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常规和沉渣检查

尿常规和沉渣检查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的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测
尿液检验也称尿液分析:基本内容是尿液的物理 性状检测、化学分析、尿沉渣镜检,主要用于泌尿系 统疾病的筛选诊断、疗效观察;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预后判断;用药监护等,具有参考价值。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和排泄所产生的终末 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 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 况 ,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 态的影响。
①尿中有还原性物质
②随尿排除的药物 ③采集尿液容器中残留物质:氧化性消毒剂(次氯酸、漂白粉) 可出现假阳性。
4、酮体 酮体(ketone bodies):是 β –羟丁酸、乙酰乙酸和 丙酮的总称。 三者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在剧烈运动、饥饿、妊 娠呕吐、应激状态和糖尿病等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脂肪加 速动员,肝对脂肪氧化不全,使酮体升高因而血酮过多而 出现尿酮,VItC、盐酸偶氮吡啶、头孢菌素可呈假阳性。
②甲苯(0.5-1ml/100ml尿):适宜化学成分的检测,防止微 生物生长
③盐酸(10ml/24hr尿):用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酮 皮质类固醇、儿茶酚胺等检测 4)清洁中段尿:用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和尿道口,留中段尿于消 毒容器中。 用于:细菌培养
注意: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4、酸碱反应:
正常值: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6.5(5-6),波动在4.5-8.0 临床意义: 1)尿pH降低(酸度增高) 见于酸中毒、 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 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 2)尿pH增高(碱性尿) 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 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尿pH可作为用药的一个指标 溶血反应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和排泄Hb 尿路感染:多种抗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 疗效。
尿液排出
尿胆红素
排入肠道转化
尿胆原
经肠道重吸收 通过肝转化
大 部 分
粪便排出
小 部 分 从肾小球滤出
肾小管排出
粪胆原
转化
尿中尿常人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 2mg/L;尿
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增加: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门脉 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
尿液的一般检查包括:
物理学检查:尿量、气味、颜色、透明度、比重 化学检查:尿酸碱度、比重、尿蛋白、尿糖、隐血、白细胞、 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尿液细胞、管型、结晶、上皮等
(一)尿液的收集与保存
1、清晨首次尿
用于:尿RT、化学检查(清晨首次尿 即过夜尿为好,可反映肾 的浓缩功能、细胞和管型检测) 注意:新鲜尿液半小时内送检,久置尿成分降解影响尿沉渣结果。 2、餐后随机尿:一般餐后2hr, 用于: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测较灵敏
5、比重(specific gravity)
尿比重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相同溶剂纯水(作为1.000)重量 之比因此是一种水中溶质重量的测定,临床上用于估计尿液的渗透 压以及病人的水化状态,在儿童尤为重要,尿比重可粗略判断肾小 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参考值: 正常膳食的成年人 1.015-1.025 晨尿 儿童尿 比重略轻 1.020左右
参考值: 尿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试验0-80mg/24h
蛋白尿的分类 1。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0.5g/24h,可见肾
小管病变及肾小球病变非活动及泌尿感染发热
性疾等。 2。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0。5-4g/24h,除急 慢性肾小球肾炎外,还见于高压肾动脉硬化, 间质性肾炎。 3。重度蛋白尿 :尿蛋白含量﹥4g/24h,见于 肾病中和症。
参考值:尿糖定试验阴性
定量为0.56~05.0mmol/L
• 临床意义: • 糖尿(glycosuria):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值为主要原因
• 常见于内分泌疾病:又称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 • ①糖尿病:尿糖的测定是诊断、判断病情、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

