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

学号:14720210 姓名:徐修志专业:养殖反刍动物营养浅谈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小肽、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物质对反刍动物的作用进行综合性总结,进而更深刻了解反刍动物营养的各方面机理。

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就是小肽和氨基酸的营养,经过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来满足,小肽的营养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能量是评价饲料的重要指标,饲料能量浓度高低决定动物采食量。

因此,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是决定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二者水平越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越好。

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纤维性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

调整反刍动物日粮中纤维的组成和含量,可以调控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度和程度、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的量和比例,调节氮源的利用,最终影响微生物的合成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反刍动物营养小肽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以往的观点都认为,蛋白质在肠道中都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通过肠壁被机体吸收,为使畜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饲粮中只要提供各种必需氨基酸,就能达到目的。

事实上,许多试验表明,饲粮中粗蛋白含量过低,既使添加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也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化日粮或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

为了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小肽(二、三肽)。

1 小肽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1.1 小肽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由于小肽对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调控作用,这使肽营养研究成为瘤胃微生物氮素营养研究的新热点。

尽管大多数瘤胃微生物能利用氨和氨基酸作为氮源生长,但是肽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高于氨基酸。

肽对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效应是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瘤胃细菌的生长速度在有肽时比有氨基酸时快70%。

1.2 小肽在瘤胃内的代谢主要由瘤胃微生物的肽酶完成最新研究发现,瘤胃内的肽酶以外切酶为主。

肽分子量的大小对其利用途径有影响,细菌对大分子肽的摄取速度比对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的摄取速度快,使大分子的肽更易于转化为菌体蛋白(Broderick等,1988),研究发现,氨基酸残基大于3和4时,肽的摄取速度下降。

因此,分子量大小对肽代谢有影响。

而且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对肽的利用效率也有影响。

1.3小肽的吸收机制和特点反刍动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瓣胃,其次是瘤胃等其他非肠系膜和肠系膜组织。

小肽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靠H+或Ca2+浓度电导而进行的消化能量的转运过程。

由于小肽的吸收具有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再加上肽本身对于氨基酸或肽的转运的促进作用,动物对肽中氨基酸残基的吸收比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更迅速、更有效。

1.4 小肽对瘤胃微生物生态体系的影响肽能底否对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主要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速度。

对发酵速度快的可溶性糖,肽能够促进微生物生长,对发酵速度慢的纤维素类物质,巨肽不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1.5 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小肽的吸收与其理化性质有一定关系,一般较小的肽比大肽易吸收,L型比D型、中性比酸碱性肽更易吸收。

小肽的吸收是否与动物品种、生理阶段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如果小肽能应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这将为有效地利用蛋白质、节约蛋白质资源开辟新的道路。

2 蛋白能量比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Crampton(1964)指出,日粮配制应该符合所用营养物质的特性和能量最有效的利用原则;采食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其它营养素的需要,如蛋白质。

Preston(1966)也指出动物只有在能量满足的情况下,满足蛋白质需要才有意义。

蛋白质和能量之间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蛋白能量比或能量蛋白比.常见的表示方式为:CP∶ME(ME∶CP)或CP∶DE(DE∶CP)。

简称蛋能比(P/E)或能蛋比(E/P)。

蛋白能量比越大则蛋白营养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蛋白能量比对动物生产和配方技术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当蛋白能量比在合适范围内叫,才能保证动物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并且保证饲料成本浪费最小。

2.1蛋白能量比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蛋白能量比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有很大的影响。

各种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是不同的,但都存存一个最佳的蛋白能量比。

饲料蛋能比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使动物的生产性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必须与能量浓度保持一个特定的比例,因为蛋白能量比影响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生长。

2.2蛋白能量比对肉品质的影响对于肉用动物来说、肉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的高低。

影响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如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应激因素等。

营养因素中的日粮蛋白能量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能调节脂肪沉积。

如果能量增加,蛋白水平相应下降,即蛋能比下降,则体脂沉积量增加。

因此,蛋白能量比电影响肉品质。

2.3蛋白能量比对动物机体代谢的影响动物体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都是动物外在性能的内在指标,可以反映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和机体营养代谢情况。

蛋白能量比对动物体内的一些生化指标有重要影响。

血清尿素氮水平随着蛋白能量比增加而增加。

在反刍动物上进行的小肠灌注试验表明,蛋白质含量充足而不注射能量时,蛋白质也会沉积,所用的能量来自体脂,所以在反刍动物中,应用蛋白能量比时,一定要满足其能量需要。

若能量缺乏,用蛋白能量比估计组织蛋向需要量时,得出的值对生产实际缺乏指导意义。

2.4蛋白能量比对乳房发育的影响乳房是乳用动物(如奶牛、奶山羊等)最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乳房发育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乳用动物生产性能。

对于幼龄反刍动物来说,饲粮能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

对处于快速生长且发情期过早的后备牛来说,饲喂低蛋白日粮会损害其乳腺发育,建议用高蛋白日粮。

3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纤维性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

纤维性碳水化合物(FC)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包括,保证瘤胃的健康和为机体提供能量;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的营养生理功能包括为瘤胃微生物提供能量,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葡萄糖。

