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基础知识汇总与同学们谈地理1.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1)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有载桑养蚕的历史。

这里生产的丝绸服装享誉世界。

(2)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种类繁多。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

)2.学习地理有什么用:(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学习地理,使我们学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如:读图、用图等。

3.怎样学好地理?勤于思考,勤于记忆,学会读图、用图、绘图,及时反思、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πr≈4万㎞),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一个球体。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帆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2)月食(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仪1.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P5)(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2)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P5—P7)2.纬度和经度(P5—P7)3.特殊的经纬线(1)特殊的纬线①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23.5°纬线—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太阳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

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

③66.5°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

④90°纬线—南北极点。

(2)特殊的经线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此线以东是东经,此线以西是西经。

②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

此线以东是西经,此线以西是东经。

③20o W 和160o 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o W经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160o E经线以西是东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P7—P8)(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o W 和160o 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判断方法:大大为东,小小为西(大于160o E的东经度在西半球,其他东经度在东半球;小于20o 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其他西经度在西半球。

)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5.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

四、经纬网(P9)1.定义: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2.应用: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3.判读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南北极地区)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③书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北京(40°N,116°E)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P11)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24小时)。

4.地理意义(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形成昼夜现象。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为晨昏线。

由白天转向黑夜的线叫做昏线,由黑夜转向白天的线叫做晨线。

(3)时间的差异:①地方时A定义: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即1小时转过15°,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就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

B特点: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方时东早西晚,越往东日出越早,时间越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②时区和区时A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

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作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成为东西十二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B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北京时间:以120°E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区时,它也是我国各地统一的标准时间。

④区时的计算A东加西减:向东过一个时区加一个小时,向西过一个时区减一个小时。

B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两地时差(东加西减)C向东跨过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180°经线,时间不变,日期加一天。

二、地球的公转(P13—P14)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65天)。

4.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昼夜长短变化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②北半球,夏至日(6月21或22日)白昼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或23日)白昼最短,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6.22-12.22,北半球白昼变短;12.22-来年6.22北半球白昼变长。

③南半球,6.22白昼最短,越往南白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12.22日白昼最长,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

6.22-12.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12.22-来年6.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递减。

②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6.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12.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③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6.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2.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4)四季知识归纳: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节气(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季节(南半球相反)3月20或21日0°(赤道)昼夜等长春分春季3、4、5 6月21或22日23.5°N(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夏至夏季6、7、89月22或23日0°(赤道)昼夜等长秋分秋季9、10、11 12月22或23日23.5°S(南回归线)昼短夜长(白昼最短)冬至冬季12、1、2 (5)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而划分。

(P14)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P18)1.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3.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达方式①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②数字式:1:4000000或1/4000000(1km=1000m=100000cm)③线段式:(最直观)(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先将比例尺转化成数字比例尺,然后按分数大小进行比较。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例如:1/10>1/100>1/1000。

(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①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②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6)比例尺缩放原比例尺缩放缩放后的比例尺缩放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n放大到原来的n2倍放大到1/n倍原比例尺×1/n缩小到原来的1/n2倍4.方向(1)一般定向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判断方向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