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雷军亮100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文化与思想瑰宝。

它的思想从最初的军事作战指导作用,到如今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尤其在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当今现代社会,对企业的管理与运作,它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本文联系实际浅谈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企业文化
正文:
一、企业经营
(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与“武”是贯穿孙子治军思想的一条主线。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孙子提出的一个巨大的思维框架。

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孙子的“令文齐武”治军思想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我们可以简要理解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企业内部人文环境的完善:“武”,即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竞争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内部搭建良性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减少内耗,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支持企业正常运行的系统。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制度是执行力的保障。

任何一个再完美的企业策划方案,都离不开管理团队的正确执行。

一切最终的商业方案效果,都取决于团队执行。

良好的制度同时可以让公司的管理监督与考核,以及制度自身的更新与完善。

再完美的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制度在此时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在《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大意就是使民众的意愿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在民众和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心甘情愿地去为之奋斗和牺牲。

这时应是“道”在发挥作用。

管理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愿是否一致。

因为只有意愿一致才能有效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令民与上同意”的基础是上下同利欲。

《谋攻篇》中说:“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说上下有共同的欲望就能胜利,而做到上下同欲的关键在于知道“人之所欲”。

管理学上的著名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只有了解下属之所需所想,并就下属的能力安排所想的工作与职务,使员工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向企业目标靠拢,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孙子》在2500 年前就把尊重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孙子以人为本管理方法的独到之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择人而任势
孙武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以择人而任势”。

“择人”,就是善于量才用人;“任势”,就是善于造势和利用形势。

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要求军事指挥员重视选用人才,利用和创造有利的形势以战胜敌人。

孙子对将领的要求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可见孙子对军队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视。

在企业中,要善于选择管理人才,管理才人是企业正常运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择人而任势”还要求用人不疑,信任部下。

孙武反对国君对将帅的过分干涉,他认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意思是说将帅有才能国君就要放手让他施展才华。

如果不懂得军队内部事务而干预军事行政,不懂得军事行政而干预军队指挥,就会“既惑且疑”,自找失败。

孙武认为,将帅有能力指挥战争时国君就应该不加牵制,而应该让其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君应信任主帅,孙武早就意识到要用人不疑,只有“不责于人”才能“择人而任势”。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有计划,协调,沟通,领导,控制的职能,是选择人来做事,而不是自己做事。

所以,在确定人员后,不应过度干预下属的工作,而应该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力。

二、企业决策
(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谋攻篇》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对企业来说,“知己知彼”就是要掌握企业内部、竞争对手、顾客市场以及宏观环境的各个方面信息,但在实际决策中,“知己”往往不太难,而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却很不容易。

《孙子兵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3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即直接观察对方情况的方法、动敌法和用间法。

(二)因利而动
“因利而动”,是企业决策的出发点。

《火攻篇》云:“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在这里有一个重要思想,即利动论。

所说的利,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就是经济效益问题,因利而动是企业制订决策的出发点和应恪守的原则。

《九地篇》讲:“用兵者,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要求企业领导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要准确把握经济活动的全局和整体,尽知利害得失,尤其要注意鉴别那种形似有利、动则无利甚至有害的情况,正确决策。

(三)、并兵向敌
企业制定和实施经营决策应“并兵向敌”。

《九地篇》说:“为兵之事,在地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所谓巧能成事者也”。

企业竞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优势与对手竞争,保护劣势不被地手攻击的过程,所以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力量攻击竞争对手是决策应该考虑的。

“并敌一向”首先要选准方向或目标,如果失于此,投入越大,损失就越大。

孙子指出:“水之形,避同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集中力量就是攻击市场空缺之虚,击竞争对手短处之虚,建立本企业的相对优势。

(四)、将孰有能
“将孰有能”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企业决策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的是企业领导人,决策者特别是领导的水平如何,将是直接关系企业竞争成败的因素。

孙子十分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谋攻篇》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作战篇》曰:“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提出选择将帅的五条标准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这种素质。

(五)上兵伐谋
“上兵伐谋”,是企业战略和战术决策中的权变论。

《孙子兵法》是一部谋略之学,提倡“上兵伐谋”,这是它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孙子讲谋略,强调“因利而制权”,“悬权而动”,即根据竞争中条件的变化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制胜,即权变论。

《九地篇》说:“大九之变,屈伸之利,不可不察也。

”《虚实篇》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企业的经营决策,从战略决策到各个部门包括生产管理、产品销售、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等的日常决策,都必须根据经营实力、市场行情及竞争对手情况的变化,运用权变的思想,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时间并没有使《孙子兵法》落寞,反而更加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他是我们古代兵家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的财富。

《孙子兵法》思想博大精深,无处不包涵着管理哲学的理论和谋略思想。

无处不闪烁着企业管理的智慧光芒,深入研究,潜心挖掘,必然会促使现代企业管理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