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原因与对策探讨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原因与对策探讨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原因与对策探讨
人民警察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然而警察职务犯罪却使其地位日益动摇,尤其是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严重的威胁,从原因入手,分析了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复杂性,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基层警察职务犯罪较全面的预防和打击措施。

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职务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职务犯罪。

标签: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原因;对策
1 警察职务犯罪的概述
警察职务犯罪,是指人民警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权、玩忽职守,危害国家机关正常运行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实践中常见的警察职务犯罪主要有贪污贿赂犯罪和刑讯逼供等滥用职权的犯罪。

警察是国家的执法者,因其具有专业的侦查犯罪水平和较强的反侦查意识,所以,警察职务犯罪的隐蔽性比一般犯罪更高,危害较大。

2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探讨
2.1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宏观原因
警察职务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种,其原因与职务犯罪存在着共性。

综合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立法和制度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注重法制建设。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立法步伐
进一步加快,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并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制规模。

尽管如此,我国法律制度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弊端。

主要体现在:
首先,在刑法立法上,我国对职务犯罪的处罚一直较宽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职务犯罪。

其次,为预防职务犯罪,我国建立了各种法律监督制度、纪检监察制度和信访制度等等,虽然这些制度对预防职务犯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着种种缺陷。

譬如,较多部门的设立仅仅成为空设,实际运行起来则较为困难。

反过来又
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2)经济层面。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
至决定职务犯罪。

主要体现在:
首先,工资水平的不均衡性是职务犯罪的重要诱因。

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着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甚至在有些部门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从而促使一些公职人员产生了心理失衡。

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由此产生。

其次,公职人员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使其萌生了贪利性,再加上“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掌握职权的人就开始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利益,进而走向犯罪道路。

最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使得一些地区的教育文化水平一直处在低级水平,进而影响了公职人员的个人素质。

淡薄的法律意识使得一些欠发达地区职务犯罪频发。

(3)其他层面。

首先,现实生活中,文化传导源的随机性,内容的贫乏性,效果的逆反性,尤其
是社会民众间亚文化传播,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使人们的行为很容易越轨和腐化。

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糟粕,如”忠君”思想在许多领导心里根深蒂固,在对犯罪的“忠臣”处理时,就会为其开脱。

最后,西方文化中腐朽因素的侵蚀.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逐步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

“等价交换”等观念被引进党政机关,导致权钱交易泛滥,职务犯罪丛生。

2.2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微观原因
(1)警察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不强。

从我国基层警察构成来看,警察的来源广而杂,整体法律素养远远不够,难以胜任对警察素质要求较高的执法工作。

(2)社会背景复杂,易被不良分子拉拢。

有些基层警务人员与地方恶势力狼狈为奸,成为其违法犯罪的保护伞,与此同时,有些地方民警也与当地商界名流勾结,相互取利,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办案制度和流程不够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首先,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权力分配混乱。

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流程,致使办案效率低下。

其次,缺乏监督。

警务不公开,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部分基层警察权力膨胀,进而导致职务犯罪。

(4)迫于人情,徇私枉法。

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人情思想的影响,基层警察在日常执法过程之中,遇到自己的亲戚朋友的违法乱纪的案例,他们往往会迫于人情面子不得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埋下祸患。

3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打击与防范对策
对于基层警察职务犯罪,我们必须调整现行法律规范,加大打击力度,同时还需加强警察活动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预防警察职务犯罪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把专门机关与社会预防相结合,建立全社会的预防体系。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以打击为前提,加强对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侦查
首先,收集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线索和证据,查明职务犯罪案情,揭露职务犯罪,揭发犯罪人。

其次,从犯罪的防控入手,减少基层警察职务犯罪。

通过侦查破案即揭露犯罪,揭发犯罪嫌疑人,消除基层警察职务犯罪人继续犯罪的可能,并以此震慑潜在的犯罪嫌疑人。

并通过阵地控制,运用秘密力量和线人等侦查方式和手段开展侦查,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和打击警察职务犯罪。

最后,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无罪的人免受刑事追溯,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3.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以及我国现阶段诸多经济方面的制约,不仅是一些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职务犯罪存在的重要土壤。

因此,要想预防职务犯罪,必须消除那些职务犯罪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因素。

政府应做到完善我国的劳动分配制度,二次分配充分注重公平公开,消除“同工不同酬”、社会分配不均衡等现象,竭力改善公职人员尤其是基层公安干警的待遇,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基层警察职务
犯罪的经济因素。

3.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在刑事立法方面。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刑法对职务犯罪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分散,立法机关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完善相关规定,以适应预防和惩治警察职务犯罪的需要。

二是在经济立法和行政立法方面。

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统筹兼顾,明确法律规范,用立法来规范现实中的失职行为。

三是在警务领域。

进一步完善警察法,改变原有的粗放的关于基层警察执法的规定。

同时优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基层警察职务的有关规定。

3.4 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一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决议事项开展监查,定期公示,实现令行禁止、政令通行;二是围绕案件性质随机抽查,及时掌握办理动态;三是围绕单位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监查;四是根据工作落实状况开展专项监督,实行即时工作报告制度。

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形成单位内部的鞭策力量,减少职务犯罪的可能。

3.5 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

将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府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并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监督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是拓宽廉政风险信息渠道。

根据基层公安干警行政执法的具体特点,加强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充分采用内部排查、案件倒查、问卷调查等机关内部方式以及采用网络调查、信访制度、社会公开栏等外部方式来拓宽获取廉政风险信息的渠道。

三是开展廉政教育。

整个单位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不断总结既往的廉政实效。

并通过定期对基层公安干警开展廉政思想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执法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观念的重要性。

3.6 开展学习教育,提升干警素质
一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教育。

加强基层公安干警的业务素质教育,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注重业务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及时开展类似于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使公安工作向职业化更快迈进。

二是加强基层干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教育。

使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教育基层干警破除“拜金主义”、“官本位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避免一些错误的不平衡的思想,把更多心思放在自己的本位工作上。

三是定期开展业务知识水平测试。

根据基层公安工作不同部门的分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测试。

通过考试,使基层干警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准自己下一步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以及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切实起到“以考促学”的机关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管晓静.警察职务犯罪研究中[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雅丽.警察职务犯罪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3]潘嘉.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4]吴文平.论警察职务犯罪的含义和特征[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