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生态文明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生态文明教案设计

1、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植物实物【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植物,你能说说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哪些植物呢?2.学生交流记录本上“课前调查”部分。

3.看来同学们认识的植物还挺多的,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植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展示课本上出现的11种植物及一些其他植物。

课本上的大叶黄纠正为海桐。

)4.看了这么多植物,你有什么感受?5.学生谈感受。

(板书-植物)二、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1.提问: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我们怎么样科学的去认识他们,记住他们呢?2.学生思考交流。

(根据已有的科学经验,他们会想到分类的方法)3.你们认为给植物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就按照你们的标准给书本上的这些植物分分类吧!把分类方法和结果填写在记录本上。

只要求写编号,不要求写名称。

如果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你还有别的分类方法的,请写在记录本上。

4.学生给记录本上的植物分类。

5.你是按什么标准给这些植物分类的呢?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教师板书学生的分类标准)三、观察开花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1、这是大家的分类标准。

这么多的方法说明同学们一直在动脑筋思考着,真不错。

而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例如,他们根据有没有花将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如果请你按这个标准来分类,你能区分吗?谁来试一试?2.学生按开花和不开花给植物分类。

3.质疑:这些分类正确吗?(学生可能会将海桐,小叶黄,小叶女贞、雪松、圆柏、牛筋草分为不开花植物。

)4.哪位同学来说说凤仙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学生思考:根、茎、叶、花、果实、种子)5、我们就将类似于凤仙花这样的植物称之为开花植物。

(展示小叶黄,小叶女贞、雪松、圆柏、牛筋草等的花)这些植物都是开花植物,只不过雪松、圆柏等植物的花为隐性花,不太明显,所以我们很少看见。

6.哪些是不开花的植物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分享不开花植物的魅力。

(课件展示苔藓、蕨类、藻类等不开花植物的图片)7.仔细观察一下不开花的植物,看看有哪些特点?记录在记录本上。

(实物展示:海带、蕨类,以及开花植物)8.学生交流不开花植物的特点。

四、课后延伸。

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的植物可以按多种方法来分类,也知道了科学家对植物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仅给带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它们珲不断地制造氧气供人类呼吸,我们应该爱护植物、多了解植物。

课后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地观察,不开花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教学反思: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

”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周围的植物,分组进行分类,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

定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教科书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且领悟到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

相信通过这课的研究学习,也是环保教育的很好契机,教育孩子友好的对待植物大家族中每一个成员。

学了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植物可以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也知道了这些植物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同时了解植物在给我们人类做贡献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而且他们在不断的制造氧气共给人们呼吸,我们应该爱护这些植物,珍惜这大自然的一切。

2、植物有知觉吗?【活动目标】1、知道植物是有知觉的。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1、每个小组发一盆含羞草;2、关于植物有知觉的科学证明课件。

【活动过程】一、观看老师做实验,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观看实验。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含羞草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棒的实验,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做实验:教师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蜷曲在一起,等一段时间不碰它,含羞草就可以舒卷自己的枝叶。

)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学生尝试操作.老师提问:为什么触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蜷曲在一起,等一段时间不碰它,含羞草就可以舒卷自己的枝叶。

小结:原来植物也是有知觉的。

二、观看PPT,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证明植物是有知觉的。

三、教师小结。

反思:通过实验,让学生能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植物的情绪、情感、感知和体验。

3、包装变废为宝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垃圾怎样变废为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方面的资料。

提前做好关于“变废为宝”的手工作品,展示相应的“变废为宝”的图片。

课前活动:老师播放一组关于泗水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学生欣赏)欣赏完以后老师稍作说明: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咱要学习的这节课就与资源有关,那就是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出示课题)教学过程:一、计算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1、出示题目:泗水县约有15万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该县产生多少垃圾?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产生多少垃圾?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每年产生多少垃圾?2、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计算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比较大,让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在身边。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答:这么多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啊?这么多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啊?这么多垃圾会产生多少病毒啊?【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以及对人们身体的危害,从而为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的再利用。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

怎样变废为宝?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二、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价值和处理方法(一)老师提出问题:1、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几大类? 举例说明,每一类生活垃圾都具体有什么?2、这些垃圾有哪些回收价值?3、这些垃圾有哪些处理办法?(二)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三)反馈交流【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有的回收利用价值很高,要让学生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引起重视,并且要树立垃圾回收利用的意识。

】四、动手操作:1、小制作:根据老师出示的活动方案,小组分别带自己制作作品的废品材料,制作小制作的工具,小组合作制作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2、作品展示和评比。

【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想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把废弃物中有用部分重新回收利用,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五、活动延伸: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怎样变废为宝?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怎样变废为宝的设计写下来,把想宣传的容写下来,担当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这一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把“变废为宝”的思想带到课下,影响周围的人都能参与到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来。

】反思:本课设计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发挥了美术教学特的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课程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中,我能采用“愉快教学”,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 以游戏的方式来体现合作精神。

孩子们通过“玩一玩”、“变一变”的形式, 将自身掌握的制作技法与伙伴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从中找寻更多更好的技法。

并用“身边的媒材”“废旧物品”想象并创作出各种漂亮有趣, 富有创意的作品来,使学生懂得美术丰富多样的表现力、懂得“变废为宝”美化生活。

4、小铝罐旅行记活动目标:1.能够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清楚讲述画面容,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从故事中接受和体验到环保意识,从小学会爱惜环境,并做到废物利用。

3. 学会认真凝听,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四幅,学生人手一套图片,小铝罐做成的手式艺品(若干个)活动过程:(一)作品展现,引发学生的爱好。

1.教师出示小铝罐制成的手工艺品。

导进: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大家想看吗?2.“你们知道吗,这些漂亮的东西都是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呢?”(二)出示挂图,大胆想象画面容。

1.出示图一:呀!发生了什么事? 小铝罐砸到了谁呀?它疼吗?你从哪看出来?我们来学学小猪被砸后的感觉。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往表现)出示图三:小铝罐又被谁看到了?它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它这样做对吗?出示图四:最后小铝罐被谁看到了?它们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它们这样做对吗?2.完全欣赏做事,动手操纵小图片。

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通过视、听、操纵三者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另外,在学生欣赏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可提出疑问:假设是你看见了草地上的小铝罐,你会怎样做?从而让学生明白“爱惜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在幼儿的各抒己见中完成了此教学活动的难点。

3.制作“我用小铝罐做什么XX?”(三)活动结束:学生一起探讨反思:通过节课,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废旧物进行联想,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废旧物品变美得可能,调动其操作积极性;通过制作先后的美丑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的同时,自动的热爱生活通过自己的能力变废为宝美化环境,从心灵深处体会到"美"的震撼。

5、我们的居室环境一、教学目标:1、评价家居环境主要污染物来源。

2、举例说明家居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3、讨论制定防止室环境污染的有效对策。

4、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家居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5、引导学生认同绿色消费和绿色文明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举例说出家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2、活动:“讨论防止室环境污染的有关措施。

难点:讨论防止室环境污染的有关措施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活动:给你的家居环境打分:1、指导学生阅读课件上的评分表:提问:评价我们的家居环境的表中所设计的项目是否合理?好友补充吗?2、给你的家居环境打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