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绘我国山系分布图,并说明我国山系的分布规律

编绘我国山系分布图,并说明我国山系的分布规律

编绘我国山系分布图,并说明我国山系的分布规律中国是多山之国。

据统计,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

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中国国境线上和国境内者即达9座。

世界第1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第2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第3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第5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第7高峰——卓奥友峰(8204米)均位于中国国境线上,第14高峰——希夏邦马峰(8012米)位于中国西藏境内。

至于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在喜马拉雅山脉、喀□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山地中数以千百计,无论是山峰的高度和数都是其他国家无可伦比的。

山地是中国地貌的格架。

中国大地貌单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脉环绕。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5000米,环绕高原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

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降至2000~1000米,周围的山脉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

西北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边缘的山脉有秦岭、太行山脉、贺兰山、阴山山脉、大兴安岭等。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最低处罗布泊洼地的海拔780米。

而周围的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脉,一般海拔在4000~5000米。

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四周都为高大山脉所封闭。

就是在中国东部和东北部的大平原和岛屿上也可见到大片的中、低山和丘陵,如松辽平原东部的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黄淮海平原东部的山东丘陵和长江中下游的低山丘陵。

台湾岛的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岛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

主要山系山地系统是指山脉、山块、山链及其大小分支的总称。

它具有复杂的地质发展史和包括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山地。

中国的主要山系如下:(1)天山—阿尔泰山系,(2)帕米尔—昆仑—祁连山系,(3)大兴安岭—阴山山系,(4)燕山—太行山系,(5)长白山系,(6)喀喇昆仑—唐古拉山系,(7)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8)喜马拉雅山系,(9)横断山系,(10)巴颜喀拉山系,(11)秦岭—大巴山系,(12)乌蒙—武陵山系,(13)
东南沿海山系,(14)台湾山系,(15)海南山系。

中国山系图:
为了反映山脉间相互关系,同时便于对山脉山峰数据进行管理,能够对山脉山峰进行系统的分区域查询检索。

《中国山脉山峰名称代码》国家标准将山脉山峰按山系区分组进行编码和排列。

全国12个山系区说明如下:
A、天山—阿尔泰山山系区
该区位于我国西北端北纬40°以北,东经96°以西地区,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天山等,呈西北—东南向绵延。

B、阴山—大兴安岭山系区
主要包括阴山和大兴安岭。

阴山呈东西走向,大兴安岭呈东北及北北东走向,该区除上述山脉外,还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大马群山等山脉。

C、长白山及东北、山东诸山山系区
该区包括三个部分:小兴安岭、东北东部诸山(包括长白山)和山东低山丘陵。

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向延伸,东北东部分布有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主要有张广才岭、老爷岭、吉林哈达岭、长白山、龙岗山、千山,山东诸山在地质构造上与东北东部诸山一脉相承,地貌特征亦相似,主要为低山和丘陵。

D、昆仑山山系区
该区包括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从帕米尔往东一直延伸到四川,是由若干平行排列山脉组成的大山系,分为东西两段。

喀喇昆仑山构造上与昆仑山无关,但地域分布十分接近,出于综合及使用方便的目的将二者划为一个区。

E、阿尔金山—祁连山山系区
主要包括祁连山和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大致呈北东东方向延伸,祁连山呈北西西延伸,后者包括一系列平行山岭,主要有走廊南山、冷龙岭、托来山、党河南山、托来南山、疏勒南山、达坂山、青海南山、拉脊山等。

F、秦岭—大巴山山系区
主要包括秦岭和大巴山。

秦岭西起川、甘接壤处的岷山,与昆仑山系相连,东部逐渐没入于东部江淮平原,是我国地理景观上南北分界线。

大巴山位于川、陕、鄂三省交界处,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

G、燕山—太行山山系区
该区分布范围从辽宁西部,内蒙古与河北毗邻处,直至山西的大部和陕西的部分地区。

燕山位于北部冀、辽、内蒙边缘,太行山北端与燕山相连,大体顺冀晋两省边界,南北向延伸。

属于本山系区内还有山西省境内的吕梁山,中条山,太岳山等。

H、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山系区
该区内有三条主要的山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是冈底斯山的向东延续部分,呈东北走向。

J、喜马拉雅山山系区
该区以喜马拉雅山为主,它向南凸出呈弧形延伸,从克什米尔直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是全世界最高的山脉,其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K、横断山脉山系区
大致介于北纬22°到32°05´,东经97°到103°之间,为一系列东西骈列的高山,山岭呈南北向纵贯,山岭与山岭之间是深切的峡谷,地势十分险峻。


脉自东向西在北段依次为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在南段则为哀牢山、无量山、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

L、南岭及华中诸山系区
分布于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海南岛上的山系。

该区地貌比较破碎,山脉众多,没有一支突出的主体山脉,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列。

一组是近乎东西向、绵亘于广西、广东、湖南和江西四省区边界上的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等五条山岭组成;另一组是大体上呈东北西南向或接近于南北向绵亘的山脉,在浙江、福建境内有仙霞山,雁荡山,会稽山、武夷山、洞宫山,在江西、湖南境内有罗霄山,幕阜山,雪峰山,贵州境内有苗岭,川东有巫山,四川盆地内有一系列东北西南向褶皱山地,还有海南岛东南部的五指山,中部的黎母岭,西部的雅加大岭等。

M、台湾山系区
该区由台湾岛上山脉组成,主要为五条南北向的山脉,即中央山、雪山、玉山、阿里山以及东部的海岸山。

(三)分布规律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的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根据走向我国山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南北向山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等。

这一南北纵列的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逾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山脉主要为北西、北西西向;东部多为海拔低于3000米的中山和低山,以北北东向为主。

二、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度到43度之间,中列大致位于北纬33度到35度之间,西部耿昆仑山,中部为秦岭,东延为淮阳山。

南列是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度到26之间。

这三列东西向的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三、北西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四、东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东列、与外列。

西
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到武夷山。

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

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我国网格状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