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理论与利益分配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特定要素模型
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的分配论)
W=VMP =MP• P
1、VMP(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在 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如果其 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 , 增加一单位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 来的产品价值。
❖ 综上所述,每个国家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 利益,整个世界也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国际贸易是“正和活动”。与此同时,各国 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是不相等的,即上表 中的“d和b”面积是不相等的,但很易比较 二者的大小。因为它们的底相等,每个三角 形的高是一国从无贸易到开放贸易变动过程 中价格的变化。这样,价格变化越大的国家 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越大。
VMPC′ VMPC
E0
布部门 工资水平
W2
W1 W0
QF
G1
G
QC
可供利用总劳动量
分析:
1、该国出口布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
出口布
P布上升
VMPC 上移至VMPC′
布部门的工资上升W2
劳动力流入布部门
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
均衡工资为W1
即:
出口布会导致该国劳动者的名义收入 入上升,但实际收入不确定,主要取决于 劳动者的消费模式。如果劳动者偏好消 费布,则其实际收入下降;如果劳动者 偏好消费小麦,则其实际收入上升。
由以上假设可得到:生产函数
X Fx(K x,Lx)
Y Fy(K y,Ly)
充分就业 L Lx Ly
(四)模型解析
左图是一个 上端开口的埃基 沃斯方框。方框 底边的长度表示 劳动总量 ,其它 两边分别表示X、 Y部门中的劳动 价格或报酬。
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两个部 门的要素报酬分 别为:
wx Px MPLX , wy Py MPLY ,
二、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SA P
C PA
bd PE a
A国

PE

DA
Q
S PE g PB f e
D
国际市场
SB h
DB
B国
贸易前 贸易后
A国 生产者 a+b
a
消费者 c
b+c+d
总 体 a+b+c a+b+c+d
B国 生产者 e
e+f+h
消费者 f+g
g
总 体 e+f+g e+f+g+h
结论 1、国际贸易会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 福利水平。 2、通过国际贸易,一国进口商品的 消费者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的福利会 提高;进口商品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品 的消费者的福利会受损。
2、该国出口布对资本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劳动力流入布部门 更多劳动与固定数量资本结合
MPL下降,MPK上升
在完全竞争和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其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由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和价格决 定,国际贸易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必将改变生 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自由贸易将带来国际间同质生产 要素相对和绝对价格的相等。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第二节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一、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二、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一、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一)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1、概念
生产者因产品收益大于其生产成本而 产生的净收益。 2、图形表现
供给曲线以上、实际接受价格线以下 的区域。 3、作用
衡量市场价格变化对生产者的影响。
(二)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 回顾概念: ❖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S—S)
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 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 收入下降。 推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 低一国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
2、MP(要素的边际产品,或称边际物 质产品、或称边际生产率):表示增 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随着要素使 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 一般而言,当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保持不变时,增加另一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量,将增加该产品的生产总 量,但是其边际产品将会减少,即边 际产品(边际生产力)递减。
4、图示
图形的特点: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M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 随着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 加,其边际产品 将不断下降。

二、特定要素模型
(一)特定要素 P 只能用于某特定部门或特定产品的生
产,而不能用于其它部门和产品的生产的 生产要素。
(二)创立者:萨缪尔森、琼斯
(三)假设条件
1、该国只有两部门:小麦、布 2、两部门生产投入三种要素:劳动、资 本和土地。其中,资本是布部门的特定要 素,土地是小麦部门的特定要素,劳动是 共有要素。 3、劳动在国内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 在国家间不能自由流动。 4、规模收益不变。 5、充分就业。
※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的分配便达到 均衡。图中,当两个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相交时,两个部门面对相同的 劳动价格,为w。此时,X部门的劳动投入量为OxL,Y部门的劳动投入 量则为OyL。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个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小麦部门 工资水平
W1 W0
VMPF
C E1
rx Px MPKX ry Py MPKY
※ 由于资本是特定不变的,所以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 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所以,在商品价 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图中劳动 边际生产价值VMPLX所代表的曲线反映了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与劳动价 格之间的关系,即劳动需求曲线,而则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在 图中,两条件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 于商品价格。
1、概念 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超过了其实际支付
的价值而产生的净收益。 2、图形表现
需求曲线以下、实际支付价格线以上的 区域。 3、作用
衡量市场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P2 a
P1 b
S
a
P1
b P2
D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无国际贸易国家的市场
P
PE
a
b
S
D Q
无国际贸易时, 国内市场出清 时的价格就是 均衡价格,消 费者与生产者 从交易中获得 的利益是a和b
相关主题