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服务礼仪基础知识认知
任务1 礼仪的基本理论知识
课时 2-3课时
一、工作情景描述
【任务描述】
1、礼仪的基本理论知识
2、礼仪的含义、内容、分类、起源和发展、
3、现代礼仪应遵守的原则
【任务要求】
1、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知识
2、识记礼仪的含义和内容、熟知分类,了解起源和发展、
3、熟记现代礼仪应遵守的原则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礼仪的含义和内容、熟知分类,了解起源和发展、
2、熟记现代礼仪应遵守的原则
【能力目标】
根据现代礼仪的特征和应遵循的原则,能够指导礼仪的正确、适度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礼仪理念,形成从事乘务服务工作的礼仪意识。
三、学情分析
1大一新生对礼仪感兴趣,有的经过考前礼仪培训,但缺乏系统的礼仪学习;2对往后的服务人员的职业角色定位还不明确,高铁乘务人员归根到底是服务者的角色,服务意识欠缺。
四、知识准备
具备基本生活礼仪知识和文明礼貌
五、工作实施
1、小组合作与分工
2、所需工具、材料
3、任务实施过程
(说明:一般包括任务、实施步骤、结果、问题及解决方案、完成所需时间等。
)
【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导入,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礼仪,引导出我们身边的礼仪。
一、板书:礼的基本概念
(一)板书:礼
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举例:打电话谁先挂,礼既要尊重还要讲究形式。
(二)板书:礼貌
是人与人在交往中,通过言谈、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言谈、表情、姿态等来表示对人的尊重。
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两个部分。
礼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微笑、点头、欠身、鞠躬、握手、正确的站姿、坐姿等;礼貌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动,如使用“小姐”、“先生”等敬语,“恭候光临”、“我能为您做点什么”等谦语,“哪一位”、“不新鲜”、“有异味”、“哪里可以方便”等雅语。
(三)板书:礼节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人内在品质的外化。
有礼貌、尊重他人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礼节。
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表现出来;欢迎他人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
借助这些礼节,对别人尊重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的表达。
不掌握这些礼节,在与人交往时虽有尊重别人的内心愿望却难以表达,所以,我们应掌握正确(规范)的礼节,正确地表达意愿。
举例:.如何握手才礼貌;交谈时候应该如何站立)
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则容易失礼。
(举例:]乘车让座——我们经常被人“好心好意”地让到下座上去)
(四)板书:礼仪重点
礼仪的含义
礼仪释义:在中国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而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礼的含义:
1、尊敬
2、秩序
3、道理
4、风俗
5、履
仪的含义1、法度、准则 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
西方礼仪的含义:Etiquette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人们交往中应该遵循额规矩和准则。
现代礼仪的含义: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表达律己敬人的形式。
尊重是礼仪的本质。
礼仪是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部表现,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是沟通而技巧,是约定俗成的习俗。
《辞源》:“礼仪,行礼之仪式。
”
礼仪就是表示礼节的仪式,这种仪式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
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
它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举例: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70周年)
(五)板书:仪式
指在一定场合,表示郑重、敬意、友好而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化行为规范的活动。
(举例:. 开幕仪式、颁奖仪式、签字仪式、结婚仪式)
(六)板书:礼宾
即“以礼待宾”之意。
也就是说,按照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涉外活动中,主方根据客方人员的身、地位、级别等给予相应的接待规格和待遇,称为礼宾或礼遇。
举例: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北大访问,谁来接待?
二、板书:中国现代礼仪的特征(谦逊的恭敬心)
1.国际性
尽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所构成的礼仪有一定差异性,但在讲文明,懂礼貌,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完善的礼节形式,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并共同遵守.
2.民族性
礼仪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民族差异性.
3.继承性
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经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断地去粗取精,剔出糟粕,吸取精华,最后渐渐固定下来.
4.时代性
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礼仪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时代特色.
三、板书:现代礼仪的特征(平等的同理心)
1.传统性
2.共同性
3.差异性
4.自律性
5.等级性
四、板书:现代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
遵守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 2.平等原则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对照反省,自我约束控制,必须从我做起。
3.适度原则
强调交往双方要相互谦让、相互尊敬,更强调要首先重视、尊敬对方。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人之意,哪怕具体做法一时失当,也不能算是失礼。
4.自律原则
要求人们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过分苛求,得理不让人。
5.宽容原则
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予以同样尊重、不应分贵贱,也不必考虑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等因素。
五、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1、东方礼仪重视血缘和亲情,西方礼仪则强调平等。
2、东方礼仪强调谦虚和谨慎、含蓄内向,西方礼仪讲究简单务、自由开放。
3、东方礼仪强调礼尚往来,西方礼仪则强调尊重妇女,女士优先。
4、东方礼仪讲究老者优先,西方人则不服老。
5、西方人时间观念强
6、东方人强调共性,重情重义,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尊重隐私。
五、板书:学习现代礼仪的意义
1.有助于美化个人形象
2.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3.有助于促进人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六、板书: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
1、知识学习
2、礼仪培训
3、生活实践礼仪
4、培养文明的习惯
六、验收评价
1、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学生积极参加了任务的完成,完成效果较好。
2、合作成员表现
各小组成员在完成过程中,表现的都很积极。
七、项目总结与工作体会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礼仪的概念,礼貌、礼仪、礼宾,学习了现代礼仪的特征,国际礼仪的特征,礼仪的原则,学习礼仪的意义,提高仪礼修养的途径等。
重点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礼仪的原则,理论指导实践,提升作为铁路客运人员的综合
素质和职业素养。
八、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