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衣袖结构设计

衣袖结构设计


4.帖体风格袖窿
3.较帖体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约为0.2B+3+(2~3) cm。前肩冲肩量 取2~2.5cm.后肩冲肩量约取1.8~2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2.5 ~ 3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 ~3.5cm。 放松量为B=(B*+内衣厚度) +10~15CM 。肩宽为S=0.25B+15~16CM。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手臂的前倾,袖身欲作成覆合上肢形态, 袖身亦必须前倾。这样展开的袖身结构就必须是前袖窿呈凹形,后袖窿 呈凸形,且要必省。
为使实用袖身结构设计方便,在EL线与袖中线的交点处向袖口做前 偏量,称为袖口前偏量,如下图。
该量与人体上肢前倾量相对应,实用数值设定为: 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0~1CM; 较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1~2CM; 女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2~3CM; 男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3~4CM。
袖斜线角度 46~ 60° 31 ~ 45° 21~ 30° 0 ~ 20 °
袖山高 ≦17CM 13 ~16 9 ~13 0~9
袖肥与袖角度搭配表
服装名称
袖身名称 袖山斜线角度
袖肥公式
外套装 男西服 女套装.便服 贴身内衣 针织衫 衬衣.运动装
贴身型袖 较贴身型袖
合体型袖 较合体型袖 较宽松型袖
装袖角度的变化会影响袖山缝缩量的大小,当装袖角度a最小时,其袖山缝缩量达到 最大量。当装袖角度a最大时,其袖山缝缩量趋向与零。
2.袖肥与袖角度设计表
袖型 贴身袖肥 较贴身袖肥 较宽松袖肥 宽松袖肥
袖肥 0.2B-(1~ 3)CM 0.2B-(1~+1 )CM 0.2B+( 1~ 3)CM 0.2B+(3 ~ 2/AH)
宽松型袖
44 ~ 45 ° 43 ~ 44 ° 40 ~ 4 2 ° 38 ~ 40 ° 35 ~ 37 ° 25 ~ 34°
0.2B-(2 ~ 3)CM 0.2B-(2 ~ 3)CM 0.2B-(2 ~ 3)CM 0.2B-(2 ~ 3)CM 0.2B-(0~ 1)CM 0.2B+(1 ~ 2)CM
1.宽松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大于2/3前腰节长,约为0.2B+3+(﹥4)cm。前、后肩 的冲肩量取1~1.5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3.5 ~4cm。后袖窿底部凹量 取4 ~4.5cm。加放量为B=(B*+内衣厚度)+20以上。 肩宽为 S=0.25B+14~15CM
2.较宽松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2/3前腰节长,约为0.2B+3+(3 ~ 4)cm。 前冲肩量取1.5 ~2cm,后冲肩量1.5~1.8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3 ~ 3.5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5 ~4cm。加放量为B=(B*+内衣厚度) +15~20CM 。肩宽为S=0.25B+15~16CM 。
二、衣袖结构设计要素
袖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袖山、袖肥和袖身结构设计。在设计时须考虑人体静 态.动态需求及造型风格的要求。在袖窿弧线不变的情况下,袖山越高袖肥越瘦而 贴体,造型漂亮,但活动性能差,袖山越浅袖肥越大,造型不美观但活动量大,因此 袖山的高低和袖肥成反比。另外袖窿深也很重要,想要一个理想的袖型,要先有一 个理想的袖窿。
按衣袖外形可分为泡泡袖、篇 幅袖、喇叭袖等,在基本结构上 加以抽褶.波浪等造型,衣袖还可 以形成多种变化。
③按变化结构分类
⑴抽褶袖:在袖山、袖口部位单独或同时抽褶,形成皱褶的袖类。 ⑵波浪袖:在袖口部位拉展、扩张形成飘逸的波浪状袖类。 ⑶垂褶袖:在袖山部位折叠,袖中线处拉展形成自然的垂褶袖类。 ⑷褶裥袖:在袖山、袖身中作褶裥,形成有立体感的褶裥袖。 ⑸收省袖:在袖山上做省道,使部份袖山套入肩部形成的袖类。
②.按衣身与袖子的装袖方式分类
⑴ 圆袖 : 袖山形状为圆弧形。根据袖山的结构风格,可分为宽松、较宽 松、较贴体、贴体的袖山。根据袖身的结构风格可分为直身袖和弯身袖。
⑵ 连袖: 袖山和衣身连成一体的衣袖结构。按中心线的水平倾斜角可分为宽松、 较宽松、较贴体三种结构风格。
⑶分割袖: 在连袖结构的基础上, 按造型将衣身和袖身重新分割, 组合形成新的衣袖风格。按其造 型分类,可分为插肩袖、半插肩 袖、插角袖、插片袖等。
①袖身结构与人体手臂的关系
人体手臂的形态是向前微倾斜的,肩 端点(SP点)向下作垂线:手腕中心与垂线 水平距离为4.99CM,垂线与手臂中心的 夹角为6.18°。手臂肘部中心垂线与手腕 中心为12.14°。因此符合人体手臂形态 的袖身是前倾的。袖中心线的交点向袖口 做一偏量,称为袖口偏量。直身袖的袖口 偏量为0~1CM,较直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1~2CM,女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2~3CM,男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3~4CM。如图:
第七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第三节 袖身结构设 计第四节 圆袖变化结构 第五节 连袖、分割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一、结构种类
①.按衣袖的长短分为六类:
无袖 盖肩袖 0.1h-(6 ~ 8)cm 短袖 0.1h+(2~4)cm 中袖 0.15h+8cm 长中袖 0.2h+(6 ~8)cm 长袖 0.3h+(8 ~ 9)cm
② 袖窿与人体的关系
袖窿的面积是由袖窿深和袖窿门宽决定。袖窿宽是有人体侧面的厚度以及手 臂上端的围度决定。影响袖窿宽有三个因素,前胸宽.后背宽和胸围。袖窿深随款 式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宽松度越大,袖窿深也越大。
③装袖角度与袖山高和缝缩量的关系
装袖角度是指袖底缝与铅垂线的夹角,试验证明装袖角度越小,袖山高越高,造型 美观但活动性能差。装袖角度越大,袖山高越底造型不美观但活动性能强。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袖山是衣袖造型的主要部位,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分为宽松型、 较宽松型、较贴体型、贴体型、极贴体型五种。袖山结构设计包括袖 窿部位结构和袖山部位结构的设计,因为两者是相配伍的,所以风格 必须一致。
一、袖窿部位结构
袖窿部位是为装袖山而设计的部位,风格变化,袖窿结构也不同。 标准的人体腋围=0.41B*=34.4CM,臂根围=0.34B * =28.6CM。下图是 不同风格结构的袖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