理想供应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为,供应瘤胃充盈度低、瘤胃发酵率高的日粮,在保证动物健康的前提下,提供适量的能量和葡萄糖。

本文着重于介绍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标准和营养检测方法。

3.1瘤胃健康程度的营养调控临床和亚临床症状的瘤胃酸中毒是高产反刍动物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他代谢疾病,如蹄叶炎、跛行、真胃移位等与瘤胃酸中毒也有一定的关系。

瘤胃酸中毒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饲料利用效率和奶牛的利用年限,严重时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瘤胃pH是衡量瘤胃酸度最直接的指标。

决定瘤胃pH的主要因素为日粮瘤胃降解NFC含量、物理有效纤维(peNDF)含量和采食量。

3.2碳水化合物能量利用的营养调控能量对反刍动物的生长、生产和繁殖至关重要。

尤其是奶牛的泌乳盛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会直接影响生产性能、健康程度、繁殖性能,甚至犊牛的健康。

纤维的能量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纤维瘤胃降解率。

粗饲料的木质化程度、加工处理方法,以及瘤胃健康状况影响纤维的瘤胃降解率,进而改变其能量利用效率。

粗饲料和副产品中NDF的含量与纤维和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纤维的瘤胃降解率随粗饲料NDF含量的提高而线性下降,NDF含量每提高1%,能量利用效率下降1%。

3.3反刍动物葡萄糖的营养调控代谢葡萄糖和生糖前体能量均可定量反映反刍动物葡萄糖的供应状况。

代谢葡萄糖是饲料经动物消化、吸收后为代谢提供可利用葡萄糖的总量;生糖前体能量包括瘤胃丙酸和小肠吸收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和大肠发酵产生的VFA既是能量载体,又是机体葡萄糖合成的主要前体;小肠吸收葡萄糖既可直接作为葡萄糖,也可作为能量载体氧化供能,参与机体代谢。

能量和葡萄糖的营养调控途径基本一致。

4 饲料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作用反刍动物是粗饲料的主要食用者。

运用瘤胃调控手段,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最适生长,以实现动物体对粗饲料的最佳利用,将是粗饲料开发利用的根本所在。

通过对影响瘤胃纤维降解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技术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挖掘和研究,以实现粗饲料的最佳利用,对人类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产更多的动物产品,以解决因资源紧缺造成的生存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4.1 饲料纤维对采食量、咀嚼和反刍的影响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程度和降解速率会影响瘤胃食糜的体积,从而影响反刍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

当饲料颗粒经咀嚼和微生物的降解至2毫米以下时,才能离开瘤胃,因此瘤胃消化饲草的时间是影响自由采食量的关键因子。

纤维与饲料的饱腹特性有关,其在瘤网胃发酵和通过的速度比非纤维饲料成分慢。

很明显,减少草料中性洗涤纤维可提高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

有必要考虑日粮纤维的定性(纤维的物理形状)和定量(日粮中的纤维浓度)方面来确保咀嚼活动能够维、正常的瘤胃功能。

饲料纤维对反刍动物的咀嚼和消化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反刍动物营养学中提出了有效纤维(e中性洗涤纤维)的概念。

咀嚼可降低饲草颗粒的大小,增加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

咀嚼与唾液的分泌呈正相关,唾液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可作为润滑剂促进咀嚼和吞咽。

(2)对瘤胃发酵提供营养和液体环境。

(3)促进食糜通过瘤网胃。

(4)缓冲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创造适宜纤维水解的环境。

饲草的木质化程度越高,抵抗咀嚼的程度越大,用于采食的时间越长。

4.2 饲料纤维对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不可消化纤维和潜在可消化纤维的消化率与饲料颗粒滞留时间决定瘤胃饲料细胞壁的消化率。

饲料颗粒通过瘤胃的速率是决定饲料占有空间特性的重要因子,减少微粒大小与瘤胃通过速率呈指数性增长关系。

附着饲料微粒的微生物产气量受到潜在可发酵纤维的降解率和数量的影响。

含有较高的潜在可消化纤维延长附着颗粒微生物的产气时间,使饲料颗粒在瘤胃更有浮力,与潜在可消化纤维已耗尽的饲料颗粒相比,这种机制使瘤胃网选择性保护含大量潜在可消化纤维颗粒,进一步影响瘤胃发酵。

不成熟饲草比较高的发酵速率与含有较高的潜在可发酵纤维所抵消,禾本科草比豆科植物一般含有比较高的潜在可消化纤维和较低的纤维消化率,禾本科草的纤维颗粒比豆科植物更有浮力,因为产气量与颗粒发酵时间长有关。

4.3 饲料纤维对消化、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肉牛日粮常常含有低浓度的粗饲料或加工成小颗粒的粗饲料,这可能导致肥育肉牛的酸中毒、蹄叶炎、瘤胃炎、脑灰质软化症、肝脓肿等疾病,最终造成生产性能和动物健康下降。

总的来说,中性洗涤纤维比发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更难消化,因而口粮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与能量呈负相关,中性洗涤纤维的化学组成也影响中性洗涤纤维组分的消化,因此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同的饲草或饲粮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产奶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