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 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 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2. 消费结构的含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
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
实物形式指的是人们在消费中消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 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
价值形式指的是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
3.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全球产业结构一共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美国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国转移,日本和西德由此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第二次是 20世纪 60~70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这些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能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化水平。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进行第三次调整。
发展重点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及其他的企业服务业。
具体产业结构变化如表 1。
4. 美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美国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
段: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早期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非工业化阶段。
归纳起来,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着如下的规律:第一、美国先后出现了分别以三个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在工业化阶段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和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变动不大或者稍有上升;而在服务经济化阶
段则表现为服务业比重上升和工业比重下降,农业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
第二、在整体产业结构循序递进变动的同时,各次产业内部结构也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循序递进的结构变化。
第三、主导产业及其转换,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
5. 英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历了战后重建到繁荣发展时期再到长时间的衰退期。
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0世纪 50年代,英国的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唯有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
1950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从英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发现英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特点:第一、第三产业过分膨胀。
但是相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过分膨胀,经济结构就会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经济就失去了持久动力。
第二、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第二产业中的一些对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的传统工业部门的增长极其缓慢。
第三、新兴产业竞争能力不强。
6. 联邦德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到 1989年,联邦德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
于美国、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时期 (1948-1950 、迅速发展时期(1951-1975和 1976年以来的缓慢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1。
其后经历了由帝制转向共和制、 30年代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以及 1945年之后的国家分裂等事件, 对前联邦德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德国统一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难题。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结构开始向合理方向变动,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亟待现代化改造,需要新兴产业予以扶助。
但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并没有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也没有向传统产业提供适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振兴传统产业,无力重振已经失去凝聚力的产业结构。
7. 日本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2:经济的恢复重建时期(1945— 1950年。
这个时期是以农业为中心,重建产业结构,整个经济恢复到战前那种以轻工业-农业为主导的轻型经济结构, 工业生产水平基本恢复到战前
或战时最高水平。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重化工业化阶段 (1951— 1970年。
从 50年代开始, 日本产业结构转向重化学工业方向发展。
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阶段(70年代后。
1971年,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在咨询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四个方向:(1研究开发工业 (2高级装配工业 (3时兴型工业 (4知识产业
8.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A. 服务业发展迅速:进入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均在 60%— 70%之间。
其中服务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主导地位,特别是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最快。
表 2是美国、英国、德国及日本这四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总增加值 (GVA 的贡献。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标志,生产型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在各国的服务业的发展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最为集中、迅速。
表 3是美国、英国、德国及日本的银行、保险、房地产及其他商业服务占总增加值的比重。
B. 信息通信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广泛:世界各产业的产业结构具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ICT 在各产业中的应用越发明显。
从表 4可以看出世界多数国家对信息通信的投资占非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虽然各不相同, 但从投资比例上看都比较重视信息通信的投资,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国家。
信息通信技术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会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增长。
表 5可以看出信息通信技术资本对 GCP 增长率的贡献率比较大,多数国家信息通信技术资本为 GDP 的增长率贡献了约 20%的增长率。
C. 制造业的转变: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放在了高附加值的生产链环节上,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通过研究开发、管理、品牌营销来使产品增值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各国制造业的技术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对于生产链上低附加值的生产过程,发达国家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或生产外包的方式将其转移到海
1参见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P196-22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2参见《企业管理》编辑部编: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政策,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2年。
外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投资环境好、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本土只保留和创造核心竞争力,如研发能力、资金运作、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
D.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动:科学技术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紧密相关的,它
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两个方面影响产业产出投入状况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及转换效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变动。
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 .
9. 美国能源消费的改变 : 美国传统能源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衰退
导致工业活动减少, 从而降低了对能源的需求。
此外,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的能源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也不表明美国人已养成“绿色”的能源消费习惯。
10. 日本消费结构的改变 :日本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 不断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使其合理化, 逐渐规避能源风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国际能源价格的升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较弱。
在日本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以劳务性消费支出的增加为特点, 在劳务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消费生活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更提出了消费生活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的高度化等新的要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