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工商管理研究方法

3工商管理研究方法

并非只是将搜集的文献列出,而是必须有 分析、比较、综合、批判等之资讯处理与 智慧处理
1.文献评论的主要目的
展示对某一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使他人能 够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背景做出判断, 以取得他人的信任。
让读者熟悉既存研究中有关研究的发展进度, 与辨识出改进之可能性
显示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与 以往研究工作的关联性。
例:
通过观察,发现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培训计划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市场份额在缩减 存货周转率低下 员工离职率显著提高 ……
论文选题与原创性
方法
问题
旧的问题
新的问题
旧的方法 陈旧、不具有原创性 好题目,具有原创性
新的方法 好题目,具有原创性 具原创性,极难产生
原创性(Originality)强调题目或研究方法的新 意,这里新方法可以理解成为是全新的研究方法, 包括新出现的理论工具、建模技术等。
假设
假设是为进行实证目的所形成的命题。 “假设”(hypothsis)是指研究问题的暂时性
答案,通常可清楚描述自变量及因变量关 系的形式。
假设只有经过“ 经验检验”后,才算被验证。
常见的假设形式:
……与……显著相关 ……与……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的形成有三种方式:
(1)理论的演绎; (2)直觉的归纳; (3)综合演绎及归纳 。
注意归纳出: 哪些工作别人已经做了 哪些理论观点已经建立了 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澄清
在文献收集与分析过程中,初期重广度,中期 重深度,后期重评论与检验。
需引述足够的相关研究,以清楚表示研究 的动机与重要性
目的在阐明研究的地位、动机、重要性 根据读者群决定参考文献之多少 不要引用与研究问题无关之文献 只评论与自己研究有关之内容 每一篇文献都有其意义
了解已有的与有关现象相联系的理论和研究 成果,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逐步界定清楚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对问题的 清晰而具体的定义; 明确要达到的研究目标,并加以系统表述。
问题界定要注意的事项
要研究的问题是否对解决管理问题有价值? 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理论价值? 对现象的认识是否客观,问题认识是否清楚? 问题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对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 是否可以收集到有关研究资料? 是否有能力及条件进行研究? 资源和时间能否支持研究?
“好”的假设必须具备三个要件:
(1)能够表现理论或命题中预期的变量关系。 (2)不应过于空泛,它必须是可以进行验证。 (3)尽可能简单扼要(simple & concise)。
六、变量的类型
因变量 自变量 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
七、双变量之间的关系
1.正相关或负相关 2.相关性的强度 3.对称与不对称 4.自变量与因变量 5.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1) 观察:确认宽泛
的研究范围
(3) 问题界定:
描述研究
(4) 理论框架: 对变量进行清 楚的辨识与归类
(5) 提出假设
(2) 初步资料搜集: 访谈、文献查阅


(9) 撰写报告
(6) 研究设计
(7) 资料的收集、 分析与解释
(8) 推论:
假设是否被验 证?
研究问题是否 得到解答?
(10) 提交报告
三、初级资料的搜集
搜集资料的种类 •企业背景资料; •企业管理政策、流程等; •员工的态度等。 •相关文献与已有的研究成果
四、文献评论
文献评论是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 术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探究
整合某个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 的文献资讯
目的在将已经发表的作品,做一个摘要与 整合,并提供未来研究的建议
2.理论构成的五项要素
1.概念(concept) 2.构念(construct) 3.操作型定义 4.变量 5.命题(proposition)与假设
3.理论的作用
1.理论代表研究的导向(orientation)理论可缩 小研究范围,给予研究的方向。
2.理论代表研究概念化过程 (conceptualization),有理论才能将具体现 象抽象化。
管理研究

