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微信使用基本情况

大学生微信使用基本情况

大学生微信使用基本情况3.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通过为期一月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2份,问卷回收率为88.75%。

其中有效问卷142份,在这之间有14人表示从未使用过微信,占142份有效问卷的9.9%。

而这14人中之所以从未使用微信的原因主要或是觉得微信功能与QQ 类似,受到手机硬件资源的限制,所以未使用微信。

鉴于本研究主要分析调查对象的微信使用行为,故而最终确定样本数量为128份。

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中甘肃本省生源有17人,占总数的13.3%,外省生源有111人,占总人数的47.3%;男生有55人,占总人数的43.0%,女生有73人,占总人数的57%。

其中大一学生有31人,大二学生有36人,大三学生有34人。

大四学生有2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4.2%,28.1%,26.6%,21.1%。

表3.1 样本基本特征表3.2 微信使用情况分析3.2.1调查对象微信接触情况(一)微信使用时间 表3.2 大学生微信使用时间类别频数百分比生源地 本省(甘肃)17 13.3 外省 111 86.7 总数 128 100.0 性别男 55 43.0女 73 57.0 总数 128 100.0 年级 大一 31 24.2 大二36 28.1 大三 34 26.6 大四 27 21.1 总数128100.0类别频数百分比使用微信时间3个月以下 13 10.23-个月-半年 12 9.4 半年-----1年 30 23.41年及以上 73 57 总计128100.0如表3.2所示,10.2%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在3个月以下,9.4%的大学生则在3个月至半年左右,23.4%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长在半年至一年左右,还有57%的大学生则使用微信在一年以上。

并且大学生微信使用时间在大学生的年级(χ²=18.755,df=9,p=0.027<0.05)、学科种类(χ²=9.009,df=3,p=0.029<0.05)上有显著差异。

表3.3 不同专业和年级大学生微信使用时间(%)专业年级微信使用时间文科理工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3个月以下 3.3 16.2 16.1 11.1 11.8 .03-个月-半年10.0 8.8 16.1 2.8 5.9 14.8半年-----1年18.3 27.9 35.5 11.1 20.6 29.61年及以上68.3 47.1 32.3 75 61.8 55.6总数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年级方面,有16.1%的大一学生使用微信时间在3个月以下,32.3%大一学生使用微信时间在1年以上。

而大二,大三乃至大四的学生微信使用时间都较为集中在1年以上。

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微信使用时间也在增长。

在专业方面,理工科的学生有16.2%微信使用时间在3个月以下,而文科学生则只有3.3%微信使用时间在3个月以下。

而且文科学生中68.3%在微信接触时间上超过一年,而理工科学生的则相对只有47.1%。

总体来说,文科大学生的微信接触时间是要高于理工科的。

(二)微信使用强度表3.4 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从表4可以看出,有40.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1-3次,有18%的大学生使用4-6次,8.6%的大学生使用7-9次,还有32.8%的大学生则开通了推送功能,从而随时使用。

表3.5 不同专业和年级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专业微信使用时间每天微信使用频次文科理工科3个月以下3-个月-半年半年--1年 1年及以上1-3次20.0 58.8 69.2 75.0 50.0 26.04-6次25.0 11.8 23.1 8.3 20.0 17.86-9次11.7 5.9 0.0 0.0 10.0 11.0开送推送功能,随时使用43.3 23.5 7.7 16.7 20.0 45.2另一方面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频次在大学生的学科种类(χ²=19.985,df=3,p=0.000<0.05)以及微信使用时间(χ²=22.530,df=9,p=0.007<0.05)上有显著差异。

文科学生相较于理工科在更高频次使用微信。

而且,随着微信使用时间的增长,每天使用微信的频次也逐渐升高。

3.2.2 大学生使用微信目的分析表3.4 大学生使用微信目的频数百分比使用微信目的谈心聊天70 21.6 获取资讯83 25.6 积累人脉33 10.2 喜欢与人沟通31 9.6 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65 20.1 有困难寻求帮助 19 5.9 找个玩伴 6 1.8 其他17 5.2 总数324 100.0从上表可以看出,谈心聊天、获取资讯、由于身边的朋友在使用因为使用微信这些原因占相对较大比重,三者加起来超过60%。

即时通讯是微信使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访谈中,大四郜同学提到由于身边的朋友都开始使用微信,若是她不使用,就失去了同她们联系交往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的工具是她选择她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微信有一些消息推送比如腾讯新闻、还有各种公众号、服务号发布各种信息,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加入,获得更多感兴趣的咨询,而且十分便捷。

微信这个通讯平台的多样服务,可以让她在其中的社交变得更加丰富!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同社会交往的目的具有相似性,在调查和访谈,数据也显示这大学生通过微信进行社会交往的预设目的。

3.3 大学生通过微信的人际交往情况3.3.1 大学生通过微信与交往对象的联系频次大学生在校园中,同各种交往对象进行社会互动与交往,形成了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亲人关系、师生关系、恋人关系以及陌生人关系等等。

