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颐和园》公开课教案

《颐和园》公开课教案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玩赏”等。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颐和园。

目的是让学生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教师引言:这就是位于北京西部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

同学们想不想仔细地去参观、游玩一番?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
出示13个生字。

我们再来看文中有哪些好词。

(三)知识扩展
同学们一定会与老师有同样的感受,这么大这么美的大花园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师: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之精,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颐和园和优美的景色及组成,特别是它的建造过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节课我们再细致游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请同学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复习:请同学们读出下列词语,特别要读清加点的字的读音。

师过渡:颐和园优美的风光,不仅让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世界人民为之惊叹。

今天世界各国的游客来到颐和园,让我们也一同去游览。

二、讲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每一句话,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的。

2.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长廊有什么特点?你都是从哪些词句中了解的?
游长廊
①长廊的长:
从“一眼望不到头”,可以想象到长廊的长,精确的数字“700米”长让我们有明确的长认识,这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长廊的奇:
师: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超凡的技艺。


师:看到这么多各具情态的画面,你会有什么感受?
(长廊真是太美了!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万寿山
师: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请看录相,配读,仔细观察。

在这里,又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①师:请一名同学读读课文,说说登上万寿山,都能看到什么?
②文章用“黄、绿、朱红”等颜色形容山上景物美,使人感到古色古香。

对昆明湖描写的两个比喻句以及“不留一点痕迹”的理解,表现了昆明湖的静,从近到远勾勒出了大半个颐和园的美景。

③感情朗读这一段。

昆明湖
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自读昆明湖一段,画一画这一段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处?
(2)师:这几处景物表现出了昆明湖特点,特别是对十七孔桥桥栏上狮子的描写,“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与前文对长廊上的画一样,都让我们为祖国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为中国人民的智慧而折服。

(3)这么多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往返,看看课文结尾处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是呀,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典范。

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能展示我们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景观,需要我们亲身到那里发现、感受。

三、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顺序,也叫方位变换的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先总写,再按浏览顺序分别叙述,最后总结,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语言优美。

四、实践活动
我们熟悉了颐和园,了解了它各处景观的特点。

那么现在我们就组成一个旅游团,谁愿意做导游给我们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介绍哪一处都可以。

导游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游客游览,也可提出问题共同研讨,最后评出“最受欢迎导游”。

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