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腹泻护理查房(新)

儿科腹泻护理查房(新)





医生临床诊断:腹泻病并轻度脱水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属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 病变。
血液生化检查:血钠提示脱水性质;血钾可反映缺钾的程序;血气分析可了解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和性质

大便镜检:
1. 硬度 2.脂肪细胞 3.上皮细胞 4.红细胞 5.不消化食物 6.食物残渣 7.大便潜血 8.颜色 9.白细胞 稀便 ++ 少许 ++ ++ 阴性 黄色 -
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 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 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 体,每日大便可达10余次至数10次,每次量较多, 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侵袭性大肠埃希 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出血性大肠 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
一般情况介绍
患者:男
床号:21
年龄:3月
入院体重:7kg
入院日期:2013-07-4 以“ 腹泻10余天,加重2天 ”收入我科。
等级护理:一级护理
饮食:清谈饮食

病情介绍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体温:37.9℃ 脉搏:122 次/分 呼吸: 36 次/min 体重: 7 Kg。 临床表现特征:患儿精神吃奶差,发热,诉 在家排淡黄色稀水便日约6次。
4.粘液或脓血便:多见于夏季等天气较热时,多为
细菌感染引起,应及早就诊。
5.深棕色泡沫状便: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由于食
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
6.油性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象油一
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
护理措施
②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



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为每日60-80ml/Kg 。 ③维持皮肤完整性; ④严密观察病情 1)监测生命体征; 2)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3)密切观察低钙 ,低镁,低血钾表现;
护理措施


⑸健康教育 ①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喂养,避免在夏 季断奶。 ②指导患儿家长配制使用ORS溶液。 ③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 ④及时治疗营养不良、加强锻炼,适当户外活 动。 ⑤防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 ⑥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腹泻: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
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 1—2次发病高峰。 1为:6、7、8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 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 2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 原是指轮状病毒
诱因
1、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

大便的几种异常表现
1.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较多
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粘液,表示消化不良
2.绿色稀便: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
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3.水样便: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
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 量较多
护理措施
①第1天补液:
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 ; 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若临床判断性质 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速度:主要取改善人民生活于脱乐程度矣继 续损失的量和速度,遵循先快后慢原则。一 般前8-12小时,每小时8-10ml/Kg 。
出院指导
嘱患儿家属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
养,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增 加辅食,避免到空气不流通的公告场所玩耍 ,防再次感染,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特 别注意腹部受凉,不给小儿吃生冷和不洁食 物,衣服要遮过腹部。 切忌随便给小儿服用抗菌药物,以免造成肠 道菌群失调而致腹泻迁延不愈,诱导患儿纠 正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
临床表现
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
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1)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 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 比例不同而造成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 等渗脱水为一般脱水表现,临床最为多见;低渗性脱水除一 般脱水表现外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嗜睡、昏迷或惊厥; 高渗性脱水临床较少见,除一般脱水表现外还可出现口渴、 高热、烦躁、惊厥、肌张力增高等。
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2、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
小儿腹泻的分类
腹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 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 月)和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 状)及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腹泻。轻型腹泻多为肠道外感染、饮食 、气候等因素引起;中、重型腹泻多为肠 道内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性腹泻临床又 称肠炎。
临床表现
(2)代谢性酸中毒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
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 脂肪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多;血容量减少 ,血液浓缩,循环缓慢,组织缺氧,乳酸堆 积;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 物在体内堆积。故中、重度脱水有不同程度 的酸中毒。临床将酸中毒分为轻、中、重三 种程度。轻度酸中毒仅表现为呼吸稍快;中 、重度酸中毒表现为口唇樱桃红色或发绀、 呼吸深快、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嗜睡甚至 昏迷。
消毒隔离,洗手。 ⑶观察排便情况: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气 味、性状、量、及时送检,采集时注意采集 脓血部分。
护理措施
2.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
衡:脱水常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因,合 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有口服 补液或(或)静脉补液。 ⑴口服补液(口服ORS溶液); ⑵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 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 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溶液 的成分、容量和滴注时间。
常见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2.营养失调 3.体温过高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知识缺乏
主要护理诊断
1、焦虑与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有关。
2 、知识的缺失与患儿家长卫生知识少及患
儿不良习惯有关。 3、腹泻与饮食不当和胃肠道感染有关。 4、皮肤完整性与受损与大便对肛周皮肤刺激 与有关。 5 、舒适的改变与腹泻致腹部不适有关。
小儿腹泻并发症
1、营养不良:
2、病毒性心肌炎: 3、肠套叠:
4、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治疗要点
腹泻治疗原则: 1.调整饮食: 2.合理用药,控制感染:病毒性一般不用抗 生素。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4.预防并发症。
用药原则
1、不要马上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可以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 同时,区分肠道感染病原是病毒或是细菌比较困难, 因此不建议马上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盲目滥用 抗生素反而可能杀灭肠道益生菌,致使腹泻迁延不愈 。同样,也不应马上使用止泻药物,否则可因延迟病 原微生物排出而加重病情。 2、补充益生菌和锌 目前推荐使用益生菌类制剂和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作 为肠道感染时的辅助治疗药物。益生菌和微量元素锌 具有增强肠道益生菌,保护和修复黏膜细胞,调节肠 道通透性,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减轻病情,缩短 病程。
临床表现
(3)低钾血症呕吐、腹泻时大量丢失钾;进
食减少,钾摄入不足;肾脏的保钾功能比保 钠差。故腹泻时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低钾, 尤其多见腹泻时间长和营养不良的患儿。
临床表现
(4)低钙和低镁血症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
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可使体内钙、镁 减少,但一般不严重,腹泻较久或合并活动 性佝偻病的患儿血钙较低,出现低钙症状。 (5)低钙血症表现为抽搐或惊厥等;极少数 患儿经补钙后症状仍不好转,应考虑为低镁 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手足搐搦或惊厥。
小儿腹泻
一、定义: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
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 根据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 为多见。 发病以2岁以上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半 数。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高。 严得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可造成 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
主要护理计划
1、安抚家属情绪减轻焦虑。
2 、24小时内使家长认识到饮食卫生的重要
性及掌握合理喂养的方法。 3、 3—5天内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形态正 4、使家长掌握有效的皮肤护理能保持患儿皮 肤完整。 5、使病儿安静、舒适。
护理措施
1.控制腹泻、防止继续失水
⑴调整饮食: ⑵控制感染:感染是致腹的主因,必须严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