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之
主讲:汉语言1班 杨纯
《 亮 剑 》 里 的 五 德 将 帅 论
• • • • • •
兵家 孙武其人 《孙子兵法》的内容 《孙子兵法》的地位 五德将帅论 《亮剑》里的“五德”将帅
•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 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据 《汉书· 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 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战国时 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 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吴子》、《六韬》、 《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 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信:是诚信,一要言而有信 ,二要公平、公正,赏罚分明。
在《亮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李云龙挂不住脸了,他拿出楚云飞送的那支“勃朗宁” 手枪,取出弹夹,手指拨了几下,黄澄澄的子弹一颗 颗跳出弹夹。他“哔啦”一声把枪和子弹摊在桌子上 说:“你把子弹压好,再上膛,这支枪就归你 了。”“说话算话?"秀芹喜形于色。”“当然,咱 向来一口唾沫一颗钉。”秀芹不太熟练地把子弹压入 弹夹,再插好弹夹,拉动套管把子弹顶入枪膛。她兴 高采烈地掂了掂手枪说:“院里树上那个老鸦窝真讨 厌,我去把它打下来。” · · · · · · 赵刚幸灾乐祸地笑道:“本来想为难为难人家,这下 赔了吧?”李云龙梗着脖子说:“这算啥?老子说到 做到,要不然还算爷们儿么?· · · · · · ”
在《亮剑》中李云龙这样一段话: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 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 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 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 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 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 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孙子兵法》的内容
• • • • 《计》篇:能否进行战争 • 《九变》:指挥灵活性 《作战》:如何进行战争 • 《行军》:配置组织军队 《谋攻》:如何进攻敌国 • 《地形》:不同地形条件下 作战 《形》:利用物质之行保全自 己 • 《九地》:九种不同作战地 • 《势》:构建有利态势 区指挥原则 • 《虚实》:取得作战主动权 • 《火攻》:如何利用火攻 • 《军争》:机动掌握主动、先 • 《用间》:如何使用间谍 机
第三、仁:军法无情似乎与“仁”字相冲突 。孙子兵法的“仁”是指将领在对待将士时 除了严肃纪律,更需要攻心为上。
真心把将士们当兄弟,死心塌地,赴汤蹈火自然不再 话下。 李云龙爱护将士在《亮剑》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在 自己警卫员魏和尚在黑云寨土匪手下牺牲后,当即带 着自己的兵赶到黑云寨手刃匪首。事后,李云龙被记 大过处分,职务降两级,由团长降为了营长,但他一 点不在乎,只要能给和尚报了仇,就是降成战士也值 得。 尽管被降了职,李云龙在独立团还是一言九鼎,全团 人始终拿他当团长,大家都这样认为,上级怎么任命 那是上级的事,在独立团,团长的位置只姓李,就算 李云龙降成伙夫,在独立团这一亩三分地里,永远是 他说了算。
谢谢
第五,严。严者,治军严也。
军纪严明不仅仅指那些条条框框的明文规定,更多的是 将士在对主帅的信任下能够做到令行禁止。都说服从命 令是军人的天职,而这恰恰也是治军之严的很好体现。 《亮剑》中的独立团,无法说,这是一个纪律性很强的 部队,他们也会不服从上级下达的指令,会先斩后奏等 等,但在李云龙的带领下,每一个士兵都能够坚决服从 命令。即使战至一兵一卒,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之前绝 对不会撤出战场。 李云龙的骑兵连被日军包围时候,他们在一轮又一轮地 面对面厮杀中,一个一个倒下了,当只剩下刚刚被日寇 砍下左臂的孙德胜连长,他仍然高喊“骑兵连进攻!” 不得不说,这些场面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当然,在《亮 剑》中这样的场面还有很多。足可见李云龙治军之严。
《孙子兵法》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中国文重视。《孙子》被尊为“历代兵 家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兵学圣典”。宋代时,被列为“武 经七书”之首。
武经七书
• 《孙子兵法》 • 《吴子兵法》 • 《司马法》 • 《六韬》 • 《尉缭子》 • 《三略》 • 《李卫公问对》
孙子认为将帅应具备 “智、信、仁、勇、 严”五德,才能胜任。
第一:智。就是智慧才能
这里是说,将帅既要有大的战略眼光,更要 懂具体的战术、方法。在孙子看来,将帅之才不 可无智,他讲:“兵者,诡道也,”所以孙子认 为有勇无谋之人是不可任之为将帅的。智,指得 是术。是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能力。过去有人说是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今已变成“狭路相逢, 智者胜”。 《亮剑》里的李云龙意志坚毅,思维方式灵活 多变,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
第四,勇。勇者,无畏也。
在《亮剑》中,日军情报部门李云龙的档案里这样描述 他:桀骜不驯,胆识过人。在平安县城一役中,仅是团 长的李云龙使得平安县一千多日本守军全部阵亡,山本 特工队全部玉碎。这一场混战使整个晋西北地区的日军 损失惨重。国民党这样写他: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 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倭寇百余名, 日军闻风丧胆。民国三十三年,李将军于晋西北全歼装 备精良之日军山本一木特种部队,凭血肉之躯及劣势装 备与敌浴血奋战,实乃中国军人之楷模。 当然,李云龙未经请示就调动上万部队投入战斗,无组 织无纪律,特别是为了自己的老婆而攻击县城,造成上 千人的伤亡,也不乏那么点官报私仇的味道。
孙子提出:五德兼备将帅论 将帅是战争的指挥者,战争的 实施者和作战过程的谋划者, 故地位举足轻重。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性格,传 统就是一种性格,一种性质。这种 传统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 首长的气质所决定的
这是《亮剑》李云龙在阐述“亮剑”精神时所说的话, 在我看来,这句话点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作为一支部队 首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精神,那是一种贯穿在上下级之间, 弥漫在所有成员周围的无形但心理寄托
孙武,齐国人,字长卿,春秋 时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 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 荐,被任命为将,率吴军攻破 楚国。他认为:兵者,国之大 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 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 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 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 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 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 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 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 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
都说《孙子兵法》的精髓是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最 高明的战争方法不是百战百胜, 而是不用战争就能够使敌人屈服。 《亮剑》所传达出的“亮剑精 神”,就是能够使敌人屈服的一 股力量。
李云龙是一位叱咤风云,百 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 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 将,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 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 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 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死也 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