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

38. 黄浦江上游地区,包括松江区和青浦区境内,东塔高 速以南和新浜镇、练塘镇等区域内的黄浦江两岸。这一区 域内,将实施低密度旅游居住区、生态隔离区、生态农业 区、新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规划方针。注重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保护黄浦江上游的水源质量,大力压 缩境内制造业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衡量标准。
41. 华泾镇,包括梅陇镇银都路以北、老沪闵路以东区域, 计11平方公里。规划外环线以北为长桥物流基地和综合居 住用地;淀浦河口到徐浦大桥两侧规划水上运动俱乐部和 会馆用地;中部规划镇行政和商业中心;华泾港和黄浦江 沿岸规划为生态屏障。整合现有居住区,以及关港、建华 园区,发展小而强的科技产业和商贸服务业。推进宅基地 改造。合理布局建筑限高,与黄浦江沿岸和吴泾地区开发 相衔接;置换码头用地,改建为中低密度居住区。注意不 过多增加龙吴路沿线的交通压力,注重与15号线和滨江轻 轨的对接,建设换乘枢纽用地。
40. 合庆新市镇,规划分为市镇中心区、张江东区产业区 (软件园区)、配套商品住宅用地、都市工业区、白龙港 向阳圩公用建设及特定产业用地,远东大道以东的生态农 业区。市镇中心区结合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14号线的换 乘,建设商业和中小企业办公区,并整合蔡路社区,形成 都市新貌;张江东区服从整体规划促进产业升级;配套商 品住宅用地规划在浦东运河到凌空路之间;都市工业区规 划在合庆港以北到东川路沿线,促进本土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浦东运河具有航运功能,规划适度开阔并留出河岸隔 音用的生态绿地。白龙港特定产业区布置污水处理、垃圾 中转和建材工业、环保利用产业用地。远东大道以东的生 态农业区,迁并大部分居民点,作为都市旅游基地。
36. 吴泾——浦江地区滨江,即黄浦江中游南段区域,立 足于吴泾煤炭化工企业的搬迁,在浦西一侧释放出虹梅南 路以东、银都路以南、剑川路和紫竹园区边界线以北的40 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能级,并建设银都——芦恒、金都—— 友谊越江快速路和虹梅快速路、滨江大道以及龙吴路双层 道路等工程,加强与浦江镇沿浦路以西滨江的联系;利用 滨江轻轨和16号线越江等规划优势,在金都路和滨江大道 及与之隔江相对的浦江镇意大利水门(江月湖轴线)、陈 行路及车沟桥水门相对处,形成两个江岸景观的构筑物组 合,在浦东一侧以中低密度总部经济和居住用地为主;在 浦西一侧以中高密度居住和商务商业用地为主,并在樱桃 河到虹梅南路之间规划中低密度的居住区和生态屏障。吴 泾地区原有工人新村社区通过部分拆迁和部分保留整顿, 改建为苏维埃风情的市井化社区和动迁安置基地。
42.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为温藻浜以南、外环线以西的宝 山区用地范围,开发机械、环保、装备等行业。规划形成 河道沿线的景观轴线和工业区自身的服务体系,特别注意 与规划货运快速通道的联系,不将交通压力转入中心城范 围内。
43. 黄浦江世博南延伸段,其南界为浦西关港银都路、浦东芦恒 路,北界为南浦大桥。浦西一侧规划范围为内环线——宛平南 路——龙华港——龙吴路;浦东一侧为浦东南路——耀华路——济 阳路。这一区域,以世博建设为契机,以快速路网络和轨道交通 的有机结合为骨架,推进沿江企业搬迁,发展为综合的商务、外 事、会展、居住及公共建设、生态专项用地,以疏解市中心区功 能,有利于城市技能提升。规划在浦东以南码头到卢浦大桥之间, 结合世博会主体建筑布置,合理推进会展和商业商务居住项目后 续开发,整合地下空间,形成上海国际会展业的核心区;规划在 卢浦大桥到川杨河之间的区域,建设以领事机构集聚为特色的, 集合标志性商业办公设施的浦江耀华国际商务区;在川杨河到芦 恒路之间,规划建设东方体育中心、交通换乘枢纽和世界民居博 物园等以及大片的生态专项绿地;在徐浦大桥南侧的生态专项工 程用地内,布置部分总部研发区域和公共建设用地。浦西一侧, 则重点放在北段黄浦、卢湾区境内的南园世博地区,通过对工业 遗产的置换更新,扩展公共绿地,发展换乘设施,布置生命科学 研发基地和会展博览商务用地,呈现小组团分布,与轨道交通密 切结合。在徐汇区境内的中环线以北岸线,结合滨江公共开放空 间建设,调整龙华机场用地为航空及电信产业研发区,并布置龙 华地区中心和龙耀路附近的滨江商办居住混合用地,与浦江耀华 和东方体育中心隔江呼应;南段则结合淀浦河口节点,规划水上 运动和会所、旅游、高尚居住用地。注意谱系一侧与上海南站、 徐家汇副中心开发的联动和与吴泾地区规划的持续性,增加互联 通道,整顿区块内已经建成的部分旧小区。。
39. 浦东金桥南区及华夏旅游区,包括龙东大道以南、华 东路以东、浦东运河以西、川杨河以北,以及华夏东路以 北、成山路延长线以南到三甲港附近区域。金桥南区西北 片通过部分劣势企业的用地置换,转为经济适用房用地; 在上川路以东的地块则整合为科研和生产*河蟹*业集聚区; 高科东路以南作为都市工业和园区配套用地以及交通拥地。 三甲港地区和川杨河东段两岸则力生态工程建设,完善 海滨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保留渔港功能。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 点规划2
35. 郊区中心村,主要在崇明北区、嘉定与太仓和宝山与 太仓交界处、金泽和练塘镇、金山区西部、奉贤区海湾地 区中北部、宝山区罗店镇东北部等处安排,形成200到1000 户不等的,生活设施现代、公共配套城市化、生态环保、 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社区。在规划布局上向香港新 界乡郊和深圳郊区看齐。
37. 闵行老**城地区,包括闵吴铁路以南、女儿泾以东、 紫竹园区以西区域。这一区域定位为机电工业和都市工业 基地,以及中等居住和文教为载体的综合社区。规划搬迁 闵行发电厂和热电企业,整顿机电工业区的污染源,推进 技术创新,发展工业历史博览功能,整顿经济技术开发区, 推进彭渡附近和昆阳路越江工程节点的生态项目和换乘枢 纽建设,扩建闵行铁路货场,充实整顿东川路和江川路社 区商业,整合剑川路和沪闵路附近用地发展总部经济;调 整滨江功能,合理分区,实现景观的一体化,并整顿沪闵 路以东路网和区域内老住宅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