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章一共2节主要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系统部件组成以及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技术工作人员。
第1节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流经过线盘产生变化磁场,磁场感应到炉面上的铁质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直接使得锅具底部迅速发热,进而使得食物得到加热。
电磁炉由交流电输入部分、大电流整流滤波输出部分、线盘高频振荡电路部分 、开关电源部分 等功能模块组成。
下面将介绍电磁炉的不同功能模块工作原理以及电磁炉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如下图是电磁炉的结构图。
工作结构图
电路原理图(见附图
1)
交流电输入部分
市电220V经接插件L1、N1接入电路。
电路开始通电。
由于电磁炉工作电流较大,接插件N1、L1和保险管两端引脚焊接必须牢固,目的是避免接触不良。
电磁炉的保险丝是个保护装置,在更换的过程中要选用同型号的更换。
(过小电流不够过、易熔断。
过大保护失去作用)。
所以16A/250V的保险丝不能随意改动或代换(更不能直接短路)。
L1、N1之间有电容C1,该电容既能防止电磁炉工作产生的高频干扰脉冲窜入市电网干扰其他电器,又防止市电网的干扰脉冲窜入电磁炉电路影响其工作。
该电容的容量通常为2uF—5 uF。
如图所示
大电流整流滤波输出部分
市电经过桥式整流器BG1(桥堆)整流出来再经过L1、C4滤波后输出300V 直流电,为线盘高频振荡供电。
BG1是个大电流高耐压器件,其规格为20A800V。
当其烧坏后,不能随意用其它整流器代替。
一定要用同型号或比它更大电流高耐压的整流器(外观、管脚、接口相同)替换。
L1扼流圈、C4电容组成倒L型滤波电路。
作用是把整流出来的直流脉动成分滤去,使输出波形更加平滑。
当C4、8uF/400V(DC)电容击穿短路时,保险丝会烧断,整流器也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此电容容量变值时(变小),直流输出300V电压会明显下降,当C4没有容量时,也会导致烧IGBT,维修时要特别注意。
如图所示
线盘高频振荡电路
CN3、CN4(接上线盘)与C5、IGBT1组成一个高频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一般为20KHz —40KHz之间)。
高频交变电流是由线盘的电感量,与高频谐振电容的容量决定的。
因此线盘的电感量和电容的容量要根据功率来确定(不能随意代换)。
当IGBT击穿后,要对其进行检测,C5容量变值都会导致IGBT 烧坏(特别是电容短路)。
IGBT是电磁炉的核心部件,采用西门子公司公司H20R1202(型号),其击穿烧坏后维修一定要用同样的型号更换(因为参数、温升有些不同。
可能会第二次出现故障)。
R6是下拉电阻,DW1为限幅稳压管(二极管)作用是把驱动输入限制在0V—18V之间。
维修时,当IGBT击穿烧坏,也要对其进行检测,正常后才可以更换IGBT。
R7为限流电阻。
如图所示
开关电源部分
市电(交流220V)经D1、D2整流。
D6二次整流E1滤波后出来300V左右的高压进入U2的5、6、7、8脚。
当E2两端电压达到14.5V时(此电容是谐振电容),U2芯片开始工作,场效应管进入开关状态(场效应在芯片内部)。
电路的稳压由U2的3脚(反馈输入)内接的控制电路与外接的稳压管DW2完成。
C12是用于提高整流性能,以防高频干扰。
1脚2脚3脚4脚
19.5V 19.5V 20.5V 38.7V
5脚6脚7脚8脚
300V 300V 300V 300V
实测数据如下:
维修过程中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
如有不符,查相应的元件。
U2的1、2脚输出19.5V的电压(此电压有高频脉动成分)。
经过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后(为+5V准备),L3、E5组成倒L型滤波电路(高频脉动成分滤去)输出相对平滑的直流电,为风机供电。
再由R13降压E4、C10电容滤波输出+18V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为IGBT驱动供电。
D8为钳位二极管,把电位钳制在0V以上。
D7为保护二极管。
R22为限流电阻。
如图所示
由于变压器初级有高频脉动成分,次级耦合也有高频脉动成分。
经D11半波整流E3滤波出来8.5V的直流电压。
进入U3—三端稳压集成输入端。
三端稳压集成内部结构(略)。
在输出端得到一个+5V的电压。
经E6、C11滤波后为主芯片、保护电路、控制板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