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综合练习下图中图1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示意“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②地气压高于①地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低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高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地风向为西北风B.c地风向为西南风C.b为阴雨天气D.d为下沉气流3.若图1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处可能为城区B. 乙处房价比甲处低C. 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城市中心16千米外D. 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解析第1题,由图2可知,甲地近地面与高空在垂直方向气压梯度大,等压面密,地面定为冷高压,乙地相反,近地面为热低压,从而形成图1的热力环流,在高空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第2题,在近地面,①②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向东,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第3题,在城郊热力环流中,乙处气压低,应是城区。
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以外,远离城区,绿化带建在城郊风经过的地方,即16千米以内。
答案 1. B 2. A 3.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下图,回答1~3题。
1. 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压a地低于b地B. 气温a地低于b地C.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D. 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2.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A.a为海洋B.b为陆地C.③为陆风D.③为海风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l.B 2.C3.D 解析: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
不论哪个季节,城区的温度比郊区高,因此b处为城区。
若为冬季,则a为陆地,b为海洋,③为陆风。
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的关系,确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地面弯曲。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据此回答4~5题。
4. 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 ①2B. ③④C. ①④D. 2③5. 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力减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 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 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4. B5. D解析:水库与周边地区相比白天增温慢,形成高压;夜晚降温慢,形成低压。
风从水库吹向周边地区,并带去充足的水汽。
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冗成6~7题。
6. “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7. 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6. A7. A解析:近地面,城市内部形成热低压,风由乡村吹向城市,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N地的气温比周围高,等温面应向上空凸出。
气压比周围低,等压面应向低空凸出。
右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强度的时间分布。
读图,回答8~9题。
8. 导致该城市群大部分时间热岛强度夜大于昼的主要因素是( )A. 昼夜长短B. 大气逆辐射C. 建筑密度D. 人口密度9. 下列措施可降低热岛强度的是( )A. 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B. 建筑外墙深色化,以增强吸热能力C. 夏季鼓励使用空调,为城市降温D. 增加市区绿地面积,适度设置水景8. B 9. D解析:夜晚城市城区云雾量大,大气逆辐射强。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 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11. 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B. 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C. 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D. 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10. D 11. B解析: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影响外,同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
读右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H) 方向上的气压(P) 分布图。
完成12~13题。
1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 E—F—H-G—EB. E—G-H-F-EC. G—E—H—F—GD. G-E-H-F-G13. 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Dn) 的是( )12. B 13. D解析:按照热力环流中气压的大小G、E在地面,F、H属高空,G热E冷。
郊区高低空气压差最大,城区高低气压差次之,城郊之间气压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
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想比,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
下图1是我国某山地冰川分布剖面图,图2是某日观测站A处上空温度垂直分布的日变化图(单位:摄氏度) 。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完成14~15题。
14. 图1中①地实测最大风频为( )A. 西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15. —天中①地风力最强的是( )A. 7时〜9时B. 12时〜14时C.15时~17时D. 4时〜6时14. A 15. C解析:A地与南侧冰川表面温差大的时刻是15〜17时,此时A地气温偏高(冰川稳定低温) ,是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再考虑地转偏向力,所以吹西南风。
右图是“某城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读图,回答16~18题。
16. 图示空间位于( )A. 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高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北半球中纬度17. 若③处气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且达到强盛之时( )A. 日地距离小于1. 5亿千米B.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小D. 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偏北风18. 设①2③4四地气压值分别为P1,P2.P3,P4.则( )A. P1 > P2> P3> P4B. P4> P3> P1 > P2C. P3> P4> P2> P1D. P2> P1>P4> P316. D 17. B 18. C解析:对流层高度为12km,应在中纬度,地转偏向力向右,为北半球。
③位于北太平洋,高压中心达强盛时为夏季。
地球处远曰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 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温平均值0. 5 T: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
读下面“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 在沃克环流中( )A. 甲地为高压B. 乙地为低压C. 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D. 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20.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①秘鲁沿海②我国南方③北美南部④印度尼西亚A. ①②B. ③④C.①③D.②④19. C 20. D解析: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西岸水温高,气流上升,为低压,东岸气流下沉,为高压。
沃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环流。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尼和我国南方降水可能增加,而东岸如秘鲁、北美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
21.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0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尤) 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
(2) 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 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 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
(4) 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5) 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6)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21. (1) 热岛由郊区吹向市区(2) A (3) 城区空气作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 略 (5) 不能。
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6) 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其影响。
第(1) 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
第(2) 题,形成城市热岛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
第(3) 题,城市多云雾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a第(4) 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
高空,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第(5) 题,主要考虑当地盛行风向及城郊热力环流。
第(6) 题,环境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