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接入层设备技术要求1.接入层小区中心交换机技术要求1.1主要功能:汇聚下级设备流量;实现用户安全;管理用户流量、控制用户数据流向;控制用户上网参数;实现部分用户数据的出网路由和网内VLAN之间的路由;实现用户不同服务级别的分类和处理;建议实现对端口、VLAN或IP的流量统计;数据帧过滤;网络管理功能。
应答:满足。
1.2物理接口要求介质类型:上行千兆端口采用光口/电口。
应至少提供两个口,一主一备。
下行10/100M接口能够速率自适应,接口类型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RJ-45电接口或光口。
应答:满足。
1.3、设备应满足的标准IEEE 802.1d:介质存取控制桥标准;IEEE 802.3:以太网标准;IEEE802.3u:快速以太网标准;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1q:虚拟网标准。
若卖方的产品还满足其它标准或专用标准,应详细说明。
应答:满足。
1.4.主要协议卖方应说明对以下协议的支持情况:Ipv4、Ipv6、RIPv2OSPFBGP静态路由路由重分布IGMPICMPIRDPIP组播支持能力:IGMP、PIM、DVMRP(10)其它协议支持能力应答:满足。
1.5、体系结构、交换能力及主要技术指标大于20Gbps的无阻塞交换体系结构。
应答:满足。
CiscoCat2948G/Cat2948G-L3无阻塞交换背板为24G。
电源模块应有冗余备份。
应答:满足。
通过外置电源模块实现冗余备份。
支持三层交换,第三层交换路由性能不低于10Mpps(64字节数据包)。
应答:满足。
三层转发能力为15Mpps。
支持VLAN,每台交换机支持VLAN数量不低于1024个。
并对VLAN数目与设备性能的关系做出说明。
应答:满足。
支持1024个VLAN。
支持NAT(包括静态和动态)。
应答:不满足。
因从网络的业务和需求上分析,这层作没有必要作NAT。
支持线速ACL。
应答:满足。
支持线速ACL,但我们建议在小区接入汇聚交换机上不适合采用ACL的功能。
支持Multiple Spanning Trees。
应答:满足。
Catalyst2948G-L3和Catalyst4006支持Comman Spanning Tree 和Per VLAN Spanning Tree。
Per VLAN Spanning Tree可以提供Mutiple Spanning Tree的功能。
支持Rapid Reconfiguration。
应答:满足。
(9)要求支持DHCP和DHCP relay功能。
应答:满足。
(10)最大堆叠、级联数。
应答:部分满足。
不支持堆叠,支持无穷级联。
1.6设备的网管方式(1)要求支持本地CONSOLE口、远程TELNET方式或远程WEB方式进行网管。
应答:满足。
(2)网管系统设备应支持通过网管系统远程进行管理。
其管理软件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在常用的第三方网管平台上运行。
在允许远程配置前,交换机应当要求有效的授权。
这种授权不应当在网络上传输明文。
应答:满足。
(3)带外网管要求设备提供带外管理接口。
带外访问应当提供所有带内访问的功能。
带外访问应当实现访问控制,防止非授权访问。
要求设备支持自动配置功能,即能从网管配置服务器自动下载配置文件,完成网管的配置。
应答:满足。
1.7环境要求1.7.1电源(1)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额定电压:-48V的直流电源。
·电压波动:在直流输入端子处测量-48V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57~-40V。
设备在此范围内应正常工作。
(2)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单相220V±10%,频率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设备在此范围内应正常工作。
1.7.2接地要求设备的接地电阻应小于5Ω。
1.7.3设备安全性要求(1)过压、过流保护: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
(2)防电涌破坏:设备应带有防电涌器件,有效防止电涌对设备的破坏。
(3)绝缘电阻:正常情况下,设备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兆欧姆。
1.7.4温度、湿度要求(1)设备必须能够在以下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10%~90%〈非凝结〉注:以上为地板以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的温度和湿度。
(2)储存环境环境温度:-10℃~70℃:相对湿度:5%-95%〈非凝结〉1.7.5抗震要求设备抗震性应能按8级地震强度计算。
应答:满足。
1.8互操作性卖方应详细说明与其它厂商产品的互连、互通程度和能力。
应答:满足。
Cisco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用户包括电信和互联网服务商,政府结构,金融银行系统和各种企业网,Cisco产品成功地与国际上的其它主要设备供应商的设备进行过互联和互操作。
Cisco是IETF, ATM Forum, Frame Relay Forum, Gigabit Ethernt Alliance, IEEE 802.3的创始人,并始终积极参与协议制定,实施,测试和最终的标准化。
Cisco的全部产品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委员会所制定的协议标准。
GigabitEthernet:符合IEEE 802.3z的标准。
Cisco的路由器,ATM交换机和以太网交换机,成功地通过Cisco 内部和全美最具权威性结构的通信协议的互联性测试,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Inter Operability(IOL)实验室。
