。
5.最低生活保障
1999,9,《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七、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过于狭窄。 2. 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对弱势群体保障不足。 3.社会保障改革方案缺乏统一论证。 4.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5.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 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
(一)城市社会保险 – 它是指根据国家和城市立法,由城市劳动者、工作单位和政府共同 筹集资金,用以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生育、工 伤、残疾、死亡、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减少和丧失, 而提供基本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 生育和疾病保险、失业保险。 – 社会保险是一种事先预防机制,参加保险的成员资格通过立法确定, 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3.人口普查和预测
人口普查是在某一时点内对一个国家人口情况的普 遍调查,人口普查的目的在于掌握人口的职业构成、 文化构成、年龄构成、民族人口构成及分布情况、 城乡人口结构、地区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情况。 人口预测又称城市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 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 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四、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
1)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剥离附加在城 市户籍之上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福利,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 2)弱化人口迁徙的制度壁垒,对于那些具有合法职 业、收入稳定、固定住房的外地劳动力进城落户。 3)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一元户籍制度。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4.流动人口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停或滞留在 城市的人口。 流动人口问题,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5.计划生育管理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 家的基本国策。
第十章 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二)城市社会救助
–它是指劳动者在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 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物质援助的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目标是通过救济克 服贫困。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职业竞争失 败、个体生理、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社 会救助一般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失业救助、孤寡病残救 助和城乡困难户救助等项目。 –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它在权利义务 上具有单向性特点。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
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之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户籍管 理制度,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经济原因。 –2. 为了稳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3. 毛泽东“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的乌托邦梦想。 当然,不可否认户籍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 作用。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2.居民身份证管理
居民身份证管理是为了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 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登记、制作和发放; 2.对身份证的效力和期限规定;3.挂失和补领,4. 到期换领;5.收缴旧证和错证,6.查验和扣留。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1.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 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3)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四)城市社会福利
–即由城市政府为保障辖区内所有公民维持一定生活水平 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为辖区范围内所有公民普遍提 供一定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福利偏重于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它不带任何 附加前提条件地提供给符合规定的所村公民,囊括了除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障内 容。例如,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的物价补贴、交通补贴、 书报补贴等,就是一种社会福利。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1.保障性 2.强制性 3.互济性 4.福利性 5.社会性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三、社会保障的作用
(1)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有利于保障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六、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2.养老金保险:
1984年试点。1997,8,《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3.失业保险
1993,4,《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4.医疗保险
1998,《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一、城市人口构成
5.民族构成
– 在民族既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民族构成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各 民族人口的增长水平。
除上述几个指标以外,城市人口构成还有职业 构成、家庭构成、文化程度构成等分类方式。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1.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是指对城市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进行户口 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 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2.性别构成
– 性别构成是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有 两种表示法: – ①分别计算男、女人口各自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②国际上一般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 一个民族的性别比。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八、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措施
4.严格社会保障资金的独立管理、把社会保 障的分配活动纳入国家预算,有利于加强保 障基金的收支管理,有利于贯彻国家的社会 保障政策。 5.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6.加强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Thank you Thank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 民族、生理等特征划分后的各组成部分所占 的比重。
1.年龄构成 – 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人口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组 0-6岁,小学中学组:7-18岁,成年组:19-60岁,老年 组: 60岁以上。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3.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社会不公
1)就业机会 2)受教育机会 3)社会保险 4)房屋所有 5)公用设施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
–属自由迁徙期,中国是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的。1954年, 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 住的自由”。 –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 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 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 迁徙自由的规定。
城市管理学
第10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户籍管理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社区管理
主要问题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1 一、城市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的 界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