流程与方法
一、研究流程
(1)观察:确认宽泛的研究范围(问题的初步产生) (2)初步资料搜集:访谈、文献查阅 (3)问题界定:描述研究 (4)理论框架:对变量进行清楚的辨识与归类 (5)提出假设 (6)研究设计 (7)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解释 (8)推论:假设是否被验证?研究问题是否得到解答? (9)撰写报告 (10)提交报告 (11)作出管理决策
(11) 作出管理
决策
研 究 流 程 与 研 究 方 法
现实世界 的问题
兴趣
看法
理论
研究课题
建构理论和形成假设: 概念的定义 概念间关系的描述 形成假设
概念的操作化: 可观测变量 度量方法与尺度
研究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法 调查研究 实地研究 内容分析 档案研究 历史研究 比较研究 评价研究
确定研究对 象群体及抽 样方法
1.正相关或负相关
正相关:一个变量增加一般会引起另一变量 相应增加。
负相关:一个变量增加一般会引起另一变量 相应减小。
2.相关性的强度
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与研究者的兴趣或对 某事的独特看法有关。
管理研究的课题通常来源
(1)在组织中现存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管理者认为企业需要改善的领域 (3)与现有认识相矛盾的事件; (4)要证实某一结果或预测某一事件; (5)有关管理的环境、对象、活动等规律的假
说; (6)由理论演绎引致的对管理现象的新认识; (7)基础研究者想进行实证的研究问题 (8)研究者的兴趣及对某事的独特看法。 ……
试图说明:
研究的问题是值得做的 研究方法的方向是正确的 研究模型是合理的
文献评论:
可以避免无根据的研究和对以前已经做过的 研究的过度重复
有助于确定新的前沿领域,有助于确定所进 行的研究怎样、在哪和以什么方式才能增加 已有的知识
指出以前的分析途径中哪些是成功的,哪些 是不成功的
解释问题的概念背景,为研究者自己研究的 假设提供基础
文献评论的组织形式
由大领域到次领域,再到关系最密切的 资料
依照时间顺序来排列参考文献,由较早 期到最近最新的文献
依照不同类别之分类法来讨论 依照一种研究的改进与进步程度来讨论 列举比较法 所有参考资料需引用,并注意引用文献
的格式
文献评论——概观与归类
挑选论文的标准
代表性 显著性 相关性 适时性 简洁性
3.文献评论的类型
理论回顾
服从于第三个目标,把解释某种相同事物的所 有理论都陈述出来;可从中发展出一些假设。
整合回顾
呈现某个领域的知识状态,可构成一篇论文。
方法论回顾 专门性的整合回顾,分析相互冲突的研究成
果,评估过去的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优劣。
4.文献评论的注意事项
注意文献评论的完整性(exhaustive)、代表 性(representative)与相关性(relevant)
管理研究问题的形成
现象的确认
目前的运作状况; 目前的运作方式是否需改进; 影响未来运作的因素; 有无可利用的机会。
问题的确认
导致现象的原因,问题是否存在; 对问题的确认是否有足够的证据。
管理问题的陈述 研究问题的陈述
管理研究问题的界定
一旦初步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就需要:
查阅有关的研究文献,收集必要的背景材料; 通过初步资料收集,明确拟研究问题的背景,
整合并摘要某个领域内已知的研究成果,使 人们认识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
提供新研究者一个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 找出更有意义的结果
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 架构,作为假设提出与研究说明之基础
对某相关现象可能的解释与说明 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观念 辨识其他研究者的资讯与资讯来源 批判与改进既存研究,发展出新研究 发觉新研究与印证其他相关研究
选题应考虑的因素
1.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 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4.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
择和确立论题。 5.考虑个人今后发展。 6.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 7.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选题常犯的错误
1.选题过大。 2.选题过难。 3.选题陈旧。
文献是否指出主题与困难所在,是否明确 文献研究优点与限制是什么 是否可以从其他的看法,更有效的探讨 文献理论架构是什么
文献研究方法是否有效,分析是否精确与 相关,结论是否根据数据与分析
文献如何论证正确或可行
文献是否有助于了解研究问题与发展新问 题
五、提出研究框架(理论框架)
研究框架的必要性
界定结论的 适用范围
选择具体的 观察对象
数据处理
观察(收集数据)
分析
结论
二、企业研究问题的产生
管理研究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核心,管 理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管理研究的起点。 问题通常产生于实际的系统状态与期望的 系统状态之间的差异。
要研究的课题可能源于人们对改善管理的 愿望。也可能源于由现有理论引致的对经 济或社会现象的新认识。
3.理论代表研究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4.理论代表研究的汇总(summarization),理论
将复杂的现象加以简化。 5.理论代表研究的方向(direction)
4.如何寻找理论来源
1. 从既有的文献(论文或教科书)中归 纳整理,以持续的、累积的、有目 的来发展要研究之模式。
2.文献评论常发生的错误观念
文献评论像是读书心得的清单 过度缺乏自信,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力。结
果大量引述他人的著作,以为别人说的都是对 的 一直说谁做了么,一直肯定别人的内容,却没 有分析比较批判,无法说服读者。看不出自己 论文的相关性或自己论文的重要贡献 文献不足,没有一般性,没有找原始资料,文 献与自己研究无关,或只找出不重要或不相关 的内容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