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子课件-《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四版)》-A27-3940 第四章 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电子课件-《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四版)》-A27-3940 第四章 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一节来自企业生产管理 第二节 企业质量管理
一、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1. 生产管理的定义
企业生产管理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成果。
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2. 生产管理的任务
主要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 成本要求的合格产品。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 务,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 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2)质量管理的特性 1)质量社会性。 2)质量经济性。 3)质量系统性。 (3)质量管理的意义 从微观上讲,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从宏观上讲,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 质量和服务质量。
生产过程组织包括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项基本内容。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各基本 生产单位,使生产活动能高效地顺利进行。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是研究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在时间上的衔接和结合 的方式。
2. 生产过程组织的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是指产品投入生产以前所进行的各项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过程。 (2)辅助生产过程 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开展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
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3)基本生产过程 是指通过加工直接把劳动对象变为基本产品的过程。在企业整个生产过 程中占主导地位,其他过程都是为实现基本生产过程而服务的。 工序是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定的劳动对象所进行的 连续加工的生产活动。 正确划分工序对于组织生产、编制生产计划和配备工人有着直接的影响。 (4)生产服务过程 为了保证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正常进行的生产服务活动的过程。
3.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
(1)流水线 主要适用于产品结构和工艺稳定、产量足够大的产品。 (2)成组技术 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兵器等零件具有相似性的众多领域。 (3)柔性制造单元 是成组加工系统实现加工合理化的高级形式。
4. 生产过程组织的目标
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占用和耗费最少、效率 最高、取得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最大。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 制和鉴定等过程(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技术准备过程)。 (2)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制造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 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 (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是指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 (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是考验产品实际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生产管理的绩效
(1)效率 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 (2)品质 (3)成本 (4)交货期 (5)安全 (6)士气 员工士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离职率、出勤率和工作满意度。
二、生产过程组织
1. 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是指为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从时 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能够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的设计与组织工 作的系统。
(1)第一个阶段 计划阶段(P) 主要内容是制订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 (2)第二个阶段 执行阶段(D) 将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 (3)第三个阶段 检查阶段(C) 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4)第四个阶段 处理阶段(A) 包括两个工作步骤:一是总结经验教训,二是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 个循环。
2. 产品质量标准
是产品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 (1)质量标准涵盖的内容 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 管理标准是指为了达到质量的目标,对企业中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所规 定的行动准则。
(2)质量标准等级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 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 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又称为部颁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标准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而产生的。
通常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 差问题,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二是专业到位,做到管理 中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三是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 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
3. 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
(1)现场指导 一般是指“师徒制”或“导师制”生产现场管理方法。 (2)现场 6S 管理 6S 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与安全,在 6S 里面最强调素 养。 (3)现场改善 (4)现场问题解决方法
(1)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依据是认证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评定所依据的标准和相应的 技术要求。 (2)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 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3)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是指产品经法定的认证机构按规定的认证程序认证合格,准许在该产品 及其包装上使用的表明该产品的有关质量性能符合认证标准的标志。
(1)连续性。 (2)平行性。 (3)单项性。 (4)比例性。 (5)均衡性。 (6)适应性。
三、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1. 生产现场管理的定义
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 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 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2. 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5. 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思想——让客户完全满意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供货时间、品质与性能质量、售价、服务和对环 境影响的综合优化。
三、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准
1. 产品质量认证
是指法定认证机构依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过 独立评审,对于符合条件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从而证明某一 产品达到相应标准的制度。
二、全面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即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使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 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特点:
一是全面性。 二是全员性。 三是预防性。 四是服务性。 五是科学性。
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树立质量意识,遵守质量职责,完成质量任务。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形成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3)全面的质量管理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PDCA 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 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
4. 生产现场管理的手段
(1)标准化管理 (2)目视管理 (3)看板管理
一、质量管理概述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质量第一”的管理 理念,始终坚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
1. 质量
质量是指产品的实际使用功能或适用性,即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各种性 能或特征。
在国际标准 ISO 9000 中,把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 度。
3. 生产管理的内容
(1)生产准备 1)工艺技术方面的准备。 2)人力的准备。 3)物料、能源的准备。 4)设备完好运转方面的准备。
(2)生产组织 是生产过程组织与劳动过程组织的统一。提高生产组织形式和劳动组织 形式的应变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生产计划 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4)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是指围绕着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所进行的各种检查、监督、调整 等工作。
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4)产品质量认证的意义 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是提供产品信息,指导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社会效益。 (5)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一是认证对象不同,产品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而质量体系认证的对 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认证依据不同。 三是证书和标志的使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