• • • •
②其他内分泌疾病:Cushing、嗜铬细胞瘤、甲亢、肢端肥大



②SG小于1.003:尿崩症
干化学检查
反应模块
接收器
光源
(二)化学检测
1、尿蛋白 原理:尿蛋白产生的机制 (1)当肾小球CAP断裂或电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漏出超过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终尿中。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 ①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以清蛋白为主。少量小分子蛋白(β
(二)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 正常尿量 1000-2000ml/24hr 平均1500ml 少尿:<400ml/24hr或持续<17ml/hr 无尿:<100ml/24hr 多尿:>2500ml/24hr
临床意义:
1)多尿:
暂时性: 病理性:
内分泌疾病:
肾脏疾病: 精神性:
2)尿量减少:
①肾前性:
②肾性: ③肾后性: ④假性少尿:
2、尿液外观:
正常尿的颜色:多为澄清透明至淡黄色或琥珀色,
颜色常受食物、药物、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尿卟啉)的影
响。 新鲜的尿液发生沉淀时要加于区别: 尿酸盐沉淀:酸性尿冷却后,可有淡红色尿酸盐结晶析出,加热 或加碱可溶解。 磷酸盐沉淀和碳酸盐沉淀:碱性尿中,可有灰白色的磷酸盐、碳 酸盐结晶析出,加酸可溶解,碳酸盐与酸可产生气泡。
酮体的检测实际上测定丙酮和乙酰乙酸 。
常用的检测:朗格(lange)法、酮体粉法、试纸法
•参考值:阴性
• 临床意义:
• • • 1)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 ①酮尿是糖尿病昏迷的前期指标,多伴有高糖血症和糖尿 ②接受苯乙双胍等双胍类药物治疗者,出现酮尿,但血酮、尿糖 正常 • 2)非糖尿病性酮尿:
• 临床意义

• •
1)SG增高;大于1.025
①生理性:晨尿、清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剂 ②病理性:高热,脱水、大量出汗、周围循环衰竭等所致血 容量不足的肾前性少尿
• • •
糖尿病:糖量高,SG高 2)SG降低;小于1.015 ①SG小于1.010± 0.003: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少尿 期及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
3)24hr尿:早晨排空膀胱 并记时,以后尿液全部留下至次日同一
时间,最后一次排空膀胱留下尿液,准确收集所有尿液
并记录尿量,混匀后取50ml送检,留尿后适当加入防腐 剂。24h尿蛋白
选择防腐剂参考:
①37-40%甲醛溶液(0.5ml/100ml尿):用于固定细胞管型、 抑制微生物,但影响蛋白测定。
⑤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
⑥假性蛋白尿(false proteinuria):
2、尿糖 原理: 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一般8.88mmol/L或160mg/dl)或血糖正
常但肾阈值降低,将导致尿中出现大量的葡萄糖。
定量检测:邻钾苯胺法、葡萄糖氧化法 定性检测:班氏法、试纸条法
• ①在婴儿或儿童可因发热、严重呕吐、腹泻、禁食、 • ②妊娠剧吐、重症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酮体阳性
• ③ 饮酒过量可造成β –羟丁酸升高为特征的酸中毒。
4、尿胆红素(urine bilirubin)与尿胆原(urobilinogen):
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三者 共称尿三胆
由于肝和胆道内外疾病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结合性胆红素及非结合性 胆红素在血中潴溜。 非结合性胆红素 结合性胆红素
② 脂肪尿:尿中出现脂肪小滴
常见:脂肪挤压损伤、骨折、肾病综合征 可通过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乳糜颗粒、脂肪小粒使尿液变清,可 与其他混浊尿鉴别。
3、气味:
来自尿中的挥发性酸和酚类,新鲜的尿特殊微弱芳香气味 氨臭味:久置尿、但尿液新鲜时可为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溜 苹果样气味:糖尿病、酮征酸中毒 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进食葱、韭菜、蒜和某些药物可呈相应气味。
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多为持续性蛋白尿,多数为肾小 球疾病,次之肾小管间质或全身疾病》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orteinuria): ③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 ④溢出性蛋白尿(voerflow proteinuria):
2-M)、无大分子的蛋白,半定量3+~4+。
常见:典型病例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non-selective proteinuria):说明肾小管CAP壁有严重的 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清蛋白)及小分子物 质( β 2-M)。半定量1+ ~ 4+。 常见:主要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管、也可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蛋白尿
(3)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Hb、肌红pr、免疫球蛋白清链)异常 增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尿中。 (4)肾髓袢升支及原曲小管起始部分泌T-H 躺蛋白增加.
尿蛋白检测方法:
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试纸条法、 定量试验:双缩尿法、染料结合法、 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试验有一定关系,但定量反映24hr尿蛋白排泌 量比定性更客观。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无泌尿系统的疾病、尿内暂时性出现蛋白尿,程 度较轻,持续时间短,诱因解除后消失。
①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
②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orthostatic proteinuri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