(Gigabit Ethernet: Cisco的千兆以太网产品均通过IOL实验室和Gigabit Ethernet Alliance的互通测试。
因此完全可以能够与其他的符合标准的主流交换机设备实现全业务互通。
2.接入层小区二层交换机技术要求2.1主要功能:汇聚用户流量;实现用户二层隔离;用户某些数据帧的过滤。
应答:满足。
2.2物理接口要求1/2个100M上行口,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RJ-45口或光口。
12或24个下行10M接口,采用介质类型:非屏蔽双绞线UTP RJ-45口。
应答:满足。
Catalyst2950提供24个10/100MbpsTX端口(非屏蔽双绞线),其中23个为下联端口,一个为上联端口。
Catalyst2948G提供48个10/100MbpsTX下联端口(非屏蔽双绞线)和2个GE 上联端口,GE端口可以通过配置单模光纤、多模光纤或非屏蔽双绞线的GBIC 模块。
Catalyst2950F提供24个10/100MbpsTX下联端口(非屏蔽双绞线)和2个100MbpsFX(多模光纤)上联端口。
2.3、设备应满足的标准IEEE 802.1d:介质存取控制桥标准;IEEE 802.3:以太网标准;IEEE802.3u:快速以太网标准;IEEE 802.1q:虚拟网标准。
若卖方的产品还满足其它标准或专用标准,应详细说明。
应答:满足。
2.4、体系结构、交换能力及主要技术指标(1)采用无阻塞交换体系结构,并给出最大交换容量。
应答:满足。
Cisco2950无阻塞交换背板为8.8G。
(2)电源模块应有冗余备份。
应答:不满足。
(3)不低于1Mpps的数据包转发能力(64字节数据包)。
应答:满足。
Cisco2950数据包转发能力为6.6Mpps。
(4)支持VLAN,每台交换机支持VLAN数量不低于32个。
并对VLAN数目与设备性能的关系做出说明。
应答:满足。
支持64个VLAN。
(5)MAC地址支持数量不低于1000个。
应答:满足。
支持1024个MAC地址。
(6)支持SNMP MIBII、SNMP MIB extensions、bridging MIB(RFC1493)。
应答:满足。
(7)支持组播协议:IGMP、DVMRP。
应答:满足。
(8)支持端口限速。
应答:满足。
2.5网管要求(1)要求支持本地CONSOLE口、远程TELNET方式或远程WEB方式进行网管。
应答:满足。
(2)网络设备应支持通过管理系统远程进行网管。
其管理软件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在常用的第三方网管平台上运行。
应答:满足。
(3)设备支持集群管理(即通过一个IP地址管理多个同类设备);或者,边缘设备能由中心设备通过其MAC地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应答:满足。
最多支持16个设备为一个集群管理。
(4)设备支持自动配置功能,即能从网管配置服务器自动下载配置文件,完成网管的配置。
应答:满足。
2.6环境要求2.6.1电源(1)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额定电压:-48V的直流电源;·电压波动:在直流输入端子处测量-48V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57~-40V。
设备在此范围内应正常工作。
(2)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单相220V±10%,频率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设备在此范围内应正常工作。
2.6.2接地要求设备的接地电阻应小于5Ω。
2.6.3设备安全性要求(1)过压、过流保护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
(2)防电涌破坏设备应带有防电涌器件,有效防止电涌对设备的破坏。
(3)绝缘电阻正常情况下,设备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兆欧姆。
2.6.4温度、湿度要求(1)设备必须能够在以下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环境温度:-5℃~50℃;相对湿度:10%~95% (非凝结)注:以上为地板以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的温度和湿度。
(2)储存环境环境温度:-10℃-70℃;相对湿度:5%~95%(非凝结) 。
2.6.5抗震要求设备抗震性应能按8级地震强度计算。
应答:满足。
2.7互操作性卖方应详细说明与其它厂商产品的互连、互通程度和能力。
应答:满足。
Cisco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用户包括电信和互联网服务商,政府结构,金融银行系统和各种企业网,Cisco产品成功地与国际上的其它主要设备供应商的设备进行过互联和互操作。
Cisco是IETF, ATM Forum, Frame Relay Forum, Gigabit Ethernt Alliance, IEEE 802.3的创始人,并始终积极参与协议制定,实施,测试和最终的标准化。
Cisco的全部产品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委员会所制定的协议标准。
GigabitEthernet:符合IEEE 802.3z的标准。
Cisco的路由器,ATM交换机和以太网交换机,成功地通过Cisco 内部和全美最具权威性结构的通信协议的互联性测试,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Inter Operability(IOL)实验室。
(Gigabit Ethernet: Cisco的千兆以太网产品均通过IOL实验室和Gigabit Ethernet Alliance的互通测试。
因此完全可以能够与其他的符合标准的主流交换机设备实现全业务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