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桂学校 李吉麟

海桂学校 李吉麟


2.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是:教与学的人际和谐,它是教学 系统中一切和谐的基础。即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便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学贵善思、学贵善悟,这 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即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诱导 下,(诱思点)独立思考,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教贵善诱、 教贵善导,这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 全面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地学, 就是优化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的学。教师实施的一 切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而是 以学生学为中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因此,施教之功、贵在 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谆谆善诱"建立 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充分体 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科教学。
4.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教学总是有一定的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分析学 生学习全过程所包含的要素,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崭 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 学生的学习应“以人的全面的和谐发展为本”,即促进学生在 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具体化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 教学目标。学生真正的学习行为是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 心灵去体验。教师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大体验量,和谐地变化体验形式,不断丰 富体验内容,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 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五官并用, 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同时必须把发展思维能力做为 体验的主攻方向,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客观世界,得到全面发 展。
C.经验探究法 学生接触客观世界,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对周围 的一切事物,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探索这些有关的经验 事实,归纳、研究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而不需要学生再 去进行教学实验或亲身体验即为经验探究法。 案例三:对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学习
d.形象探究法 形象探究法就是侧重于以形象思维活动,主要以 视觉空间的方式,处理形象信息,运用“释文一成像 一悟道"的教学思维层次而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
发展能力 掌握知识 培育品德 情境设计 诱思探究 教学评价 三维达成
诱思点
双边活动
教师:诱导(讲述、演示、激疑等主导作用)、评价 学生:领悟(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等主体地位)
解读一: 诱思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 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 不同的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 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 氛围,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 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独立 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 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 不断取得成功。
解读三:诱思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化学能力目标的实现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项活动的心理特征,客观表现为 顺利完成一项活动的方式。知识是经常遗忘的,但人的能 力一旦形成常常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新课程学科教学特 别强调发展能力。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发 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只能在动态中形成,必须创造形成能力的时空条件。中学 化学课对学生要求多方面的能力,不同的方向对学生的能 力有不同的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求他们具备认知能力、 再现能力、理解能力,还要求具有比较、分析、判断、归 纳、总结、逻辑推理的能力,还要有将知识转化为行为的 能力。人最终必然要走向社会,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 力。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待 人接物、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案例四:对分子、原子的微观认识(点击链接)
5.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的指导 下,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为实现学生主体“掌 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而建构 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从实际的教学过程 来看,该模式乃是使教师的诱导(讲述、演示、激疑等主 导作用)和学生的领悟(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等主体地 位)交叉进行,以便在多重训练中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使 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是 启发教学的精髓,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 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功的教 学特点,重在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究解决 问题的方法,并不是靠死记硬背来接受知识。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主要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在课堂 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认真 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全面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一定要 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去进行。知识都有本身的能力 价值,它蕴藏在知识内涵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 不透彻分析、挖掘,就不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挥, 就会消失。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地追求培养 能力的做法是走投无路的。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 投入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确切落实体验性课程,这才 是发展能力的有效做法。发展能力还要持之以恒,并要 结合本学科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由低级 逐渐向高级提高。
解读三: 可以说“诱思探究教学”从根本上消除了老师课 上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 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在思考中去探究,怎样 在迁移中学会运用,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的书本上的 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在体验 中获得知识。记得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优秀的教师不 是教学生什么是真理,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b.体验探究法 体验探究法是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探索的;就是让 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到了丰 富的感性材料。之后,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研究归纳、 整理,掌握了内在的本质特征,而形成概念,完成了一定 的教学任务,它常应用于社会科学的教学之中。
案例二:收集学校园内塑料 如“白色污染”教学,组: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 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 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 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 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解读二:诱思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化学知识目标的实现 学科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按照一定体系掌握认识世界与发 展世界所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它是所在学科中最 基础、最普遍、最具有典型性的概念、规律和思想所组成的 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顺序,选取能够被学生 所掌握、理解,难易适中的知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 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 学。 无论什么情况下,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的重要地位都是不能动摇。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育, 只能在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离开掌握知 识的学习过程,能力和品德的形成就成为了空中楼阁。理论 知识的传授是化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因人善喻,因势利导, 为学而教,才能促进自学。化学知识主要指教材中的基础知 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知识。
3.诱思探究三维教学目标 教育实践证明要使学科教学课堂成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 阵地,就需要挖掘出学科知识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就是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 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完成学科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的本质 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看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一位教师的优秀与否,主要看 其课堂教学能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否实现三维教学目 标。进行课堂教学要想促进学生到全面发展,最关键在于要找 到“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高度”,既让学生在“跳一跳” 的过程中摘到“桃子”,同对也要培养他们“摘取桃子”的能 力,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拼搏、最终 培育品德。 一般说来,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的机会很 少,使他们逐渐丧失兴趣。而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 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育品德。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五官并用,把老师滔滔讲、 学生默默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学生主体全身心投入的 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撞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 处。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应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 过程,并把它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只有在跳一跳摘取桃 子的过程中,才能既摘到了桃子,又能在跳一跳的过程中 发展了摘取桃子的能力,培育了摘取桃子的品德。如果不 是真正的体验、探究过程,而只是单纯的传授、灌输知识, 其结果,很难获得具有活力的有价值的知识,更不能谈发 展能力和培育品德。
海桂学校 李吉麟
1、什么是诱思探究教学法
2、诱思探究教学法理论基础 3、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法,又无定法。以有法为无法, 这是教学境界。---李吉麟
诱思探究教学法
“诱思探究”。顾名思义,“诱思”的“诱", 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即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即指充分体现学生 主体作用。“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 “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 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即:诱导思 维,探索研究。所谓探究,就是全面实现“探究 教学过程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探究式学习方 式”,保证学生五官并用、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把观察与思维,即“探索”和“研究”两大学习 层次贯穿始终,完美实现学生主体“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诱思探究教学法理论基础
1.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诱思探究,其思想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最终目的 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它以 学生是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起点,以教与学的 和谐统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培育品德为教学范畴, 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和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 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过程论、三维教学目标论,从而 构成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