以下表格主要是看大学生通过微信同各种交往对象的接触状况。

表3.5 大学生通过微信同微信好友联系频率(%)朋友原来同学大学同学室友父母老师恋人陌生人从来不1.6 5.5 7.0 20.3 25 26.4 0.0 19.6很少26.6 28.1 31.2 34.4 27.6 56.9 16.1 67.4有时33.6 35.2 32.0 27.3 19.7 15.3 32.3 13.0经常28.9 25.8 25.8 14.8 21.1 1.4 22.6 0.0总是9.4 5.5 3.9 3.1 6.6 0.0 29.0 0.0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通过微信与朋友“有时”或“经常”联系的频率加起来超过50%,同大学同学、原来同学、父母的联系频率集中在“有时”或“经常”,同恋人的联系频率选择“总是”“经常”的比例都相对较高。

而通过微信同老师、陌生人联系的频率“从来不”和很少两个选项中。

总体而言,大学生通过微信与朋友的联系频度是较高的。

个体之间相互接触的频率会影响互动的双方的熟悉性。

而在人际交往中,熟悉度对于增进个体的好感与互动是有积极作用。

微信这个新平台使得大学生同朋友之间保持着熟悉性,巩固着他们的友谊。

而大学生通过微信同大学同学和原来同学的联系频率也较高。

很多同学在访谈中表示之所以使用微信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身边的同学和原来的初高中同学开始使用,为了方便联系而开始使用的。

现在大学同学之间也比较经常用微信聊天,还有班级的群组聊天会发布一些班级的信息和活动通知。

由于原来同学可能在不同的省份,见面聊天的机会比较少,而微信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不会因时空距离而导致原油的人际关系的疏远。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父母使用微信的人数76,占到总人数的59.4%。

已超过半数。

但也有比较大比例的同学添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后并不经常同父母聊天。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大学生虽然添加父母为微信好友,父母却并不经常使用微信。

因此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电话同父母进行联系。

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微信开辟了一个同父母联系的新渠道,交流成本也很低。

大四郜同学说,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和父母用微信聊一聊,主要的内容也就是同父母分享一天的日常琐事等等。

有时候自己发了个不太开心的状态,父母看到后也会很关心的打电话询问,那时候就会很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在所有调查的大学生中,有恋人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24.2%。

通过微信总是同恋人联系的频率的人数比例也相对较高。

在访谈中,有少数同学还表示自己是异地恋。

而微信的联系方式快速、便捷,只有有手机和网络,几乎可以随时使用,更重要的是交流成本相对于打电话很低的。

可以说是非常的经济实用。

大学生添加老师为微信好友的人数为72人,大约占总调查人数的56.2%。

但大学生通过微信同老师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

因为同老师的年龄和社会阶级的差异,大部分本科生同老师平时的互动并不是十分多。

在访谈中,受访大学生说我更多的用微信同同学和朋友聊天,大家比较熟悉,聊得开。

但是同老师有时却不知道要聊些什么,不过有时候看到老师发的某个状态还是会点个赞,或是评论一下,老师也会回复,但通常都不会主动和老师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聊天。

但还是有比较少数的同学谈到自己平时同老师的关系也不错,加了微信后,也偶尔会聊聊天,也挺喜欢这样子的方式,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同老师之间的社会阶级和年龄差异被弱化了,就像个朋友似的进行相对比较平等的交流。

在调查中得知使用过摇一摇、找附近的人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5.9%。

而这些人中有19.6%的大学生虽然使用过该功能,却没有与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

总体来看,大学生使用微信同陌生人联系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而且联系频率都集中在很少、有时这样的程度。

在访谈中,大四刘同学表示她之所以未使用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她认为使用这种功能总感觉不安全,对网络上的陌生人她总有一种不信任感。

她更加不会想要尝试在网上建立这种同陌生人的亲密友谊关系。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微信是一个主要基于熟人人脉而进行社交的平台。

大学生使用微信更多的是为了方便同朋友和同学乃至父母的联系。

因为这一部分人群是大学生可以信赖的。

他们希望通过微信表达感情,寻求彼此之间的关心、理解和互相尊重,以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

表4.1 大学生关注朋友圈中的状态的频率(%)频数 百分比 大学生关注朋友圈中的状态的频率很少 16 12.8 有时 51 40.8 经常 53 42.4 总是 5 4.0 总数125100.0在使用微信的128名大学生中,有125名大学生表示使用朋友圈,而且使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有时”“经常”两个选项上。

很多同学反应,自己很多的高中好友可能在不同城市上学,时空距离这么远,有时候很担心随着时间和经历的不同,彼此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偶尔还会打打电话,但是这种交流方式的成本代价有些高。

应该是大二的时候开始使用微信,她觉得微信可以让她和原来的同学时时刻刻保持联系,有时候没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很长时间的沟通,但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送去几个问候什么的,每天也能说个一两句,感觉虽然彼此空间距离很远,但是心的距离很近,彼此还在关心和互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