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伊索寓言

12伊索寓言

12 伊索寓言(预习单)姓名:
1.抄写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一遍。

2.抄写二类字并注上拼音。

3.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狐狸()葡萄()喉咙()聪明()灾难()教训()4.组词
馋()慌()惯()
搀()谎()贯()
5.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惊慌失措:
一贯:
戒心:
6.我已大声朗读课文( )遍,是否达到正确、流利()。

7.《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
寓言》。

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
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往往在文中直接点明寓意,你能找到三则寓言的寓意吗?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人物语言仔细品味和比较,体悟三个人物说谎的不同心里。

3..抓住具体语言,感悟寓言语言简洁凝练上口的
教学重难点:
明白谎言背后的出于不同的目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支配行动、语言,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谎言。

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寓言》中三个故事。

2.整体感体课文。

这三个寓言故事,你最喜欢那个故事,能讲给我们听听吗?
二、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过渡语:读了这三则寓言,大家已经基本记住了故事的内容(板书:记住故事),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板书理解寓意)
(一)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

(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三则《蝉和狐狸》,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点拨:(1)一个聪明的人指谁,别人的灾难是什么?(2)他的聪明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3)联系故事说说你对寓意的理解。

4.小结方法:寓意中总结出来的道理都要能从故事中找出依据。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狐狸和葡萄》。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蝉和狐狸》的寓意作者是站蝉的角度概括出来的。

我们还可以从狐狸的角度来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

生交流
出示:“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一句精练的话点名寓意。

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二、感悟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

1.出示人物的语言
这三个故事有趣好玩,你们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出来说话了。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指名读这三句话,评价。

2.比较一下,三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但是有相同的地方。

板书:说谎。

3.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
自由朗读课文,找到具体的词句,选择《狐狸和葡萄》来交流。

(强调要求,一定要找到具体的词句,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
(1)自由读课文。

(2)狐狸为什么要撒谎?(非常想吃葡萄,可是有吃不到,就安慰自己)
板书:求安慰。

(3)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是酸的不是葡萄的味道,是什么?
(心里发酸。

吃不到葡萄,心里酸溜溜的。


(4)把这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读一读。

(5)小结: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

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是世界性的俗语了。

4.仿照第一个故事的方式交流其他两个人物的说谎的原因,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交流牧童说的原因。

狼来了,是为了骗村民,寻开心的。

因为一个人,太无聊了,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

也有点恶作剧,无伤大雅的寻开心和恶作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采取这样极端的手段是不对的。

板书:恶作剧
朗读牧童两次大叫的话语。

(2)第三则故事中狐狸说谎的原因及依据。

狐狸拍马屁是为了骗肉吃。

谎言的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有一个可怕的阴谋。

(板书:设陷阱)
(3)小结: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谎言背后的心里,有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有的谎
言是因为无聊,是为了恶作剧,有的谎言背后隐藏着阴谋和圈套。

我们从这些人物语言背后的心理,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物的形象。

三、品味文中语言,加强积累内化
昨晚我读寓言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寓言语言的美。

自由读《狐狸和葡萄》感受语言的美。

1.教师出示下列词句:
架上——垂下几串葡萄——一只狐狸
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
够葡萄——白费劲感到无望——转身离开
2.师你发现它的美丽吗?
(语言简洁、对比鲜明,给人对偶的感觉读起来顺口)
3.在其他的两则寓言找到类似的语言读一读。

四、课文总结
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以它明晰的寓意、鲜明的
人物形象、简洁凝练顺口的语言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有300多个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本书。

(1)记住这些故事;(2)记住并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浓情故事与道理之
间的关系。

(3)注意积累故事中富有特点的语言。

课后希望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伊索寓
言》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求安慰记住故事
《牧童和狼》恶作剧理解寓意
《狐狸和蝉》设陷阱感悟人物
积累语言
教学后记:
12、《伊索寓言》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篇《伊索寓言》
2.《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
3.《牧童和羊》告诉我们:
4.《蝉和狐狸》告诉我们:
5.读读课文,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1);(2)6.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答:
7.你还知道有哪些伊索寓言:
8.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一贯说谎的人即使
..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